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大:「跨界」改革教育教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世紀90年代,高等師範院校開始招收非師範生。

至今,各高師院校非師範專業占比在2/3左右。

如何使師範專業和非師範專業互相支撐、相互促進,摸索新形勢下的發展新路徑,成為高師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

「師範專業辦精辦優、非師範專業辦特辦強、兩類專業協同發展」,經過多年實踐,河北師範大學逐漸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辦學模式和特色,走出了一條高師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立足根本,師範專業辦精辦優

「師範教育是高師院校的『根本』。

」談及學校發展,河北師大校長蔣春瀾說。

多年來,該校始終致力於優秀師資培養。

「注重實踐,提升育人質量;貫通體系,改革教師教育課程;師德為先,樹立教師職業理想;協同培養,紮根基礎教育土壤」,是該校圍繞「師範專業辦精辦優」進行改革實踐的主要內容。

其中,開展頂崗實習支教工程成為亮點。

2006年,河北師大開始實施頂崗實習支教工程,旨在解決師範生教育實踐環節薄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大學教育與基礎教育聯繫不緊密等問題。

每學期,該校選派約1600名高年級師範生,以多學科混合編隊形式,由青年博士教師帶隊,到基層農村學校完成為期半年的全職實習教師崗位鍛鍊。

至今已有24批次3萬餘名師範生在300餘個實習基地完成頂崗實習。

同時,河北師大採取師範生職前培養和在崗教師職後培訓相結合,卓越教師與農村教育碩士、特崗教育碩士培養相結合的措施,為基層培養了大量優秀師資,讓自身師範教育優勢立於不敗之地。

據統計,河北省107所重點中學中,河北師大畢業生占教師總數的75.6%。

全省59所中小學抽樣調查,擔任校長的,河北師大畢業生占77.9%。

破解瓶頸,非師範專業辦特辦強

「學校94個本科專業中69個為非師範專業。

但相當時期內,非師範專業無論辦學還是就業都處於尷尬境地。

」河北師大副校長鄧明立開誠布公。

怎樣突破發展瓶頸,把非師範專業辦特辦強,有效提高非師範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

以軟體學院為例,2007年,河北師大與北京佳誠公司簽署協議合辦軟體學院。

根據協議,雙方共派師資、共定方案、共同授課、共同管理。

校企雙方根據IT界最新技術理論確定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以「2+0.5+0.5+1」培養模式突出實訓實踐;實行專業教師末位淘汰制、以公司「實戰項目」進課堂、學生4年4萬行代碼的實操訓練、半年到企業實習等教改舉措。

「學生就業率是檢驗教育質量的硬槓槓。

這些有『衝擊力』的改革,全方位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鄧明立說。

據追蹤調查,軟體學院畢業生連續6年年終就業率100%,就業崗位與專業對口比例占95%。

跨界互補,兩類專業實現協同發展

「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之間有關聯基點,表現在課程、教學與科研等多個方面。

」河北師大教務處處長郭毅認為,「關鍵在於如何互補,以實現兩類專業跨界融合、協同共進。

2013年,河北省數字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落戶河北師大。

該校橫跨非師範和師範專業多個學科的96名教師、459名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研發,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

其中,「智慧城市與教育公平」工程項目榮獲2015年巴塞隆納智慧城市博覽會「全球智慧城市項目大獎」,屬我國首獲此獎。

更重要的是,該項目打通了數字教育軟體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通道,對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有巨大應用前景,成為該校兩類專業「跨界互補、協同並進」的典範之作。

「項目通過校企跨界協同平台,用實戰培養非師範生實踐能力,研究成果又反哺師範教育。

只有在高師院校這個環境和背景下,才會產生如此成效。

」郭毅說。

河北師大還結合師範專業和非師範專業共性需求,以「通專並重」構建「大類培養」課程體系,「厚專業基礎、強知識結構、重能力素質」,將通識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使每名大學生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

(本報記者 周洪松)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30日第3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進入新時代的新師範教育

七十年前,一群教育人來到蘭州的黃河岸邊紮下了根;七十年來,23萬莘莘學子從這所被譽為培養西北教育人才「搖籃」的大學奔赴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省區的基層教育一線。如今,西北師範大學響應《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