實踐力培養背景下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時代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斗自家的店

長按右邊二維碼,

識別後,

便可入店選購。

更多折扣和定製服務,

請聯繫我們

微店地址:

http://weidian.com/s/830822453?wfr=qfriend

實踐力培養背景下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時代意義

吳曉月 李 琳/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摘 要地理實踐活動是培養地理實踐力的主要途徑。

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有必要對地理實踐活動的功能重新進行認識。

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有三:形成整體的地理學習經驗,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品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活動 地理核心素養

關於「培養什麼樣的人」的討論一直在進行。

教育部2014年發布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要「研究制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

在「意見」的指導下,地理核心素養被確定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地理核心素養的確立,為地理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指明了方向。

地理核心素養的確立是對歷史認識的繼承與發展。

其中,「人地觀」「綜合性」和 「區域性」都是長期在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領域使用的概念,但「實踐能力」被提到如此高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1]。

一、地理實踐力與地理實踐活動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野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認知的發展如同學徒學習,知識具有默會性,需要在情境中將其作為工具運用才能掌握[2]。

也就是說,在真實或近似的地理實踐情境下,地理實踐力才能得以有效培養。

可見,地理實踐活動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中具有關鍵的作用。

地理實踐活動是指在室內或野外,學生為參與主體,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感官或藉助儀器進行觀察、測量、實驗,以認識地理事物、獲取直接經驗或驗證間接經驗為目的的體力與腦力活動。

地理實踐活動可以發生在室內和戶外兩個空間場域。

在室內,可以進行地理教具、地理模型的製作,如製作地形沙盤、地球儀、等高線模型、岩石標本和動植物標本等;還可以進行模擬地理現象的實驗活動,如演示地球的運動、熱力環流的模擬、洋流成因的模擬,以及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實驗研究等。

在室外,可以進行一些自然觀測、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人文地理社會調查活動,如降水、太陽高度角、雲、河流水文要素的測量和觀察活動,地圖測繪,學校所在地流域考察、地貌考察、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人口結構調查等。

二、前人關於地理實踐活動教學意義的討論

許多地理教學專家對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意義做過論述。

20世紀90年代,刁傳芳教授等人將地理實踐教學活動的意義歸納為拓寬知識、發展智力,激發興趣、提高認識,因材施教、培養人才三個方面[3]。

可以看出,當時對於地理實踐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在其拓展和加深地理知識的認識方面,以及培養未來專業人才方面的作用,地理實踐活動對於發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培養公民基本素養的功能尚未被發掘。

陳澄教授等人認為,地理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趣味性強,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聯繫實際、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地理實踐教學活動還可能倒逼教師教學能力的轉型[4]。

林培英教授認為,地理實踐活動的功能表現在為學生提供直接經驗和體驗學習機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提供更廣闊開放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科間的綜合四個方面[5]。

朱雪梅教授等人認為,地理實驗教學具有展現複雜的地理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科學素養等方面的功能[6]。

徐寶芳教授等人認為,地理實踐教學在促進學生技、能、知、情等方面的發展中均有重要的作用[7]。

夏志芳教授認為,地理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地理教育的價值[8]。

從以上觀點中可以看出,地理實踐活動意義的內涵在逐漸擴大,人們從關注地理實踐活動對於鞏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意義,轉向關注實踐活動在人的素養和靈魂發展中的意義。

「意義」具有歷史局限性,以上對於地理實踐活動意義的認識屬於歷史的範疇。

在信息化和後工業化社會,重複、零碎、低階、記憶性的能力已經可以為機器所替代,而創造性、反思、綜合、交往、協同等高階能力成為現代社會人必需俱備的品質與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掀起了關於現代人所必須的品質和能力的研究,即核心素養的研究。

我國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正如火如荼,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地理實踐活動對於培養現代人的時代意義。

三、地理實踐活動開展的時代意義

結合前人對地理實踐活動意義的研究,以及目前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筆者認為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

1.形成整體的地理學習經驗,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引文[9]原文:

一直以來,在學校教育中,學習者與現實環境、知與行是相隔離的,學校教育注重於傳授抽象的、簡化的、去情境化的概念[9],學生解決的都是結構良好的、非現實的簡單問題。

當學生真正遇到現實問題時,如按圖索驥地調動已有經驗,結果卻相去甚遠。

因為現實問題往往是具有具體情境的、複雜的、結構不良的問題,而學生所具有的經驗是知識性的、片面

引文[10]原文:

的、零散的、顯性的。

那麼,如何獲得整體的經驗呢?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徒變為專家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合法的邊緣性參與」過程,學徒在「實踐共同體(專家或其他學徒)」的幫助下,由邊緣的實踐參與逐漸成為實踐的核心[10]。

在實踐過程中,有一些經驗是顯性的、可以言說的,而有些經驗則是隱性的、不可名狀的、緘默的[11]。

「書呆子」與專家的顯性經驗可能是一致的,而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隱性經驗。

例如,在實踐的情境下所形成的對於過程

引文11原文

與方法的感知、情感體驗、意志過程,是一種不可言說的隱性經驗。

所以僅靠單一講授、演示,要達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是有局限的。

學生在地理實踐中是一個全程參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髮現知識、參與過程、運用方法,情感態度真切而深刻。

