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讀: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如何讓讀書更有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但是如果讀了很多書,但是沒有忘記,還能夠記憶得很清楚並能遊刃有餘地應用,那讀書就是有意義的。

那為什麼讀書會忘記呢?

這就要說到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了。

讀完的時候是100%,然後20分鐘之後是59.2%,1小時就只剩44.2%,一天之後僅有33.7%。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我們沒法對抗,即便是《最強大腦》中的記憶高手也是如此。

但是他們會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去溫習、複習,使記憶曲線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準,如下圖:

扯遠了,但是讀書不一樣,你不可能直接再溫習整整一本書,所以在讀書之時做筆記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又會遇到一個問題,如果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書,那麼它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概念就是那麼幾句話或者一兩個段落,但是如果是一本恢弘巨製,裡面講到的概念內容又精深又晦澀,摘抄的筆記又非常之多,比如說我讀了德魯克先生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完之後摘抄的筆記就多達11頁word(主文本的字體是5號,光是摘抄就讓我苦不堪言)。

整理完就已經瘋了,當再去讀一遍筆記,感覺依舊收穫很大,但是忘得依舊非常快……

為何?

1、知識點太多太密(德魯克對管理和創新研究的太過深入,吾等凡人只能多多理解消化);

2、整理好的筆記知識點仍然比較散,不成體系。

對於第一點,其實是好事,因為你讀到的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值得你去仔細讀、精讀

對於第二點,是因為即便如上述把重要知識點全部羅列,但是知識點仍然是較為散亂地分布在你的記憶里,所以你的記憶仍然很不系統,自然就是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了(即便做了筆記)。

所以關鍵是如何系統地記筆記,把自己對於書的理解像一張網一樣,有層次、有條理地展現出來。

是的,如何讀書但是不那麼會忘記,我的答案就是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去整理那些零散的筆記,把它系統化、形象化、層次化

真的,太好用了。

自從把思維導圖的用處不局限於做計劃、分解目標和逆向推理,把它用於記讀書筆記。

我發現這就是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想要的最佳效果。

你會發現:

首先,筆記再也不是雜亂地在你的思維里,也不再是整齊地擺放在word里,它是根據知識脈絡逐步延伸,用你自己的思維想法和理解方式去架構一本書,換言之,就是這樣整理出來的筆記是你自己最習慣的、能夠最大化吸收的;

再者,思維導圖版的筆記,把書結構化地分成幾個不同的章節,每個章節再延伸出各個重要知識點,重要的知識點再進行進一步細化,條理性更強,即便是你三個月再來看這個讀書筆記,依舊一看就懂;

最後,在你溫習完一遍讀書筆記之後,把思維導圖先收起來,然後逐步展開,去驗證自己的記憶效果,fantastic!!!

操作如下(依舊用《自控力》來舉例):

1、先把所有知識點全部收起來,只留下主題章節;

2、按照回憶依次展開內容,去看自己所理解的內容與所做的筆記是否吻合,驗證吸收效果。


有一點我想說的是,這麼讀書可能會覺得很累,因為原本讀完一本書或者記下一些筆記就覺得讀完了, 稍微簡單想想書里的重要概念和知識點,over!感覺又輕鬆,又開心,又讀了一本書!

但是你問過自己:

這樣的讀法真的好嗎?

對得起作者寫的這樣一本好書嗎?

對得起你花這麼久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嗎?

這樣的讀法,你永遠無法掌握一本好書,是的,永遠。

浪費了大量時間最終只是學點皮毛,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除了可以發朋友圈炫耀自己讀了一本高端的書籍,留下朋友們羨慕的眼光和評論,於你自己,真正的收穫又有多少?

對於一本好書,要麼不讀,要麼死磕,直到把書吃透。

(這也是「如果讀」微信公眾號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也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支持!)

這樣,當你吃透的書越來越多,你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就跟著提升,才能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遊刃有餘。

用思維導圖記讀書筆記,你值得擁有。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 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

關於思維導圖可以用來做什麼?上一篇文章已有論述,貼上傳送門。

如果讀:為什麼你要學習思維導圖來做很多事情?

下次再仔細地講講思維導圖記讀書筆記的妙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如果讀」微信公眾號回復「軟體」,免費獲取思維導圖軟體,開始用思維導圖來提升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