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就忘,看書越多越焦慮,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想讓閱讀變得有價值,第一步就是要有目的的去閱讀。

我的目的是明確的,因為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如何將知識轉化能力?」我想通過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找到答案,這就是我閱讀的動機和初衷。


​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來了解下《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
大岩俊之,一位優秀的銷售,速讀法的研習人,每年讀書三百本以上的講師,致力於改善人的閱讀習慣,教你最實用的讀書法則,讓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都能在實際行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讓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獲得收穫、實現成長。

第一章 有效率的讀書

確定讀書目的

讀書是要帶著目的去閱讀的,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因此也會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穫;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里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讀書的目的設定得與「行動目標」相近。

如果我們要講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想獲得進步和改變,那就必須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如果是消遣,那就不要講效率的問題,如果想獲得知識,解決自己的疑惑,獲得行動上的指導,那麼就必須明確自己目標,保持專注力。

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先想好關於書本的「問題」,然後在書本中找出應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要一有問題,人類的大腦就會想要找出答案;關鍵的三個步驟:讀書目的,掌握梗概,確定問題。

把焦點放在「目的」和「問題」上,在翻開書的同時,也會專注於自己需要的內容。



結合書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並在書中去尋找答案。

當我們把目標設定為問題的時候,我們在翻開書籍閱讀的時候,就會集中精力去搜索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做閱讀理解題的狀態是完全一樣。

通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概要

序言:是一本書最先讀到的部分,它凝縮了一本書所有的要點。

目錄:看完目錄,就能找一本書的所有內容。

後記:後記通常會有作者對全書的總結,編撰此書後的感想,以及對相關人員的感謝。

通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我們就可以了解一本書究竟寫了些什麼,哪部分是重點講述的內容,依據我們的目標進行取捨,知道自己該去讀那部分內容,了解什麼東西。

要有時間意識

有時間意識的話,效率會迅速提高。

閱讀商務類書籍完全不用從頭讀到尾,而是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專注於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篩選和專注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不試圖全部理解

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本書的20%,20%中最重要的僅有4%。

最開始就找出書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這樣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學會果斷捨棄書中非必要部分的那一瞬間就是你終於可以記住書內容的時候。



對於書籍內容的篩選,是我們能記住所需內容的關鍵步驟,捨得之道的含義是「有舍有得,先舍後得」的道理。

有意識地「輸出」

所以輸出包括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兩個含義,並且通過向他人講述,也更容易記憶書的內容,在博客,公眾號以及各種自媒體平台上,總結書的內容來介紹給別人。



我採取的方式是在簡書、豆瓣、微信讀書,蝸牛讀書、頭條號等平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理解結合相關的問題,寫出自己的實踐和想法。

爭取多讀

採用「並列讀書法」,同時閱讀幾本書,短短一天時間內多次閱讀不同的書籍,這樣一來頭腦也會不斷的轉換思考,反而對書本的印象更為深刻。



我的建議是,這裡可以用主題閱讀的方式,所選擇的書基於同一主題。

如目的是閱讀能力提升,則可以列出書單,選擇幾本書同時閱讀,便於互相對照補充,加深理解、快速掌握。

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

看了推薦去買十本書,適合自己的可能也就兩三本,機率是0%到30%。

 用手機來對自己的心愿書單做記錄,將他們放在京東的關注里,查看會十分方便。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到實體店去看一下心愿書單上所列的書籍,真正翻閱和聽別人說好與不好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只有通過試讀才能理解這本書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書裡面有沒有自己想要的內容。

不借書

借書來看的話,「從書里認真汲取精粹」的意識會相對較低;好不容易借到手,讀書的興致有可能也消失殆盡了;自己掏腰包購買書籍,就會有回收相應價值的想法,這也是我們閱讀的動力。



任何事情想要獲得收穫和回饋,都必須有所投入,沒有投入就沒有回報,讀書也是如此,不要去借書,而要投入自己的精力和金錢去買書閱讀,才能獲得收穫。

第二章 邊讀邊做筆記

如何記錄讀書筆記

通過讀書筆記,整理知識和信息,幫助記憶。

通過反覆閱讀,會加強理解,記憶也會加深。



讀書筆記不一定非要用筆寫在紙上,也可以用手機記錄下來,也可以用訊飛輸入法錄製出來,所有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個,加深記憶和理解。

把書弄髒也要記下來

無論是向別人借書,在圖書館借閱,還是在書店裡站著瀏覽,都不能把書弄髒;在自己覺得重要之處做記號,之後也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一本個人專屬的書籍由此誕生;不光簡單地貼上便簽而已,而是要在便簽上寫上一些關鍵詞,以便於看到這個標籤,馬上就知道此頁講了什麼內容,最重要的地方要折兩次。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會用kindle或者一些讀書的應用,利用其自帶的筆記的功能,在讀書的同時把它們記下來。

