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和臥推哪種鍛鍊效果更好?答案可能顛覆你的想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一定會想,當然是臥推的效果更好啦,這還用說?我想絕大部分的人也會這麼想,但結果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臥推主要被用來評估最大肌肉力量,而伏地挺身主要是針對肌肉耐力。
也就是說,如果你臥推越重,那麼你的相對力量就越大;如果你伏地挺身做的次數越多,那麼你的耐力就越好。
伏地挺身和臥推是兩種常用的鍛鍊上半身的訓練方法,而且伏地挺身更為普遍,因為它不受時間、場地等條件的限制。
即使是這樣,很多人也寧可用臥推來鍛鍊也不用伏地挺身,尤其是有一定鍛鍊基礎的小夥伴,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答案不外乎是因為伏地挺身的鍛鍊強度太低,起不到鍛鍊的效果,因而很多人瞧不起這種徒手鍛鍊動作。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是在相同負重條件下,臥推和伏地挺身哪種鍛鍊對肌肉的激活程度更好?
有研究表明,在相同負重條件下,臥推和伏地挺身對胸大肌、肱三頭肌長頭、三角肌前束的鍛鍊效果相同【1】,其原因是,在相同負重條件下,臥推和伏地挺身可以激活幾乎相同數量的肌肉神經,所以在相同條件下,臥推和伏地挺身對胸大肌、肱三頭肌長頭、三角肌前束的激活效果相同。
上圖中,從左到右依次表示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外側頭、胸大肌胸骨部位、中束、胸大肌鎖骨部位、肱三頭肌長頭、肱三頭肌內側頭。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向上推的過程中,對肱三頭肌的整體刺激效果最大,其次是胸大肌,最後是三角肌前束。
既然伏地挺身的鍛鍊效果也這麼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幾種常見的伏地挺身。
1.標準伏地挺身
動作要求:首先保證頭部-肩膀-臀部-腳踝呈一條直線,收緊核心,雙手位於胸肌下方並且略寬於肩;大臂夾緊身體兩側,手肘微屈,下放時朝身體兩側略微打開;指尖指向前方,雙腳併攏,腳趾尖觸地;
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頸部中立,避免塌腰,臀部收緊。
下放時,用2~3秒讓胸肌儘可能貼近地面,注意肩胛骨內收並想像著是用胸部主動觸地,充分感受胸肌的張力;下放至最低點時稍停,然後再集中胸部的力量撐起身體。
2.鑽石伏地挺身
鑽石伏地挺身可以很好地刺激肱三頭肌以及胸肌內側,而且這個動作對肱三頭肌的刺激程度遠高於胸肌。
動作要求和標準伏地挺身類似,只是將雙手置於胸肌正下方並且使大拇指和食指呈心形。
這個動作對手腕的壓迫感更大,所以對手腕的靈活度要求更高,動作前一定要先活動手腕,動作過程中要將手掌的力分散到手指,不要集中到掌根。
3.下斜伏地挺身
下斜伏地挺身主要鍛鍊我們胸肌上部以及三角肌前束。
為了保持身體穩定,雙手的距離應比標準伏地挺身更寬,同時雙腳也不需要併攏。
和標準伏地挺身相比,下斜伏地挺身的幅度沒那麼大,胸部也不能完全貼近地面,但是,由於下斜伏地挺身可以使身體重心移至胸部,所以對胸肌上部的刺激效果更好。
4.上斜伏地挺身
上斜伏地挺身主要鍛鍊我們的胸肌下沿。
上斜的角度不宜過大,大概在45°即可,角度過大對胸部的刺激效果就會更小。
5.單手伏地挺身
單手伏地挺身不僅對肱三頭肌以及核心力量要求較高,而且對身體的協調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你覺得普通伏地挺身已經做的乏味了,不妨試試單手伏地挺身,會使你的水平更上一層。
動作要求:單手撐地,雙腿岔開大約30°左右,另一手貼在背部,此時重心在撐地的那隻手上。
緩慢彎曲手臂同時吸氣,撐起時呼氣,重心一直處在撐地的手的一側,如果重心偏移,你將無法完成一個單手伏地挺身。
小結
在相同負重的條件下,伏地挺身和臥推對胸肌、肱三頭肌以及三角肌前束的刺激程度相同,所以不要再小瞧伏地挺身。
如果你覺得伏地挺身自重比較簡單,不妨增加阻力,使用負重背心、阻力帶以及槓鈴片增加難度。
來都來了,關注一下再走唄~
#健康真相館##清風計劃#@頭條健身
參考文獻:Comparison of 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ation between Push-up and Bench Press,Sports Medicine International Open 2019; 3: E74–E81 ;
想要練出飽滿的胸肌,要有相應的刺激動作刺激胸部
如果你想要練出飽滿的胸肌,要麼我建議你每天都進行胸部動作,每隔四到五天就訓練一次胸部,當你訓練頻繁的時候,你可以減少動作的次數,如果在你精力旺盛的情況下,你增加胸部動作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