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諺語及其語用功能對比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諺語是各個民族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諺語以其凝練、通俗、生動、形象、音韻和諧、富含哲理的特點而成為各民族民間文學的一朵奇葩。

諺語集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於一身,是各個民族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

文章主要對英漢諺語的來源、特點及其語用功能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加強讀者對英漢諺語兩者關係的認識和對英漢文化異同的進一步了解。

作者簡介:

徐義雲,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

1.引言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與鬥爭實踐中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它不僅凝練、通俗、生動、形象、音韻和諧,而且富含哲理,讀起來耐人尋味,給人以啟迪,供人學習與借鑑。

國內外學者對英漢諺語的研究從沒間斷,從封建的文人學士視諺語為「鄙語」、「野語」到今天的學者們稱其為「文化精髓」。

英語諺語的研究以SmithL.P.的《詞與習語》為開山石。

近年來,隨著國際間的文化交際活動的頻繁,國內外學者又將諺語的研究從諺語的起源、語法功能投向其蘊含的文化等方面(如我國學者平洪和張國楊教授所著的《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和王德春先生的《英漢諺語與文化》等),他們試圖通過對英漢諺語文化的研究,來探討兩種文化的異同,以縮小民族之間的文化代溝,實現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和共同進步。

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對英漢諺語的來源、特點及其語用功能進行比較。

2.英漢諺語的來源

英漢諺語的來源是多方面的。

有來自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的,有來自文學作品和文化典籍的,有來自宗教文獻的,也有來自外來語的。

2.1 源於民間

英漢諺語主要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概括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願望和理想,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英語諺語包含著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往往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揭示某一普遍真理,指導人民的行為,啟迪人民的思想。

例如,起源於農業勞動的諺語「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馬常剛 1986:31),基本含義是「趁晴曬草」。

這種諺語,在形成和流傳的最初階段,僅僅是具體的勞動經驗、基本的生產知識的表述,只傳於農民之間,它還只是諺語的雛形。

可當人們意識到並且開始普遍使用它的引申意義,即勸誡人「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時機」,它就不再是農民的專利,而成為廣大人民精鍊、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諺語。

2.2 源於文學作品或典籍

在文字產生之前,英漢諺語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口耳相傳,文字產生後,英漢諺語的使用立即反映到各種典籍中,尤其反映到有教誨意義的書面文獻中。

在中國的典籍中,諺語多半出現在詩書、傳說、諸子論著之中;而英語諺語多來自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著作等典籍中。

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Lend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借出你的錢,失掉你的朋友。

《哈姆雷特》);There is a measure in all things.(任何事都有個分寸。

《無事生非》);Without Ceres andBacchus,Venus grows cold.(沒有克瑞斯和巴庫斯,維納斯就會感到冷。

羅馬神話)(王德春 2003:31-51)。

一種民族語言所吸收的來自宗教文獻的詞語與它們所信仰的宗教有關。

英語國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所以,很多諺語來自《聖經》。

中國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以及帶有學術色彩的儒教,即所謂儒釋道三教,所以有不少來自這些宗教文獻的諺語。

例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教);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道教);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儒教)(施寶義 2000:230-444)。

A good wife is a good prize.好妻子是一種好的獎賞(聖經·箴言)。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所有河流都流進大海(聖經·傳道書)。

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智慧的價值高於珠寶(聖經·約伯記)(王德春 2003:72-73)。

2.4 源於外來語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漢語諺語除了主要來自漢民族文學作品外,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諺語;而英語諺語則由於其他國家的入侵、貿易等而廣泛吸收西歐各國的文化,從而引進了不少外來語諺語。

如:水漲渡船高,國富家興旺(壯族)。

石油裡面有金子,人民裡面有聖人(土族)。

忠誠是愛情的橋樑,欺詐是友誼的敵人(苗族)。

Fortune favours the brave.勇敢者交好運(拉丁語)。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法語)。

No fool is so foolish as a learned fool.有學問的傻瓜最傻(義大利語)(王德春 2003:57-58)。

3.英漢諺語的特點

從英漢諺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諺語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因此,知識性是英漢諺語的最根本的特點。

