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痴的蒙太奇網球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翻看以前的記錄,算算從正式拿起球拍學球、打球至今,已經4年零7個月了。
回想下過程,從入門到入迷,從喜歡到發燒,從狂熱到冷靜,從受傷到康復,期間打打停停,苦樂交織,球友亦如季節交替,更換了一批又一批……過往球事、球友如電影膠片在腦海中放映,黑白、彩色,遠景、近景,清晰、模糊,教訓、經驗,總結、反思……需要一把細密的梳子慢慢梳理,然後用蒙太奇把這些鏡頭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我的網球生活的畫面……
技術
網球是項技術壁壘很高的運動,需要時間、精力、金錢等的投入,才會換來技術的提高,所以,它被稱為「貴族運動」是不無道理的。
而且,網球是不能像桌球、羽毛球等大眾運動那樣「隨便玩玩」的。
技術水平高的一般是不願陪新手和下手練球和「玩玩」的,除非低手付出相應的經濟補償(如教練的有償教球),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誰也不願意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啊。
這道理打網球的人都懂的。
但是,業餘愛好者能把技術提高到什麼程度呢?也許我一輩子都做不好動力鏈、蹬轉發力等技術動作,但這並不妨礙我將打網球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
褚松老師早就把這個道理說的很明白了:業餘愛好者不可能有基本功。
因為,我們不可能像職業的那樣,日復一日地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單一的多球重複動作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
所以,我們所謂的技術提高,不過是打球時間長了,經驗、感覺的積累和提高,唯手熟爾~
球星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無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打得像費德勒一樣的瀟洒漂亮,但實際上我們只能學到些納達爾的頑強和堅韌。
每當看到一些雜技、極限運動中的高難、驚險動作時,螢幕下方的提示「專業動作,請勿模仿」,我就會想到業餘愛好者和職業球員的差異。
頂尖球星都是天賦極高加上刻苦訓練才造就出來的,吃瓜群眾想把動作做的和他們一樣華麗優美,不是天方夜譚嗎?想想中國桌球運動員,省隊的隊員都是百里挑一、優中選優才挑出來的天才,沒天賦的在電視上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我現在也很少看職業比賽了,雖然對比賽勝負還會關注,但看他們的技術動作時卻是和欣賞歌舞表演的態度差不多了;還是看看業餘的比較靠譜,至少差距沒那麼大吧。
有時覺得競技體育真的是很殘酷。
看費德勒和瓦林卡的比賽,就像看兩個勇士之間的決鬥,你捅我一刀,我馬上還以更加致命的一刀,而且要刀刀見血。
當然,費德勒舞動的是飛快鋒利的手術刀,而瓦林卡揮動的則是一件渾重的砍刀。
小德和穆雷的比賽更像是一場勢均力敵、精疲力竭的消耗戰,堅持到最後的會獲得勝利。
這些都不應該是我們業餘愛好者學習的。
業餘打球圖的是開心和友誼,相比之下,雙打就更加適合觀看和學習。
球友
球品如人品。
在球場上大家都願意看費德勒,而對克耶高斯路人轉黑。
這就說明,我們都樂見謙虛儒雅的人,不待見桀驁不馴、不尊重對手的人。
能找到志同道合、喜歡網球的球友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我打球時間不算很長,卻也遇到過不少類型的打球者。
正所謂人有千面,打球者的性格與球風也多種多樣:有靦腆寡言的,有喋喋不休的;有謙恭溫和的,有倨傲乖戾的;有熱情如火的,有冷漠孤僻的;有大氣沉穩的,有錙銖必較的;有循規蹈矩的,有不拘一格的;還有劍走偏鋒的……
業餘愛好者中的中堅力量是中年人,他們中大多事業、家庭都比較穩定,也有固定的時間、經濟實力來支撐自己的愛好。
年輕的就是在校大學生及80後的奶爸辣媽,他們中崇尚「暴力美學」者居多,除了少數有專業訓練背景的高手外,多數人一旦與球齡長、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交手,缺乏穩定性的毛病便會被無限放大,輸球是大機率事件。
我發現,我的球友都有些相同的愛好,比如喜歡運動、教育程度較高、英文好、喜歡音樂、比較年輕、比較悶騷等,也有的愛好其中一種或幾種。
打網球,也許能最快地找到自己的同類人吧。
水平
我現在的水平自評為3.0。
按我的年齡(中年歐巴)及身體條件(很普通的那種既無身高也沒力量)和球齡(不到5年)及打球實際時間(扣除傷停時間約3年左右),現在的水平基本可以接受。
