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實例丨混凝土裂縫如何控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工程實例

本項目採用商品混凝土,主體結構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筏板的厚度為2000mm,抗浮板基礎厚700mm。

設計中從沉降角度考慮,共設置兩道寬2000mm 的後澆帶。

採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澆築技術。

二、施工工藝和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鋼筋模板交接驗收→頂標高抄測→現場水平垂直運輸→分層振搗找平抹壓→覆蓋養護

1、混凝土輸送管線宜直,轉彎宜緩,每個接頭必須加密封墊以確保嚴密。

泵管支撐必須牢固。

泵送前先用適量與混凝土強度同等級的水泥砂漿潤管,並壓入混凝土。

砂漿輸送到基坑內,要拋散開,不允許水泥砂漿堆在一個地方。

2、混凝土澆築:基礎筏板一次性澆築,間歇時間不能太長,不允許出現冷縫,混凝土澆築方在一個後澆帶內分別對向加強帶進行。

混凝土採用斜面分層澆築,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間,澆注過程中採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層澆築,直至澆注結束,澆注過程過必須注意控制流淌坡度,以保證每層混凝土之間間隔時間必須控制在2小時內。

分層振搗密實,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熱儘量散失。

具體為:分層厚度不大於350㎜,本工程分6次澆築,以保證每層砼之間的間隔時間必須控制在2小時內,並且滿足在砼初凝之前澆第二層砼,任何部份均不留施工縫。

從下到上分層澆築,從一端底層開始澆築,直至澆到筏板頂標高,澆另一端頂標高直至結束。

為了控制澆築高度,須在砼出口及其附近設置標尺杆,夜間施工時,標尺杆附近要有燈光照明。

3、每班安排一個作業班組,並配備3名振搗工人,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個澆築帶前、後、中部不停振搗,振搗工要求認真負責,仔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

防止上一層混凝土蓋上後而下層混凝土仍未振搗,造成混凝±振搗不密實。

振搗時,要快插慢拔,插入深度各即上層均須插入其下一層面內50mm。

振搗點之間間距為450mm,梅花型布置,振搗時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漏振。

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一般為20~30s,過短不易振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離析,以混凝土表面泛漿,不大量泛氣泡,不再顯著下沉,表面浮出灰漿為準,邊角處要多加注意,防止漏振。

振搗棒距離模板要小於其作用半徑的0.5倍,約為150mm,並不宜靠近模板振搗,且要儘量避免碰撞鋼筋、芯管、止水帶、預埋件等。

混凝土泵送時,注意不要將料斗內剩餘混凝土降低到200mm以下,以免吸入空氣。

混凝土澆築完畢要進行多次搓平,保證混凝土表面不產生裂紋,具體方法是振搗完後先用長刮槓刮平,待表面收漿後,用木抹子表面搓平,在終凝前再進行搓平,要求搓壓兩遍,最後一遍抹壓要掌握好時間,以終凝前為準。

第二遍抹平後立即覆蓋塑料布和加蓋麻布保溫以防表面出現裂縫。

4、混凝土測溫控制

澆混凝土前將測溫設施埋於筏板內,砼測溫方案詳見專項方案,按測溫方案進行測溫,隨時掌握筏板基礎砼溫度,以便及時進行養護,以免內外溫差過大而造成開裂。

5、筏板基礎抗滲混凝土防裂措施

筏板基礎混凝土是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內部因水化熱而升溫,內外溫差超過25℃,由於溫差過大就會產生溫度應力,同時混凝土干縮變形還產生收縮應力,兩種應力超過初凝混凝土當時的抗拉強度就會被拉裂,所以應隨時測溫,及時養護,以免裂縫擴大貫穿,否則將影響結構受力。

6、擋土剪力牆的施工縫留置在底板面上500mm,在筏板面砼初凝之前開始澆牆體混凝土,採用塔機或人工進行澆注。

7、大體積混凝土溫控與養護

1)、為降低底板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溫度差,避免因溫度應力過大引起混凝土出現裂縫,可採取以下措施:

a、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如降低石子與水的溫度);

b、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緩凝劑,延緩初凝時間,減少初凝期間混凝土內部水化熱;

c、混凝土澆筑後必須加強養護,混凝土初凝期間必須用塑料布覆蓋封閉保水,並加蓋草袋保溫,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5℃。

2)、採用一層塑料薄膜、一層草袋對底板混凝土作保溫保濕養護。

塑料薄膜搭接鋪蓋接頭不小於100mm,草袋錯縫覆蓋。

養護期間,應根據溫度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養護措施,達到控制內外溫差和混凝土表面溫、濕度的作用。

養護時間不少於14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建完美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總結

一、工程簡介本工程地下基礎為筏板基礎,筏板基礎採用C35P6抗滲混凝土,均屬於大體積混凝土。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具有以下特點:1.筏板基礎尺寸較大,一次澆築的混凝土量大,筏板最長92.2米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