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教育部:試點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經費保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

教育部為何啟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

一是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需要。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名義專門印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意見》著眼於未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趨勢,明確提出,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

二是推動智能教育的需要。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實施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開展智能校園建設,開發智能教育助理,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推動智能教育實施的關鍵要素,沒有教師觀念的轉變、能力發展、素養提升,很難實現傳統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跨越。

因此,必須儘早謀劃、儘快推動,長遠布局智能教育時代的教師隊伍建設。

三是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啟動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跨越,人的因素是關鍵。

為此,行動計劃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特彆強調推動教師適應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挑戰,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2

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目標是什麼?

人工智慧技術方興未艾,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的階段,其對教育的影響剛剛顯現,還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因此,教育部決定以試點的方式,啟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

藉助寧夏作為國家首個「網際網路+教育」示範省(區)建設的契機,先期在寧夏基礎教育領域開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

同時,考慮到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是當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展高等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

通過開展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探索人工智慧助推教師管理優化、助推教師教育改革、助推教育教學創新、助推教育精準扶貧的新路徑,為在全國層面推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探索模式,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3

如何保證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

一是做好組織引導,教育部將切實做好試點工作的統籌指導,並協調教育發達地區和人工智慧骨幹企業參與並支持試點工作。

同時,指導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分別遴選基礎好的市縣和中小學校建立實驗區和實驗校,遴選基礎好的院系建立實驗基地,確保試點工作部署快、推進實、成效好。

另外,指導兩家單位注重引進信息化和人工智慧等領域企業或專業機構,參與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平台資源建設,強化外部資源整合。

二是強化經費保障,教育部將通過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國家級教師隊伍建設項目資源,為試點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也將利用本地本校項目資源,安排專門經費用於試點工作,為試點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加強專家指導,教育部將遴選教師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技術和教育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成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專家組,負責試點諮詢指導工作。

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也將建立相應專家組,做好方案研製和試點實施的跟蹤指導。

四是做好督查落實,教育部將採取專項督查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試點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和試點驗收。

同時,督促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做好試點自查工作,確保各項行動落地見效。

4

相關:人工智慧將對教師生涯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發布了一份名為《就業前景:哪些工作最容易受到計算機自動化的挑戰》的研究報告,研究者在分析了702種常見職業後認為,需要大量社交、創造性的工作,或是需要技巧、靈活運用技能的工作,機器人都難以取代。

而在報告結尾處長達16頁的列表中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教師分別以1%和3.2%的幾率,位列未來被「計算機化」可能性最低的職業排名的第52位和112位。

其實,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不僅難以撼動大學教師的工作崗位,而且還可能助你的教學工作一臂之力:

● 學生問題多?虛擬助教幫你回答


為學生答疑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是如果海量問題集中向你湧來,而你也想一一解答卻力不從心,這時希不希望有個人來幫你分擔?這就是虛擬助教存在的價值。


● 為開放性試題評分成本高?計算機先幫你挑錯


在給學生作業或考試評分時,對開放性試題(如作文)的評價對教師而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大型課堂為個人提供反饋更是如此。

一些人相信,由於學生的回答有其固有的句法和語義結構,因此只需對計算機「稍加訓練」,用人工智慧系統取代人類反饋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其成本要比靠人打分低得多。


而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密西根大學的教師就開始用計算機給學生改論文作業了。

類似的應用中國高校也在嘗試。


● 希望教學個性化,學習系統助你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

自適應學習系統可以利用基本的人工智慧算法,基於學生的學習經歷「算出」他們需要學習的內容,更好地實現學習個性化。

同時對教師而言,由於此類系統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這也有助於系統向教師反饋數據、提供信息,以便分析和了解學生及其班級的整體需求,協助教師做出正確的教育決策。

人工智慧技術在給教學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實也在默默地給大學教師提出新的挑戰

諮詢管理公司蓋洛普聯合美國東北大學今年聯合開展的一項有關人工智慧對高等教育的研究顯示,雖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有些擔心」或「非常擔心」因新技術的產生導致自己失去工作(沒錯,這個數字看起來並不高),但大多數人對未來如何能夠掌握所需相關技能表示出擔憂。

接受調查的人中一半以上認為,如果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失去了工作,他們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找到類似的工作。

然而只有18%的人對獲得這種額外教育感到「非常有信心」。

東北大學校長約瑟夫•奧恩曾表示,大學需要適應即將發生的人工智慧革命,這意味著學校必須提供有關「只有人類才能完成工作」的教育。

這恰恰給人工智慧時代的大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課程設計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人工智慧目前還難以具備的素質,如創新性、創造力,在技術領域知識的傳授中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畢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講授的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即便這個崗位不會被淘汰,你可能也會被這個職業的要求所淘汰。

本文綜合整理自:教育部網站、麥可思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工智慧構築教育信息化新生態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專題解讀」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下簡稱《2.0計劃》)的出台正式啟動了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通過對《2.0計劃》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文件中出現了36個...

人工智慧時代,教師應如何規避新的職業風險?

人工智慧時代,教師不可能集體失業,只有一部分或因消極怠工、或因盲目樂觀空虛、或因滯於時代發展且缺乏創新力的教師或許會失去教師這一職業,但就像有一部分將失業的教師,同樣,也有一些永遠都不會失業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