當然,除此之外,英漢諺語本身也具有一些顯著的特點,值得我們注意。

例如英漢諺語的語言特點、內容特點和民族特點。

3.1 語言特點

在語言方面,英漢諺語在語音、詞彙、句式和修辭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

3.1.1 語音特點

諺語能夠源遠流長,古今習用,除了它有深刻的內容和優美的形式之外,在語音上,諺語往往語音鏗鏘,朗朗上口,音調和諧,節奏鮮明,有一種音樂美。

漢語諺語主要是通過押韻、雙聲、疊韻、疊音;英語諺語主要通過頭韻、元韻、輔韻和尾韻達到這種語音效果的。

分別舉例如下:良藥苦口利於,忠言逆耳利於(病、行為押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放火、點燈為雙聲);風能摧毀山嶽,話能鼓舞人民(摧毀、鼓舞為疊韻);山山有路,路路相通(山山、路路為雙音);No root,no fruit.沒有根,就沒有果(輔韻)(王德春 2003:149-154);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頭韻);Time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歲月不待人(元韻);Haste makes waste.欲速而不達(尾韻)(呂煦 2004:318-319)。

3.1.2 詞彙特點

諺語精鍊,生動,不僅講究韻律,也很講究用詞。

英漢諺語的詞彙特點主要體現在數詞、人名和地名的使用上。

數詞有的是實指,有的是虛指,有的還具有文化色彩;人名、地名常用於典故的諺語中,但絕大數已經不起指稱作用,專有名詞普通化,成為一般名詞。

例如:一人不敵二人智;三人行必有我師;情人眼裡出西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施寶義 2000:356-541)。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陸谷孫 1995:1606)。

3.1.3 句式特點

從諺語的句式結構的類型上看,漢語諺語可分為單句型、複句型和緊縮型三種;英語諺語可分為簡單句、並列句和複合句型,由於諺語是語彙單位,又要易於記誦,所以句子求短,簡單句較多,英語諺語尤其如此。

1)漢語諺語的單句型

漢語諺語的單句型又可分為非主謂句型和主謂句型。

由非主謂句型構成的諺語,大多數是動詞性非主謂句型。

例如:沒有不透風的牆。

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這兩句都是由述賓詞組構成的非主謂句型。

由主謂句型構成的諺語有四種句型,其中包括動詞性、形容詞性、名詞性和主謂謂語句型。

例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謂語由動詞性詞組構成),強扭的瓜不甜(謂語由形容詞詞組構成),一夜夫妻百日恩(謂語由名詞詞組構成),玩火者必自焚(謂語是主謂詞組)(溫端正 2005:193-175)。

2)漢語諺語的複句型

漢語諺語的複句型相當於英語的並列句和複合句,前者是並列關係,後者是主從關係。

例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並列關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主從關係= 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

);若要好,問三老(主從關係)(溫端正 2005:176-180)。

3)漢語諺語的緊縮型

漢語諺語的緊縮型有三種:一是把兩個語節壓縮在一起,取消了中間的語音停頓。

如:「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即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的緊縮;二是採用諺語慣用的格式,如「無風不起浪」;三是採用意合的辦法,只出現與表意關係的最密切的關鍵詞,如「水九旱三春」,指從冬至算起九九八十一天裡,如果雨水偏多,那麼後三春(春分、清明、穀雨)的雨水將偏少,要出現旱情。

4)英語諺語的句法結構

如上所述,英語諺語的句法結構主要有簡單句、並列句、複合句,同時也有不少在形式上為並列句,語義上為複合句的省略句。

例如:Still water runs deep.靜水流深(簡單句);Diseases come on horse back,but go away on foot.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並列句);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複合句);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並列句的形式,複合句的內容)(余麗卿、許德君 1993:56-58)。

3.1.4 修辭特點

諺語作為人民生活經驗的載體,不僅能表示一種事物或說明一項事理,而且能表達說寫者對該事物或事理的主觀評價、態度和感情色彩。

除諺語的語音、詞彙、句式本身可用來表達感情、成為修辭要素之外,諺語中大量的辭格,如明喻、隱喻、換喻、擬人、誇張、反覆、對比、省略、頭韻、尾韻等,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也可產生積極的修辭效果,使話語進入到形象生動的境界。

