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慕課式思政課?可別光顧時髦只有皮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在力圖通過大聽課、大督查、大改進,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而教學質量的提升依賴於一個重要的載體,那就是課堂教學。

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意識形態的「戰場」,是吸引學生的「磁場」,是精雕細琢的「工場」,是立德樹人的「林場」。

課堂具有固定性、連續性和完整性,是課程開展的依託,是師生互動的平台。

課堂不同於會場,授課不同於系列講座,它需要固定的受眾和課程設計。

與課堂教學相對應的是比較時髦的網上在線課程(俗稱慕課),這類課程充分利用了新媒體技術,是傳統的電化教學和遠程教育的升級版,其特點是藉助網絡、突破時空和自主分散。

網上在線學習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與繼續教育、自考和遠程教育相似而與全日制高等教育課堂教學在內容、方法、學時、學分和考核方式上差異懸殊,是為滿足上班族等特殊學習群體需要而採用的手段。

正是由於這種屬性和功能上的巨大差異,對於過度渲染網上在線課程的作用而弱化課堂教學的現象應該值得關注。

能不能以網上在線課程取代課堂教學?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從教育的本體上來考察。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在「育人」過程中,教育的對象、方式和內容深淺可能差異較大,教育的過程也可能是流動開放和複雜多變的,但教育又具有統一性,它是「多」和「一」、「揚」與「棄」的統一。

教育的對象是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屬性,而能夠充分發揮「育人」主渠道作用的,課堂首當其衝。

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政治性和思想性上對「誰來育人、育什麼樣的人、怎樣育人、在什麼地方育人」等有特定的規範和要求。

思政課需要由政治思想素質過硬、理論功底紮實、教學效果突出、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來上,育的是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育人過程中,戰線在高校,戰場在課堂,戰鬥員是教師,指揮員是黨委書記和校長,主旋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就是說,思政課教學主要在課堂,走進課堂的只能是對馬克思主義具有堅定信仰的教師。

高校的課堂是「戰場」、「磁場」、「工場」、「林場」,講課的人要有馬克思主義立場,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殊的教育使命和教育目標所決定的。

那麼,沒有課堂的思政課會是什麼樣子?在沒有課堂的情況下上完思政課是可以想像的,但能否高質量高水平達到教育目標和教學效果是難以想像的。

因為教學的最佳效果是「面對面」的交流和「心對心」的對話,離開了這個交流對話的場域,很難將理論講深講透,很難營造即時互動的氛圍和走進學生的心靈。

以慕課為例,由於慕課是事先錄製、網上播放的,授課過程中授課者無法感知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差異化價值取向,授課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

傳統課堂中的集體聆聽和紀律約束,慕課里看不到;傳統課堂中的即時互動與快樂分享,慕課里看不到;傳統課堂里的教師話里乾坤,學生胸有錦繡,慕課里看不到。

從教學實踐看,目前選報網上在線課程的眾多大學生在宿舍「掛課」和「刷分」的現象比比皆是,集中學習的課堂變成了宿舍、食堂、操場甚至廁所,線上的教師言者鑿鑿,線下的學生聽者藐藐。

是老師的錯?還是學生的錯?皆非也!是過於渲染技術手段忽視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產生的錯。

「90後」和「00後」的本科生因心理年齡、家庭環境和社會風尚等主客觀因素影響,思想尚不成熟,自我控制力還不夠強,學習還沒有成為第一需要。

這就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要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導師和特定的制度下,讓知識和德行以強化的形式固化和深化,而不至於流於形式。

慕課傳授方式的單一性、學生接收方式的被動性、學習環境的隨意性與知識排列的堆砌性,無法產生教學過程一氣呵成,學習過程寧靜致遠,課程進展精彩難忘的效果,更遑論塑造學生內外兼修、德才兼備、知行並重之品質。

當然,慕課教學等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並不必然衝突,慕課教學可以「第三課堂」(網絡課堂)為主戰場,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實踐教學的抓手以及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使教學過程錦上添花。

但不管怎樣,課堂的「主場」作用不能被替代和弱化,只有師徒手把手,思想面對面,教育管道暢通,課堂有效管控,才能避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掛在牆上,說在嘴上,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當然,有了課堂僅僅為達到教育和教學目標提供了必要條件,能否真正達到預期目標還要看一堂課是如何上的。

一些高校教師很有水平,但很遺憾沒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博大但不精深,導致在授課過程中偏重於知識的堆積,造成了內容的隨意和不可控性,忽視了理論的提升和思想的引導,從而弱化了主流價值觀的塑造,沒有達到授課的教學目標。

一些人以「價值中立」態度授課,一些人以「價值引領」,空洞喊話的態度授課,還有一些人的課堂敘事的素材無可厚非,但結論卻巧妙地避開了主旋律,以質疑大政方針,違背憲法法律,危害國家安全,傳播封建迷信,破壞民族團結而收尾。

這一方面說明課堂是講好思政課的關鍵,另一方面說明立場是講好思政課的根本,錯誤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形勢告訴我們,如果不深抓課堂、狠抓課堂,高校課堂有可能會變成「錯誤社會思潮」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濫觴之地。

說一千道一萬,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歸根到底是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讓思想政治教育回歸課堂,讓思政課程變成課堂思政,讓我們的老師有成就感,讓我們的學生有獲得感。

任何離開課堂「主場」的做法都是對思政課教育和教學目標的弱化和偏離。

中國傳統智慧講天時、地利、人和,思政課教學改革事關「時」、「空」、「人」三者關係的再造,事關能否把牢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一核心,使命任重而道遠。

目前全國各級高等教育管理部門和各高校正在開展的大聽課、大督查和大改進活動,就是從根本上對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的高度重視,應一以貫之,做出更大成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治國理政思想之樹在思政課課堂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作者為上海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

作者簡介:宮麗,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基地研究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哲學。(湖北 武漢 430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