這麼做有助於我們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知識和內容。

如何製作讀書筆記

直接摘錄一部分內容,有一些地方的你認為特別重要,或者作者在這裡總結了自己想說的主題,這部分可以直接摘錄下來。

做摘要,分項羅列,很喜歡就可以分項寫下來了。

寫下自己的感想,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感,一定要隨時記錄下來。



把對自己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不管是用紙筆還是用其他記錄方式,然後將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也記錄在旁邊,這樣你將受益匪淺。

把握書的結構層次

掌握整體概況,寫出自己想要信息的頁碼,直接閱讀。

抓住整體的層次結構之後,才能接下來按章節整理書中的信息。



把握書的結構層次,有助於形成整體的框架,有利於知識的體系化,將零散的知識組成有機的整體,用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把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於讀書的各種好處: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構思水平;提高記憶力;容易產生新的創意;可以簡短的總結大篇幅信息;圖表等增加視覺效果,讓人一目了然;可以用演講、會議、項目管理等,應用範圍廣泛。



這個我建議大家去找一本專門講解思維導圖的書,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並做一些練習。

建立宏觀的認識和進行過實操之後,再具體到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的問題。

讀書思維導圖的準備工作:空白紙、彩色筆、書籍。

 思維導圖的基本規則:請將紙張橫向擺放;不要用黑色筆而用彩色筆;放在正中央的圖像要用三種以上顏色,要有立體效果;從中心開始呈放射狀伸展旁枝;分枝(曲線)上只寫單詞;多利用圖畫、符號的形式。



儘管CAD軟體的功能已經十分強大,但手繪的能力還是必須有的,這有助於我們真正理解軟體的精髓。

思維導圖也是一樣,儘管有很多電腦和手機端的工具能輔助我們快速畫出思維導圖,但不自己手工去畫幾張真正的圖,我們就無法理解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在手機端可以使用幕布這個軟體,在電腦上可以用iMindMap這個軟體來製作思維導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們有了理論基礎和實操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就顯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大幅的提升我們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讀書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

在思維導圖裡面寫上書名,發售日,出版社等信息;根據自己確定的「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將思維導圖繼續製作下去;從中央向外延伸的所有分支都用不同顏色表示,從而更容易分清;根據「閱讀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的具體內容,繼續往下寫得到的「答案」;只需要寫下遵循「閱讀目的」得到的「答案」就可以了;可以添上讀完書後的所感所悟等內容。



我想說的是,這些方法在我們使用軟體的時候同樣適用,只不過是工具不同,理念完全一樣。

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一開始,並不清楚一本書里到底有多少內容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可以先做一個黑白草稿,然後再用彩色筆描畫;一邊對著一本做了很多標記的書,一邊製作思維導圖。



不是讀完了書再做思維導圖,而是邊讀書邊製作思維導圖,關鍵的信息在兩個字「同步」。

第三章 牢記讀到的內容

為什麼記不住書中內容?

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如果不主動記憶,只一天就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我們要從理論上理解,記不住是正常的,人就是要善於忘記。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主動記憶來記住大部分內容。

反覆閱讀,留存記憶

一本書如果能讀上個兩三遍,就能從不同角度對書的內容有所理解;反覆閱讀和一次性閱讀相比,可以品嘗到完全不同的「閱讀深度」;但實際情況是,真正會將同一本書讀上個兩三遍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書只讀一遍,只能叫了解;讀了兩遍,可以說認識,讀了三遍,才有可能理解,我們通常所說的「深度閱讀」的基本的特徵就是要多讀。

丟棄80%的內容,找出重要的20%

全書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內容,為了方便記憶,請從整本書里找到這重要的20%。



對於閱讀獲取知識來講,提煉的能力至關重要,通過閱讀整本書,來提煉出其中的20%,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帶著感情閱讀

人感嘆或是驚訝時所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特別牢;邊讀書,邊調動感情;從平時起,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這樣就能很好的調整情緒;這個與其說是讀書訓練,也許更應該說是情感訓練。



相信喜歡閱讀的人心中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情,這對於閱讀獲得收穫非常重要,情緒對閱讀的效率和動力會有巨大的影響。

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

輸出分為「說出來」和「寫出來」兩個方面,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會別人。



教別人的前提是自己要理解,而理解是一個對知識思考加工的過程,知識只有經過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為我所用。

整理成故事來記憶

比起別人創造的故事,自己創作的故事,更容易被自己接受,因此會更牢固的記在腦子裡;本想把這篇文章記下來,但由於做起來畢竟有些困難,而記住一些單詞和短語更容易;既然是創造故事,就必須用強大的想像力。



