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模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知道思想,運用現代學習理論、網絡環境與多媒體技術,對整個教學系統進行規劃,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部分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選擇提出教學具體方案,包括一節課進行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活動形式、教學評價、知識來源、板書設計等。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整個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信息素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

一、 教學設計應當把握重點

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

進行教學設計,把握以下重點。

1.三維度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育人思想,關注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結構,追尋新時期條件下素質教育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的統一。

2、重、難點

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

3、學情分析:

說明這課是什麼教材幾章幾課的內容,教學對象,上本課之前的知識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什麼,培養什麼能力,情感目標的發展

4、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是本節課的頭,別有用心的導入很重要,你要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在整個課堂中有求知慾望。

5、主體性教學策略

 主體性教學策略: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

注意把握四條認知邊界:一是教學的著眼點從怎樣舊這點能夠缺點錯誤轉移到怎樣激勵學習潛能;二是不承認差生,只承認個體差異存在,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三是教學的注意中心應從知識本身轉移到獲取知識的過程;四是關注教學個性化走向個性群體化的實踐策略。

6、學習方式

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關係,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優化課堂要素的配置,追尋有效課堂學習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

7、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教學、問題教學、活動教學的模式及其功能效應。

國內研究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的一些基本內型:(1)基於任務的協作學習模式;(2)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3)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4)網上協作學習模式;(5)任務驅動教學模式;(6)網絡環境下的個別化教學模式……

8、教師的主導作用

重視課堂講授的實效性和時效性,提倡簡潔、精練、有效的課堂指導,優化課堂結構,重組環節步驟,重視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輸載,研究課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傳輸。

9、任務設計的重要性:

任務:層次性,適用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學生做什麼?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

B、廣度:你的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還是觀向個體差異的學生

C、深度:因個體差異,任務深度不同。

10、重視課堂練習的實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夠引導學生智力潛能開發的課堂練習。

11、與課程整合

計算機是一門工具學科,它可以說是其它學科的基礎,我們就要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更好的為其它課程服務。

12、.建立教學評價反饋激勵機制

 通過評價的激勵,誘導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等學習心理的內在動力體統,引導學生的潛能發展。

多元評價:自評、互評、師評 發展性評價:不以結果為主,更要注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審美評價標準:美的標準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結構,不能以常人的標準進行。

評價參考:只是為引人注意,還是賞心悅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們要表達的意識。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和反饋,並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有關環節。

評價、反饋與修改應該貫穿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的始終。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

(一)教學任務設計

 1.教學內容的安排

 2.學習者特點的分析與教學方法的選擇

  3.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現目標的任務途徑

 知識 技能 情感

 應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目標陳述中,應該使用表達學生具體行為的動詞,儘量避免使用過於籠統、含糊的詞語,如「了解」、「學習」、「培養」、「理解」、「認識」、「欣賞」等,用這些動詞表述的教學目標,教學後無法測量是否達標。

教學目標的陳述主體不應是教師(或講授內容),而是學生(或學習結果)。

陳述教學目標應注意個性化。

 教學目標描述用詞舉例:

(1)結果性目標

a.知識

了解——說出、背誦、辨認、列舉、複述等

理解——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整理等

應用——設計、辯護、撰寫、檢驗、計劃、推廣等

b.技能

模仿——模擬、再現、例證、臨摹、擴(縮)寫等

獨立操作——完成、指定、解決、繪製、嘗試等

遷移——聯繫、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等

(2)體驗性目標

經歷(感受)——參與、尋找、交流、分享、訪問、考察等

反映(認同)——遵守、接受、賞識、關注、拒絕、摒棄等

領悟(內化)——形成、具有、樹立、熱愛、堅持、追求等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能夠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

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是教師對教學的進程及其中的變化而對教學過程的反饋、調節活動。

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與手段的展開過程。

第二,教學策略不同於教學設計,也不同於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和推進的措施。

第三,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和著眼,要兼顧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的狀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採取措施,保證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

第四,教學策略是一系列有計劃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

教學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關心在一個教學單元(或知識點,如一個概念,一個原理)內部如何組織教學;宏策略考慮如何將多個知識點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教學重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教學難點的教學措施

(四)教學過程及細節處理

  1.課前的資源準備與教學環境設計

 2.課堂的引入

 3.學生的合作

  4.教學的拓展與探索

  5.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

(五)教學實踐體會

最後祝大家圓教師夢想!

考教師就關注微信公共號17學堂!

考證考編視頻課全都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

混合式教學已成為當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主流教學模式。在對教學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對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並在「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實施中開展了兩年多的教學實踐,隨後結合...

學習與反思,參與式教學!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教師資訊網,誠邀您一起交流討論,暢談教育。或百度搜索:全國教師資訊網,查看更多優質教師資訊內容。定義參與式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願望,以主體性為內核,以...

高效課堂模式之殤及實踐超越

花文鳳,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甘肅 蘭州 730070)。 內容提要:高效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價值理性的應然期待,但由於對教學模式的認識存在偏差,實際上卻「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