例如:Ill-gotten wealth is like a palace built on the sand./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明喻);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眼是心靈的窗戶,書是精神的食糧(隱喻);No cross,no crown./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換喻);Lies have shor tlegs./大海不譏笑水滴,高山不嘲諷小石(擬人);Even lover sees a thousand graces in the beloved object./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誇張);Business is business./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反覆);Deeds are better than words./口頭甜如蜜,心裡黑似漆(對比);A fall into the pit,again in your wit./竹子沒有心,謊言不可信(尾韻)等。

3.2 內容特點

諺語所反映的內容不僅僅是事物的真實寫照,也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智慧的閃光。

諺語的這些內涵從英漢諺語的本身可得到充分的論證。

例如,「有實無華,莫過於諺語。

」「茄子不開虛花,諺語都是實話。

」充分說明了諺語的語言樸實無華,內容真實可靠,說明群眾對諺語的信賴。

「牡丹是百花之王,諺語是智慧之光。

」「Proverbs contradict each other,that is the wisdom of man-kind.」前者用花的艷麗反襯言語的智慧閃光;後者包含相反相成的辯證觀點,說明有些諺語在內容上可能相互對立、相互矛盾,但這正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看問題,會顯示出差異性,但是相反相成。

言語的相互補充,讓人們更全面地認識世界。

3.3 民族特點

許多英漢諺語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極其相似之處,但又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在地理環境方面,英國是個典型的海洋國家,人們的生活都與海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英國諺語中許多都與海洋有關;中國地處亞歐大陸,長期以來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相當一部分漢語諺語來自於農業生產。

在道德觀方面,中國的道德傳統同儒學思想是緊密相連的,講究「禮、義、仁、智、信」。

所以在漢語裡有一系列無償奉獻的諺語。

如「互助互助,窮能變富。

」西方的道德觀在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的衝擊下,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功利主義色彩。

如「Hunger knows no friend.」(飢餓不識朋友,即人在飢餓時就顧不到朋友。

)在價值觀方面,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民眾一直受儒家大同文化的耳濡目染,這樣的社會性質和文化背景決定了中國大眾的價值觀念,即先人後己,以集體利益為重。

這種集體文化也在諺語中形象地表達出來。

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相反,西方國家則凡事以個人為中心,宣揚個性獨立,因此,英諺語多數展現個人主義,如「Self comes first.」(自我第一。

)等等(陳亦燕 2003:81)。

4.英漢諺語的語用功能

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諺語在交際活動中具有多元的語用功能。

本節從語用角度探討諺語的社會交際功能、倡導美德功能、傳授知識功能、教育警策功能、文學描繪功能、語境指向功能和文化認同功能。

4.1 社會交際功能

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英漢諺語作為語言的一部分,人際交流功能是英漢諺語最首要的功能。

原始人類在共同的勞動中,為了協調行動,或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謀求社會發展,需要彼此交換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換對勞動的一些建議,特別是有必要把自己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傳播給社會,流傳給後代,在沒有文字的條件下,諺語便成為當時的一種簡單的言語交際形式。

就是後來有了文字,勞動人民在很多場合仍然習慣於用諺語來傳授知識,來與人進行經驗交流,並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

4.2 倡導美德功能

千百年來,諺語不但給人們以教育和啟發,而且被人們視為思想行動的指南。

眾多的諺語不僅涉及倫理道德、修身求知,也涉及人生價值、人生際遇、處世交友等方面。

這些內容都以獨特的語言形式和修辭形式表現出來,因而使人們在視覺上、聽覺上和心靈上產生震動和美感。

「當藝術反映了人的理想和規範的時候,它對社會也就構成了規範和榜樣(潘智彪 1997:67)。

」許多諺語體現出人民大眾的高尚品德和思想情操,它們不但給人們提供了行為道德的準則和人生的意義,也給人們提供了為人處世的勸誡,同時給人們指出了求知、修身的入門之路。

如「Beauty,without virtue,is like a rose without scent;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君子結交不為財」等。

4.3傳授知識功能

許多諺語能夠幫助傳播簡單實用的生產技能和生活知識。

這是因為許多諺語是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而被當作「真理」世代傳承。

諺語中包含的「真理」從衣食住行到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更重要的是,諺語藉助聲音、形象的特點,將原本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深得人們的喜愛、信從。