不算快,也不算很慢。
要知道,有些球齡10年以上的也就這水平。
當然,他們花在網球上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所謂的3.0水平,我認為就是能打打業餘的比賽了,發球、正反手、底線、網前等各個環節都能打起來了,但是遇到高手是打不過的,遇到有明顯短板(比如反手特別差)基本能贏的,這就是3.0了。
從我接觸的範圍看來,純業餘的3.5就是高手,基本可以贏八成以上的球友,4.0是一般教練的水平,或是有童子功等專業背景,或是球齡超長(15年以上)、技藝精湛的高手水平了。
傷病
傷病是快樂運動的副產品。
每個人身體能力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極限和天花板。
如若不能認清這一點,勉為其難,就會受傷。
我從未聽說兩個月打一次網球的人會得網球肘。
費德勒說,要聽從身體的命令去打球。
這就是在說,如果你的身體告訴你,打不了了,不能打了,那你必須停下來。
運動傷病多是勞損、炎症等,這都是由於過度運動造成的。
正確的技術動作當然可以減少受傷的幾率,但前提是你的身體能夠承受的運動強度。
有的人很少受傷或不受傷,有的人卻很容易受傷,我不幸的屬於後者。
在感嘆造化弄人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個體的巨大差異:很多動作漂亮的人受傷,動作難看的卻沒傷(或許我不知道)。
從打球次數多起來開始,我就一直受困於網球肘,去年又腳踝嚴重扭傷,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也許我應該聽從醫生的勸告,換種運動,不再打網球,可能我並不適合網球運動。
但是,想到我以往傾注過如此多的心血,無論從感情上,還是從經濟上一時還真是難以割捨。
那就暫時維持現狀吧。
收穫
打了網球後,再看體育比賽,就和以前不一樣,我會更加關注運動員的技戰術運用、局面判斷、精神狀態等。
比如,喜歡看拳擊、高爾夫、桌球等與網球接近的個人比賽項目,而覺得排球、籃球、足球等索然無味了。
據說打網球的人智商高,和這項運動的特點有關。
它要求人經常要面對壓力和選擇,快速分析和判斷,迅速反應等,久而久之地進行這些活動及鍛鍊,便會促使智商的提高。
網球運動員中帥哥美女多,高智商者也比比皆是。
當紅巨星如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莎拉波娃等,都擁有自己成功的商業模式;而政商巨擘中也有眾多的喜好網球者,如比爾•蓋茨、川普、邵逸夫、萬里等。
這麼說,是不是有給網球人招黑的嫌疑呢?呵呵~
目的
我們常說,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每當我打球受傷後、厭倦時,總會想起這個「梗」:我的「初心」是什麼?我打網球的目的是什麼?健身、娛樂、休閒啊。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在意勝負,不必在意技術和動作,只在意酣暢淋漓的釋放、輕鬆愉悅的感覺就是了;遠離競爭、遠離暴力哥、遠離每拍不發力不爽夫斯基是為正途……
網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嗎?這要看怎麼看待我的生活。
或許生活本身就很美好,或許生活本來就有缺憾,不那麼美好,甚至不乏醜陋。
網球帶給我的傷病也能算作「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嗎?也許沒有這種運動傷病,我還會有其它難以迴避的病痛。
這樣一想,我就釋然了。
網球也許並不能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但它確實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充實些,讓人們變得對美好的事物更有追求些。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樂球)
網球就這樣「網」住了我
網球「老司機」最是講究規範化林仲華是淮陰工學院的網球老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網球專項,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球「老司機」。至於自己當初為何選擇網球作為專項,林仲華告訴記者,「網球的受傷幾率相對較...
我成為了一名網球社會指導員
作為一名體育專業的學生,我自身是足球專業,大一上學期學校有網球社會指導員培訓,我報了名,剛開始對網球並不了解,買了個500多的拍,買了幾個球,就開始了,我的網球之路,還記得第一打球,我跟同學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