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還在拼速度和數量?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有沒有哪一刻是你覺得「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呢?

翻看一本本摘抄了名言警句和方法技巧的「寶典」時,似乎每一刻都在讚嘆「然並卵」這個詞彙的發明者的智慧。

前些天,一位小夥伴抱怨道,去年年初信誓旦旦制定的「年度閱讀計劃」宣告失敗,150本書才看完了50本,每晚睡覺時都感覺書架上那些未看完的書在望著自己求被翻牌,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完成了年閱讀150本書的目標會怎麼樣呢?
肯定是學到了很多知識,還能提高我的效率,畢竟是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好,所以買的都是這些主題的書。


那和圍人的關係一定也變好了很多吧?業績也有所提升了吧?
好像是有一些,但也沒有特別的明顯,可能是看的書還不夠多,量變才會引起質變的嘛。


那你是用什麼方法讀書的呢?
讀書還有什麼方法呀,我就是把每本書里好的內容記下來,所以才沒完成任務的。

不過現在想想我比大多數隻讀不記筆記的人強多了。


那你最近一次讀的是哪本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哪七個習慣?
嗯?朋友楞了一下。


在我的百度雲里,等等我看一下告訴你。



有沒有覺得還原了一部分小夥伴的學習場景呢?

你是那個努力了卻不見成果的人嗎?

2.

《好好學習》中提到了關於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首先要在學習新知識時有【綠燈思維】,而在具體學習時,又要有【以慢為快】的心態,把慢功夫用在真問題上,比如學習掌握臨界知識。

什麼是臨界知識呢?

我們把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稱為【臨界知識】。

如何學習臨界知識呢?

除了跳出摘記更多知識的「低水平勤奮陷進」,去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外,還需要我們具備兩個心態——

綠燈思維:打破習慣性防衛。

以慢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3.

有沒有發現,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數的會議和交談中存在很多「無效對話」?其中有一種就是我們在用大量的時間和所謂合理的論據來反駁對方。

當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自己的習慣性防衛。

當感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受到挑戰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考這些質疑是否合理,更多的是維護自己原有的認知和判斷。

甚至,我們都不願花費自己的一點點耐心來聽對面的人把話講完。

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去爭執和辯駁,而沒有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討論更有價值的觀點上。

其實對方的質疑只是針對不同的觀點和行為,而不是人(我的行為和觀點≠我)。

當把遇到不同觀點就立刻防衛打斷對方的「紅燈思維」調整為傾聽和理解的「綠燈思維」時,發現很多自我改進和成長的機會,離更好的自己更近。

4.

之前有位小夥伴問我:「我看你天天讀書,家裡也那麼多書,那你讀書速度是不是很快?」我搖了搖頭。

「我原以為你們社群是會讓我讀書更快呢,後來參加了兩次活動之後發現並不是。

果真,從那之後她再也沒來參加活動。

因為她只追求看似很有效率的閱讀。

卻沒有發現學習效率並不等同於短時間內看完很多本書。

她一直在用過去的認知和經驗為自己辯護,卻不願意接受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並不會也不懂學習。

5.

「7天寫一手好字」「21天學會手繪」諸如此類的課程越來越多,吸引到很多小夥伴的參加。

可是,有很多小夥伴參加完課程過後發現,7天/21天過去了,自己的字還是不好看,手繪也只是會畫簡筆畫而已,然後氣憤地發朋友圈說課程都是騙人的。

課程並沒有騙人,只是下課以後,需要學習者自己大量的練習,課程結束了,學習才剛剛開始。

學習有捷徑嗎?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唯有願意多花時間和精力,外加正確的方法,學習才有效率可言。

6.

想要快速學習騎自行車,可是這時候大多數小夥伴並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掌握平衡上,而是追求兩分鐘學會21種踩腳蹬子的技巧。

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把80%的時間,花在處理20%的重要問題上。

當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習也是一樣,當我們把書本中的一個個「知識阻塞」打通,學習會不會一路暢通呢?效率會不會也因此而提高呢?

試想,當一本書都是生澀難懂的專有詞彙時,我們會不會很快地看完它呢?還記得中學時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嗎?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從字義開始呢?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後,一段文字就只有極少數難懂的字詞了,我們只需要弄懂這些個別難點就可以理解文章的含義了。

當然,現在的我們並不會把辭典放在手邊閱讀書籍(特殊種類書籍除外),但我們的學習中依舊會出現一些難點和重點影響我們的效率,因為它們在整個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多的時間來思考和理解。

用一個知識點聯繫與它相關聯的舊知識點和經驗,發現不同,改進認知和行動。

地基和框架不穩固的建築都是危房。

那麼,一切想要以極短時間學習和掌握大量知識的學習都是假學習。

厚積才能薄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