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圍度不再增長?六個動作,非常規訓練計劃,幫你打破平台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老胡。

一般在健身房裡,大家都覺得上臂達到40厘米的圍度才算小有所成。

不是有那麼句俗語說:「手臂不到40厘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健身教練!」,這可能是句玩笑話,但也折射出手臂訓練的難度。

每次訓練完,當時都會感覺充血,膨脹感強烈!但訓練之後幾乎沒有感覺,圍度也不見增長。

出現這些現象的人,以有兩年以上訓練經驗的人居多,問題主要集中在對自己手臂的圍度不滿意,練了幾年了,手臂圍度增長逐漸陷入停滯。

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平台期」,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如果你找到方法,很快就會突破,如果不得其法,可能會被一直困擾。

老胡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嘗試了很多方法,見效不大。

於是翻閱資料,請教專家,嘗試新的訓練方法,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

經過近四個月的訓練,老胡手臂圍度得到提升,以前上臂收縮圍43厘米,現在44厘米,這還是在體脂比之前降低5%的情況下。

別小看這一厘米的增長,對於手臂這個體脂不高的部位來說,已經是明顯的進步了。

下面老胡就將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友情提示: 任何訓練計劃,都具有參考價值,受個人先天條件以及訓練質量,營養攝入,休息恢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同一計劃,結果不盡相同,希望大家了解。

一 手臂弱的原因

手臂是人體的上肢部分,其實人類祖先曾經擁有過發達的上肢。

因為那時需要在樹上生存,所以不得不藉助發達的上肢進行攀爬活動。

」攀爬動作」使用的是手臂的「遠固定」動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自身的體重就成了負荷,長期用自己的體重進行鍛鍊,手臂的力量之大,可想而知。

隨著人類進化,從樹上來到了地面上生活,因為需要做走,跑,跳躍等動作,下肢變得發達。

在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使用手臂的「近固定」動作模式,也很少用上肢移動體重一樣重的負荷,慢慢上肢逐漸退化。

以上就是手臂力量變弱的過程,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鍛鍊,來讓手臂變強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用什麼方法呢?就是多做「遠固定」動作和增加「近固定」動作重量。

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手臂。

二 上臂功能詳解

手臂肌群結構圖

1上臂形態

手臂部位包含上臂和小臂兩部分,我們主要針對上臂進行訓練,老胡從來沒有專門訓練過小臂,因為大多數訓練都會用到小臂,可以得到足夠的鍛鍊。

上臂肌群分成兩部分,屈肌和伸肌。

屈肌包括上臂前側的肱二頭肌和肱肌,伸肌包括手臂後側的肱三頭肌。

我們主要針對這幾個肌群進行鍛鍊。

2 肌群功能

A 上臂屈肌包括肱二頭肌和肱肌。

肱二頭肌群分成內側頭和外側頭兩部分,肱肌在肱二頭肌下面深層處,它們的功能一致:

01 近固定時,肱二頭肌使前臂在肘關節處旋外和屈。

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

02 遠固定時,肱二頭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B 伸肌包括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分成內側頭,長頭和外側頭三部分。

01 近固定時,使前臂在肘關節處伸,長頭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

02 遠固定時,使上臂在肘關節處與前臂保持伸直。

阿諾德.施瓦辛格

3 功能與動作分析

明白了上臂的功能,我們就將訓練動作與功能相匹配,來看看結果:

肱二頭肌,肱肌:

近固定動作有:槓鈴彎舉,啞鈴彎舉,集中彎舉,俯坐彎舉,牧師椅彎舉,坐姿啞鈴交替彎舉,拉力器彎舉等。

遠固定動作:反手引體向上

肱三頭肌:

近固定動作有:站姿正握下壓,站姿反握下壓,站姿單臂反握下壓,槓鈴仰臥臂屈伸,啞鈴頸後單臂屈伸等。

遠固定動作:雙槓臂屈伸

通過分析這些動作,我們發現,大多數的手臂訓練動作,都是近固定動作,這和我們的進化情況相符合。

而遠固定動作,只有引體向上和雙槓臂屈伸等幾種。

在生活中,手臂活動都是近固定動作為主,如果訓練時再以近固定動作為主,而且使用的重量偏小,手臂是很容易適應的。

因此我們要從常用的近固定動作中,選擇一個進行大重量訓練,再配個一個孤立動作超級組,以及一個遠固定動作一起訓練。

老胡的選擇是:

肱二頭肌群:1反握引體向上 2 大重量槓鈴彎舉 3 集中彎舉超級組 。

肱三頭肌群:1 大重量仰臥槓鈴臂屈伸 2 雙槓臂屈伸 3 站姿正握下壓超級組。

三 訓練計劃

選定了動作,再來看看計劃。

肱二頭肌群】

反握引體向上

1 反握引體向上

訓練時,第一個動作是引體向上,這個動作一般被當做練背的動作來使用,但做反握引體向上時,卻是肱二頭肌群發力更多。

原因就是肌電圖顯示:「當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掌心朝向自己)並屈肘時,肱二頭肌有明顯的肌電活動」。

反握引體向上:8-12次/組*5—10組

槓鈴彎舉

2 槓鈴彎舉

使用標準槓鈴進行訓練,採用「正反金字塔」訓練法。

(以下計劃是老胡個人訓練使用的重量,僅作為參考,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法,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正:

槓鈴杆*12次/組*3組(熱身組)

40kg*12次/組*1組

50kg*12次/組*1組

60kg*12次/組*1組

70kg*12次/組*1組

80kg*12次/組*1組

90kg*10次/組*1組

100kg*5次/組*1組

90kg*10次/組*1組

80kg*12次/組*1組

70kg*12次/組*1組

60kg*12次/組*1組

50kg*12次/組*1組

40kg*12次/組*1組

共計完成13組。

這個動作採用的是借力做法,也就是肱二頭肌群發力的同時,用身體核心力量帶動槓鈴,這個動作對小臂的抓握能力的鍛鍊也是非常突出的。

集中彎舉

3 集中彎舉(超級組)

集中彎舉是孤立動作,對肱二頭肌的泵感更強烈!最後一個動作採用超級組的做法,可以讓大重量訓練以後的肱二頭肌徹底力竭。

準備三個重量的啞鈴:7.5kg,5kg,3kg

按照7.5kg—5kg—3kg的順序,中間不休息,每個重量10—12次/組,依次完成訓練,算一個超級組。

共完成3組。

【肱三頭肌群】

仰臥槓鈴臂屈伸

1 仰臥槓鈴臂屈伸

和槓鈴彎舉的訓練方法一樣,也是使用「正反金字塔」訓練法。

正:

15kg*12次/組*3組(熱身組)

30kg*12次/組*1組

35kg*12次/組*1組

40kg*12次/組*1組

45kg*12次/組*1組

50kg*12次/組*1組

55kg*10次/組*1組

60kg*5次/組*1組

反:

55kg*10次/組*1組

50kg*12次/組*1組

45kg*12次/組*1組

40kg*12次/組*1組

35kg*12次/組*1組

30kg*12次/組*1組

共計完成13組。

雙槓臂屈伸

2 雙槓臂屈伸

做雙槓臂屈伸時,採用窄握距,肱三頭肌發力會更多。

10—12次/組*5—10組

站姿正握下壓

3 站姿正握下壓(超級組)

做這個動作時,採用直柄橫杆,選擇三個重量,連續完成算一個超級組,共完成3個超級組。

55kg*12次/組*1組

46kg*12次/組*1組

38kg*12次/組*1組

總結

進化使我們的運動方式發生改變,上臂大量的運用「近固定」模式活動,在訓練中,我們依然採用相同模式和低重量,就會使肌肉產生適應性,增長陷入停滯。

為了突破瓶頸,採用大重量的近固定模式動作,如槓鈴彎舉和仰臥臂屈伸,用來打破身體對常用模式的適應性。

使用不常用的遠固定模式動作,如引體向上和雙槓臂屈伸,來強化我們手臂的遠固定功能。

最後用孤立動作,如啞鈴集中彎舉和站姿正握下壓的超級組模式,對訓練部位進行力竭強化。

通過以上方案,我們對手臂肌群進行了:大重量,遠固定動作,超級組的組合訓練。

這些訓練都是手臂肌群不常用和不適應的訓練內容,因此會有效提升手臂訓練效果,打破瓶頸期。

我是老胡,我愛運動,每日健身乾貨分享,歡迎大家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