最具說服力的文字就是由動人的故事引申出道理,故事本身不僅容易記憶,也容易理解,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進而認同其觀點。

使用首字來記錄文字

通過首字來記憶這種方法,在碰到必須按順序記住的事情時特別有效,如果要一次記住好多東西,這個方法也很有用。



對於英文來講是首字母,對於中文來講,就是提煉每一部分的標題來幫助記憶。

創建形象,聯繫記憶

儘量創建一些現實中不太可能的形象;通過讓形象之間建立聯繫,來輔助我們進行記憶。



為了彌補文字的抽象,我們需要建立一些具體的形象來讓文字指向具體化,以輔助我們記憶。

便利貼記憶法

製作便利貼,儘量選擇同一位置或場所,如身體的某些部位。



把這些便利貼貼在自己隨手可及隨目可視的地方,這樣便於隨時加以利用。

第四章 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可發揮效果

通過採取與作者相同的行動,或者說按照書上所說的方法加以嘗試,總能得到一些收穫;人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將想法化為詳細的步驟,一步一步向前行進。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將想法變為行動,認識的只有痛苦才能改變,只有行動才能改變。

最大的失敗是不採取行動,因為那意味著放棄。

將自我指導用於讀書

引出對方的潛能,促使其自主行動的溝通技巧,從書本內容里發現行動目標,然後實踐。



積極主動,發現目標,付諸行動。

從書本上設定行動目標

「行動目標」,意思就是讀完書後具體要做些什麼?「何事、何時、多少」具體用數字表示出來,做到量化可度量;設定行動目標的關鍵之一,是要明白「什麼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如果設定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太大,就沒有辦法順利達成,從而逐漸變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實踐起來比較容易的「行動目標」。



設置行動目標,並把它量化,行動目標不能與現實差異太大,實現起來要比較容易達成。

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

達成目標的時候,具體會處於怎樣的狀態?會是什麼心情?會看見什麼?會聽到什麼?會感覺到什麼?

只有想到達成目標時自己的樣子,才有可能成為那個樣子。

明確現在的位置

要知道「行動目標」與「現狀」之間有多大的差距,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



分析的目的是為了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

思考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

從「現在的狀態」到「最好的狀態」,就是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你的差距所在。



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差距,進而達到「最好的狀態」。

為了填補差距的具體行動

考慮縮小「現在所處位置」與「最佳狀態」之間的差距時該做什麼;給出五個以上的行動方案,運用5W1H的提問範例: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

給出多個方案的目的,是為了後期的選擇擇優,以找到最好的路徑。

從所寫的項目中選出一項

從所寫的行動方案里選一條最想做的,並問自己,如果這麼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要事只有一件,方法只有一種,選擇其中最好的一條道路並前進。

將行動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

需要自己給自己支持,讓這些想法能夠轉化為實際行動;為了能這麼做,這一周里我可以幹些什麼?

必須把行動細分到可執行的單元,我們才有可能付諸於行動,這就是所謂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確定需要實施的事情

確定什麼時候去做,確認一下自己達成目的以後的心情。



既然要行動,就一定要有時間節點,否則就永遠無法行動。

將行動告知他人

為了讓你切實的付諸於行動,有件事一定要先做—「將行動告訴他人!」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其他人員也來監督我們的行動,保持我們前進的動力。

付諸行動

成功採取行動的人,也請將最終結果告訴給他人。



行動的反饋的對象,不僅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

第五章 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在這部分,作者為我們推薦了幾個方面的書單:

讀書+創業

《周末創業》—藤井孝一

我的書單:《會賺錢的媽媽》—克里斯特爾·潘恩

讀書+自我啟發

《思考致富》—拿破崙·希爾

我的書單:《刻意練習》—安德斯·埃里克森,羅伯特·普爾

讀書+考取資格證書

《考上就靠心智圖》—荻原京二、近藤哲生

我的書單:暫無

讀書+掌握領導力

 《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

我的書單:《交辦的技術》—小倉廣


讀書+提升工作技能

《銷售的鐵則》—片岡洋

我的書單:《做事的常識》—小倉廣


寫在最後的話

閱讀大量書籍來儲蓄知識,這點非常重要。

縮短時間,高效閱讀的訣竅;記憶書上的內容,並且利用思維導圖在筆記上做總結;運用指導技術,採取行動獲得成果。

 馬上吸收,掌握一本書的知識,設定目標,馬上行動起來。

只有行動,才能改變!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乾貨分享——高效閱讀

書名:《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岩俊之目的:學會怎麼高效閱讀筆記製作日期:2018.1.26讀書開始日期:2018.1.26讀書截止日期:2018.2.27讀書時限:2個月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