因為獲得了全面、真實的地理學習經驗,知識在現實中遷移的可能性會更大。

並且在解決地理現實問題中,學生獲得了能力感(自我效能感),促使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

2.發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品質,應對「知識爆炸」和分工細化

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使人永遠不可能窮盡其全部,因而人們轉向了對能力和思維等更高等級學習結果的訴求,以及通過社會分工合作,彼此相互服務來應對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革。

人們在自己的領域越鑽越深,對社會分工合作的依賴也越來越大。

因此,合作能力是一項現在和將來都非常重要的生存、發展技能。

真實情境下的實踐,因其有「邊緣」與「核心」的參與之分,所以實踐本身就是一種差異性的參與。

因學生個體具有能力、興趣、經驗方面的差異,其在地理實踐中所起的作用、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

地理實踐中的問題更為複合、多樣,不同智能、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幾乎都能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為合作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

同時,實踐情境下的地理問題,不是僅僅依靠地理學科就可以解決的,需要充分調動相關學科的知識參與其中,這又為不同學科興趣的學生提供了發揮的舞台,促進了多學科合作解決問題,弱化了學科的邊界,強調了知識、能力的整體性。

總之,地理實踐為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和合作的機會,有利於學生溝通、合作能力的發展。

3.構建學生獨特的個人經驗,培養創造性人格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在經濟領域,依靠產量規模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不斷創新的想法才可以使市場永葆青春。

在科學研究鄰域,只有創新才能推動人類認識水平向未知世界的不斷前進。

個人的人生成就,也需要不斷調試自己內心境界與外在世界的矛盾,才能處理好個人與世界的關係,獲得幸福。

林崇德教授認為,創造性人才發展需要經歷五個階段,分別為自我探索期、才華的展露和領域的定向期、集中訓練期、創造期、創造後期。

基礎教育正好處在創造性人格發展的自我探索期,而學生在自我探索期的成長經驗對於創造型人格的產生具有重要作用。

這些經驗包括父母和中小學教師的作用、成長環境氛圍、青少年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挑戰性經歷和多樣性經歷等[12]。

而地理實踐活動正好可以在青少年的「自我探索期」為他們提供這些經歷。

引文13原文:

從集體經驗和個人經驗來看,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講授的是為社會群體所認可的集體經驗。

人的個體經驗是一種在實踐和學習中形成的獨特的經驗,當個體經驗以語言、符號的形式表達,並得到群體認可時,便上升為集體經驗[13]。

也就是說,個體經驗是集體經驗的源頭。

如果我們只注重集體經驗的傳授,那麼多元的個體經驗就會被抑制,沒有個體經驗的「源頭活水」,集體經驗就只能原地踏步,創新也就無法發生。

而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路徑是一種探究的路徑,模擬了科學研究的真實情境,不同個體在具體的實踐中能夠產生多元、豐富的看法,替代了教師「一言堂」式的整齊劃一的集體經驗傳授。

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交流,促進了集體經驗的重新構建,創新也就由此誕生。

這樣的學習環境和經歷,一定會為學生創新性人格發展的「自我探索期」注入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地理實踐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質,地理實踐活動則是形成這種能力和品質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未來的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應使地理實踐活動展示出其強大的人才培養功能,為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發揮作用。

(完)

本文已發表於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年6月

作者:吳曉月 李 琳/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注釋:

[1]林培英,張冬梅.漫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4-6.

[2]崔允漷,王中男.學習如何發生:情境學習理論的詮釋[J].教育科學研究,2012(7):28-29.

[3]刁傳芳.中學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326-327.

[4]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55-156.

[5]林培英.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意義與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02(11):46-50.

[6]朱雪梅,吳敏.從新課程標準談地理實驗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7/8):19-20.

[7]徐寶芳,史利傑.中學地理實驗與實習教育功能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8(10):100-102.

[8]夏志芳.讓實踐性地理學習活動凸顯無窮魅力[J].地理教育,2010(4):1.

[9][10]張振新,吳慶麟.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5,28(1):125,125.

[11][13]陳實.我國中學生現代地理實踐素養培養研究[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4:60,60.

[12]林崇德.對未來基礎教育的幾點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2016(3):3-10.

聲明:本文由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斗地理立場。

北斗地理

權威考試資訊,

名師指導備考,

盡在北斗地理。

搜索微信號

或長按圖下二維碼加關注

微信號:beidoudil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

自然語文課堂聚焦核心素養安徽省阜陽市鐵路學校 特級教師 武宏鈞 長期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觀念和原則的泛化,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把自己與基礎教育的關係更多看作需與供的關係,更多要求教...

教師核心素養的生成邏輯與價值取向

在知識社會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教師作為知識社會的催化劑、應對者和主力軍,作為文化的檢儲者、建設者和反思者,培訓學校管理系統必須處理好兩層關係:第一,教師要實現知識與文化的共生共進,不限於功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