這些諺語在普及和傳播日常科學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石板出汗,大雨要見(氣象:下雨前,地面會很潮濕。

)One apple a day,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個蘋果,醫生不進家門)(醫學:蘋果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

)等。

4.4 教育警策功能

諺語為民眾耳熟能詳,喜聞樂見,引用諺語往往比一般說理具有教育效果。

英漢諺語中蘊含著很多積極的內容,對人有教育警策作用。

例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這兩條諺語教育大家善於聽忠告。

「良藥苦口」比喻「忠言逆耳」,說明「不順耳的勸告是一劑好藥」,可治好你的缺點和毛病。

又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Time is money.」勸導人們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及其潛在的價值,要愛惜時間。

時間是不等人的,要抓緊,要充分利用(王德春 2003:239)。

4.5 文學描繪功能

許多諺語源自於文學名著或民間口頭文學,不僅內容充實,而且語言形式優美,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學描繪功用。

例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這句諺語出自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這個設問蘊含深刻,喻意巧妙,言簡意賅,給人希望,催人奮進。

《西遊記》是中國六大名著中運用諺語較多的一部。

為了塑造孫悟空敢於鬥爭、不怕困難的英雄形象,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諺語來描繪他的內心世界。

例如在大鬧天宮之後,讓他發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言,表現了他藐視天宮神聖的反抗精神;在千辛萬苦的取經路上,當唐僧表現出怯弱,豬八戒發生動搖的時候,他又說出「功到自然成」、「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等豪壯話語,表現了他「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堅定信念(溫端正2005:221)。

4.6 語境指向功能

在語言交際活動中,受話者要準確無誤地理解話語者所傳遞的信息和真正意圖,就必須依賴於語境。

因為語境能夠提供話語中的所有信息,如話語所處的時間、空間和社交背景,暗示談話參與者的身份、社會地位等。

所以,諺語的使用與理解受到語境的制約和影響。

例如,漢語諺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和相應的英語諺語「It is 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寧可在地獄稱王,也不在天堂為奴)」這兩句諺語,其中,「雞首」、「牛後」與「天堂」、「地獄」風馬牛不相及,人們只有了解這些詞語使用的語境,才能了解它們的語義關係。

再如美國劇作家考夫曼在描述一位離校與男友私奔的女學生時的一句話,「She put the heart before the course」,該句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下戲仿了諺語「put the cart beforehorse(把車放在馬前面、本末倒置)」,從而做到了一語雙關,令人叫絕(鄧飛 2012:64)。

4.7 文化認同功能

諺語具有社會指示和文化認同功能,諺語的文化認同功能讓交際雙方在交流時更準確、流暢(吳靖 2013:172)。

在語言交際中,會話雙方要想取得交際的成功,話語者和受話者首先要有彼此認同的信念,這樣雙方對話的目的和意圖才能在交際過程中得以相互照應。

也就是說在對話過程中,對話雙方需具備一些共通的概念結構,交際才能成功。

這種彼此都認同的信念和共通的概念結構就是獲得社會群體的認同感,也是達到有效交際目的的基點。

例如「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表明英漢民族對時間重要性的認同;又如,「Every birdlikes its own nest./金窩銀窩不如家裡草窩 」(王德春2003:19-20),這兩句諺語儘管表述不同,但對家有親切感、安全感、自由感、舒適感的認同還是基本一致的。

5.結語

綜上所述,英漢諺語源遠流長,世代相傳,上下古今,包羅萬象,它所承載的不僅是各國民眾的經驗和智慧,更是中西文化的精髓。

此外,英漢諺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可謂「智慧的言語」、「哲理的小詩」。

今天,我們探討英漢諺語的來源、特點和語用功能,不僅有助於我們從中學到精鍊的語言,增強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更可以學習到前人的處世經驗,成功的訣竅,失敗的教訓,幫助我們認識人生,了解真理,指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本文參考文獻請參閱《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年第22卷第4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學生語用能力培養

王振芳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一直與國家外語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提升國民的外語能力,教育部目前已經啟動了國家英語能力標準以及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研製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多年來大學英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