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海定名校的老師如何教少兒舞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經看過一句話:

作為一個舞蹈老師,很多時候難的不是教學,是眾口難調!

嚴了,家長說你太嚴厲,「我們只是讓孩子學一個愛好,孩子開心就好。

鬆了,家長說你不負責,「我們花錢是讓你教技術,不是讓你帶孩子。

那麼少兒舞蹈,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舞蹈教學,該怎麼教呢?這篇文章引用了北京海定區三所名校的教學案例,從音樂、遊戲、律動的角度引導和啟發兒童的舞蹈智能,這些真實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和借鑑性。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各級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注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多年以來,多數小學舞蹈教育教學一直參照專業舞蹈院校的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注重舞蹈的規範性、訓練性和風格性,很少去尋找能夠適應非職業普及型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特徵的孩子們的舞蹈教材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結果,費盡氣力,適得其反,讓原本質樸、鮮活的生命變為僵硬笑容的呈現,變為枯燥無味的技術展現,使小學生厭倦了舞蹈、遠離了舞蹈。

其實,作為小學生舞蹈教育,應該以普通藝術教育的普及化原則為基礎,不能人為地搬用一般專業舞蹈院校那樣的舞蹈專業教學大綱去訓練,更不能把舞蹈訓練作為一種藝術技能的培養,而是應該將學習舞蹈當成是在快樂愉悅中感知生活的美好、表達藝術情感、傳授生活知識,進而能夠改變形體狀態、氣質,提高舞蹈鑑賞水平的有效手段。

音樂是引導學生走近舞蹈的最佳途徑

教授孩子們學習舞蹈,一定要調動孩子們全身心地來參與。

首先要有彈撥學生心弦的「手」——音樂。

有人講「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確實如此,音樂與舞蹈是最親密的姊妹藝術,是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內在核心因素。

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節奏和旋律在舞蹈的時間與空間中展開。

音樂,會帶給孩子們無窮無盡的遐想,描述出學習舞蹈的運動特徵和情感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舞蹈美妙的世界。

因此,我們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孩子熟悉的音樂,找到他們喜愛的音樂語言,讓孩子願意聽,在此基礎上開始進入舞蹈課教學。

海淀實驗小學馮琳老師編排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就是這樣,她選擇了孩子喜歡的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讓他們先學會唱,在理解了音樂的節奏、旋律後,孩子們雙雙邀舞,既有特定的儀式,又充滿獨特的情趣和意味。

遊戲是培養學生熱愛舞蹈的嘗試

遊戲是在舞蹈形成之初的一種娛樂方式,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就是典型的遊戲範例。

在小學生率真的天性中,遊戲是很重要的學習手段,因此,在遊戲中傳授舞蹈是誘發小學生學習舞蹈的有效途徑。

這種遊戲既體現在集體舞蹈中,也體現在個體的生活情趣狀態下,特別是在隊形、畫面、位置、調度等的設計與處理上,讓學生在變化的狀態中體驗快樂,讓學生在玩耍中學會生活。

石油附小劉燕鴻老師編排的《剪羊毛》,讓孩子仿佛看到草原,讓孩子模擬騎著馬兒飛奔,讓孩子仿佛看到撒歡的小羊,並和小羊嬉戲,在勞動後非常快樂地「笑哈哈」,這樣遊戲般的教學,就會感染學生、啟發學生、調動學生,讓他們在遊戲般的舞蹈中學會了生活。

律動是幫助學生體驗舞蹈美感的方式

舞蹈的本質是一種快樂的生命律動。

這種律動始於心,傳於體,布於四肢,在肢體的起伏、扭擺中體驗生命,這是舞蹈的實質和核心。

然而,這對於初學舞蹈的孩子難度較大,不太容易掌握,但在有一定舞蹈基礎時,也可以嘗試去做。

海淀第四實驗小學崔琳老師編排的華爾茲舞蹈《蹦嚓嚓》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

在課程中,她從熱身開始,讓學生體驗三拍子;從節奏切入,讓學生聽辨舞步的節奏及強弱規律;隨後,教師再分析舞步的強弱規律並導入基本舞步的學習;同時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步,讓學生在步伐的進退、旋轉的變化中,體驗舞蹈藝術的美感。

總之,舞蹈天然就是一種快樂情感的宣洩和張揚,作為小學舞蹈教育更多強調的是使學生在舞蹈中塑造一種健康的體態,養成良好的舞蹈習慣,感知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作為小學舞蹈教育的主導——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專業化的舞蹈教育思想,讓學生快樂地起舞,健康地成長,讓更多的學生走進舞蹈課堂,在美妙的音樂中增進人際的交往與合作,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律音方寸求動樂情可歸

律音方寸求 動樂情所歸——淺議小學音樂律動教學的有效開展王舒璇提要: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律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採取遊戲、表演、舞蹈、節奏等綜合性音樂手段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把音樂學習與...

尊重個體差異 培養音樂個性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音樂課是一種「模仿型」的教育,但隨著近年來創造性教育的推進,推動了傳統音樂「模仿型」教育向現代「創造型」教育轉變,有效地提升當代小學生的音樂素質。但現實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