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們支個招,從年薪8萬到80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 讀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疑問:我該如何發展自己、提升自己?這就涉及到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時候我國歷代教師基本精神操守,也是社會評定、衡量教師的重要依據之一。

教師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還需要理解教師的職業心理素質、職業角色以及如何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專家型教師。

每個好教師或者名師都有自己的成長之路。

美國學者沃爾夫將教師職業經歷定為六個基本時期:新手,學徒,職業,專家,卓越,名譽退休。

如何才能成長為「職業」教師呢?

一、學習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三尺講台便是教師施展才華、教書育人的廣闊舞台。

如果你決定在這個平台上發展自己的職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學校對你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校,你的全部活動,每一社會關係都會促使你不得不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

特別是新手教師,除了學習本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習教學技能、兒童心理學等知識。

專業基礎知識是硬傷,如果你自己連習題都做不對,何談教人?所以基礎知識學習是重中之重。

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只有在三尺講台這片沃土上才能節節茁壯成長,並結出美麗的果實。

果實是否碩大,就看教師對教學法、教學理論、學生身心發展等因素結合程度如何,結合的好,才能真正的教好書。

二、觀摩與分析

所謂「觀摩」就是向優秀教師學習,模仿優秀教師的教學模式、技能等。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作為教師,特別是新教師需要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在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的備課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吸收他人精華,不斷地錘鍊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點。

多聽、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看優質網絡視頻課、觀摩身邊的優秀教師的課堂等。

有效的觀摩需要在觀摩之前制定詳細的觀摩計劃:

確定觀察的主要行為對象、角度以及觀察的大致程序;

所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處理教材、駕馭課堂的技巧;

課堂互動方式,如何向學生提問等;

課程結束後還可以找幾個老師一起討論分析。

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觀摩的細化程度,例如,你是沒有上過講堂的新老師,你就需要關注課程如何導入才能引起學生興趣。

模仿不等於「全盤照收」,更不能「拿著別人的教案去上課」。

而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對別人的優秀教案或者優質課堂重新進行組織、整合與創新,借鑑吸收別人的養分,融入自己個人的智慧與獨到的見解,達到「借智補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即使我們是「老司機」,如果故步自封,閉門造車,孤芳自賞,夜郎自大則必然妨礙自身發展,或向著歧路發展,也難以容入教學大潮之中。

三、實踐

教學實踐就是通過自己的實際教學而獲得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另一種重要途徑。

對於經驗較少的新老師,開始要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最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教學的過程攝製成錄像,在課後進行分析。

參考程序

和指導者一起觀看錄像,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

根據分析情況或者指導者提供的改進方案,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進行以另外的學生為對象進行教學,並錄製錄像;

和指導者一起分析與改進。

這樣循環往復、不斷飛躍,直到自己的教學行為被學生接受為止。

一般師範生都有一定機會的實踐訓練,如果是非師範要從事教師職業,這方面需要多加努力。

四、閱讀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讀書。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

如果教師走上課堂,照本宣科,捉襟見肘,多是因為讀書太少。

從接受師範教育的學生,到合格的教師,到成熟的教師,到成為一個實踐教育家,不外乎就是各種學科知識的系統整合和靈活調度。

豐富廣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的信手拈來,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理念的自如運用,從蘇格拉底、莊子、黑格爾、海德格爾到伽達默爾系統哲學乃至禪宗的悠然意會…...

讀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的。

物質的目的是把讀書作為一種生存的需要,為了提升專業底蘊;

精神的目的是把讀書當作一種精神享受,通過讀書來充實靈魂、陶冶情操。

事實上許多教師讀書只是為了寫論文、評職稱或者為了準備明天的功課。

只有到這個時候才去翻閱書刊,去尋求自己想要的理論,這時或許才會感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這實在是生存需要的最低層次了,也是讀書的最低境界。

五、反思

通過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是近年來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反思是教師著眼於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來分析自己做出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決策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手段。

教師的業務成長是在不斷的實踐、學習、總結、反思以及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的,而這種總結和反思反過來又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階段性的教學活動完成後,如果能夠及時進行回頭進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方法系統化,教學問題直觀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這也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教師要利用好三尺講台這所「學校」,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進而實行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課堂始終是教師安身立命的根基,離開了課堂教學,我們或許將什麼也不是。

因此,鑽研教學、多讀書、提高教學水平,受益的僅不僅僅是學生,更是教師自己。

內容采編來源:新東方師訓講堂

編輯:101君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您及時聯繫我們。

關注「101教育PPT」頭條號,遇見更多教育好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