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培訓歷史科總結:輸出倒逼輸入加速專業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天聽了四位歷史專家的講座,受益良多。

共同指向一個主題,那就是核心素養下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之道。

劉慶亮老師透徹分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四梁八柱,楊富丁老師明確指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四條有效途徑,全志聚老師重點闡述了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沈承堯老師全面剖析了高考歷史試題及備課思路。

我們了解到歷史學科有五大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

四位專家都緊扣核心素養立意,饒有興味的不同講述也折射出專家們自身在歷史專業發展上的共同成長軌跡。

我把它歸納為一句話:輸出倒逼輸入加速專業成長。

這裡的"輸出"包括上課、寫作、講座等;這裡的"輸入"包括聽課、閱讀、結伴等。

輸出與輸入二者是相輔相成,若想在專業上獲得快速成長,往往輸出倒逼輸入。

一言以蔽之就是:寫、說倒逼聽,讀。

一、 關於寫作——自我反思

劉慶亮老師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誌上發表文章《不斷的反思與突破——我專業成長的節點》。

劉老師入職之初,事業並非一帆風順。

從工作之初坐不住,到受挫之後坐下來,慢慢走向正軌再躋身名師專家。

專業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人是要逼自己一把的。

他從四個方面加強自我反思。

反思做人:反求諸己,向內用力。

反思職業:職業定位三問。

反思教學:反躬自省,改過遷善。

反思課堂:上海教研的三個關注兩個反思。

關於教學研究的

寫作重點:可以寫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札記、教育敘事、教材評解、說課稿件、試卷分析及實驗報告等。

譬如沈承堯老師對高考試題的分析,歸納為三方面:以新((多)角度理解歷史,邏輯性思維演繹歷史,現實性意識運用歷史。

對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特點進行了細緻的全面分析。

寫作原則:立意要新,切口要小,事例要真,形式多樣。

研究方法:臨摹範例,用心發現,不斷嘗試,注意積累。

楊富丁老師成功之路可以說是專業寫作鋪就的。

工作14年,他一直堅持寫作,發表了300餘篇專業文章。

寫些什麼,如何發現問題?他告訴我們許多研究角度。

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研究所用教材之不足,探究專題下的小問題,總結學生學習易誤之處,做高考題發現備考和命題規律,新課程實施中的細節問題,試題解題技巧歸納,現實熱點問題歷史視角審視,參與學術前沿爭鳴提出自己獨特見解,在約稿中發現新問題新動向等。

寫作有什麼意義呢?寫作能有效提高教師思維的質量,寫作能幫助教師深化對教材的認識,寫作能提升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的水平,寫作能幫助教師克服專業發展的怠倦,寫作能擴大教師的專業影響力。

譬如我總結了歷史有效性教學的三句箴言:

1、對,沒用;針對,才有用。

2、沒有史料,歷史就沒有味道。

3、歷史概念不釐清,就等同無頭蒼蠅。

二、 關於上課——有效教學

全志聚老師對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的深入的案例分析。

如何上好一節課,何謂有效教學,怎麼樣才能成為教學能手?

有效教學是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課堂師生交往活動。

學生感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發動機),教學針對性是有效教學的充分條件(方向盤)。

最優化教學(巴班斯基)是各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活動的有機結合。

主動學習應是課堂主旋律。

今天,我們應當仍然要把"教師少教,學生多學"作為基本綱領。

把"學生可以多學"的應有權利還給學生:把課本研讀權還給學生,把自主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體驗權還給學生。

基於歷史核心素養下的有效教學,全志聚老師結合課堂教學案例,高考歷史試題,權威理論成果等,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教育內涵。

指出了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立德樹人,素養立意,面向高考,打好基礎,教材主線,落實意識,角色意識,課標意識等。

具體做法如下:

(一) 全面理解核心素養,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二)深入分析課程結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

(三)樹立基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有效設計教學過程。

1.要創設歷史情境,2.要以問題為引領,3.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

好課三要素:故事、學法、靈魂。

總之,一節好的歷史課,應當有故事(細節)的渲染,有學習方法的滲透,有靈魂的燭照。

簡言之,是應當有趣、有法與有味。

我能勇於承擔各級公開課,期末複習試卷講評課得到一致好評,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也得到同行的首肯與借鑑。

有效教學之路,有待我們一起繼續開拓創新。

三、 關於聽課——觀察學習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

聽課是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

聽誰的課?聽同行的課,聽跨學科的課,聽大學教授的課,聽專家的課。

到哪裡聽課?教室里現場課堂觀摩,在線遠程網絡課堂觀看,外出培訓專家講座學習,通識教育學習。

聽課有什麼用?向他們學習課堂教學設計、重難點的處理、課堂節奏的調控等。

抓取理念先進、視野開闊、風格獨特等亮點。

了解學科發展的動態,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素養。

如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堪稱經典,專業加激情。

培養歷史興趣,拓寬歷史視野。

如何聽課?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現場記錄,撰寫聽課報告,討論交流。

提起聽課,我想起了2017年在黃石的一次全省歷史教學展評教研活動"湖北好課堂"。

李明海專家對華師一附中一位老師的展示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可以說是對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的充分肯定,也為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實施有效歷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指明了新的方向。

思維導圖教學法在自己的歷史教學中也得到廣泛應用,也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同。

我在得到app里訂閱了施展的《中國史綱50講》音頻課程,堅持收聽。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100集,我一直堅持觀看。

四、 關於閱讀——專業提升

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蘇霍姆林斯基)

·

如何選書?1.教育和教學理論,2.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名家著作,3.中學歷史教學雜誌,4.適合本人興趣愛好的某類書籍及報刊文章,5.經典書籍。

如何讀書?推薦幾種讀書方法。

朱熹的讀書方法:熟讀,質疑,精思,循序。

魯迅的讀書方法:瀏覽,泛讀,略讀,思考,標記。

余英時的讀書方法:"交互為用","專精博覽","虛心謙誠",不要"硬鑿湊意","好學深思"。

如何把讀書與中學教學結合?為備好一節課而讀書。

總之,怎樣閱讀要處理好幾個關係:忙與閒的關係,淺與深的關係,博與約的關係,散與集的關係,學與思的關係,讀與記的關係。

書目推薦: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張豈之主編的《中國通史》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 齊世榮主編的《世界通史》

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袁偉時《晚清大變局》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哈佛中國史》叢書共六卷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易中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有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也是進行了認真的研讀。

千家駒,郭彥岡著的《中國貨幣演變史》專題史也大體瀏覽。

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也一直收藏查閱。

訂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誌研讀教育理論與課堂教學,訂閱《歷史研究》雜誌了解史學前沿動態。

通過認真的學習記錄與回顧反思,更堅定了走歷史教學專業化之路。

在"三新一舊"的大背景下,為提升基於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通過持續的教研寫作,創新課堂,聽課培訓,廣泛閱讀,輸出倒逼輸入加速專業成長,做最好的自己,開拓歷史教學更美好的未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素養時代教師能力轉型三部曲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要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轉型?這是新時代對世界範圍內教育的訴求。 美國《紐約時報》曾報導,2001年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在他們大學畢業時,卻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學習時存在的職業,...

高中語文課改的點滴體會

課改已經進行一年多了,有人說,高中課改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對老師而言,它同時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與挑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年來,我有過 「穿新鞋走老路」的酸痛與苦楚,也有過「摸著石頭過河」的忐忑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