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像小孩:爸媽不夠成熟,我該怎麼辦 - 女人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有以下感受,你可能出生於一個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 ... 與情緒型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感到自己彷彿在鋼絲上行走,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父母的情緒。

芝麻開門 最新文章 特色專題 關於回家吧 家裡有什麼 百家風景 先照顧自己 家的風格學 美味餐桌 親密臥室 如何養寶寶 練習當家長 想對家人說 三明治世代 家的心理學 長照生活 毛孩窩 可愛的鄰居 女人迷 WomanyShop 性別力 女人迷香港HK 臉紅紅 性別駭客松 產品 課程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我的父母像小孩:爸媽不夠成熟,我該怎麼辦 06 2022.04 Wednesday 宜防盜 是不是有連假小偷 覺得根本沒休息,可能是打從心底跟「休息」這件事過不去!先了解自己對休假的態度,才有機會好好享受。

了解更多 回家吧I’mhome 2019/05/24 親職 我的父母像小孩:爸媽不夠成熟,我該怎麼辦 byKnowYourself 2019/05/24   提到家人,你是屬於「開口閉口都是爸爸媽媽」,還是「絕口不提父母親」的類型呢?隨著我們日趨長大,而父母親變老的同時,他們的心境也愈來愈像小孩,面對這樣的情景,心理學博士提出了他的看法。

一起來看看該如何與「越來越像小孩」的爸媽相處吧! 公號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人們總是默認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裡的小孩,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LindsayC.Gibson博士在自己大部分職業生涯中,都在研究和理解情感不健康的父母。

她根據自己多年來讀到的研究,搭配諮詢中接觸到的生動的案例,撰寫了一本指南,幫助從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識別情感不健康的父母、瞭解自己所受的影響,並最終能改善負面的影響,與情感成熟的人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在KY過去寫過的「理解父母」的文章中,有粉絲評論說:「哪有什麼父母,只不過是孩子養孩子。

」如果你有同樣的感受,那麼這本書或許會適合你。

目前這本書還沒有中文版,我們選取了部分內容來給大家做一下這本書的導讀。

如果有以下感受,你可能出生於一個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歷。

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

但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連結。

當你和他們相處的時候,你可能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覺(不一定全都具備,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 你會不敢肯定自己的感受,為自己不高興而感到愧疚。

由於父母只關注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無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逐漸感到困惑:「我應該覺得快樂,我的生活那麼好,我為什麼還會感到難過?」 有「一定要照顧好父母」的念頭,甚至由於太疲於解決和父母之間的問題,而無暇去發展自己的親密關係。

孤獨感:你可能說不出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在你小時候,你總是有一種內心的空洞感。

這種孤獨感不單單是女性會有,男性也會有。

圖片|來源同時,你可能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如下的特質: 你感覺很難和他們交流,或者根本無法交流 你感覺永遠都是你在單方面試圖和父母溝通,而他們總是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

他們只希望別人關注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千方百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

他們很少直接談論自己的感受,相反,他們使用情緒感染(emotionalcontagion)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嬰兒和幼童會通過情緒感染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們大吵大鬧,來吸引照顧者的注意。

而當一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沮喪的時候,他們也會用「讓家庭裡的其他成員也感到很沮喪的方式」去表達,於是孩子會覺得他們有責任去讓父母感到開心。

但由於父母並沒有試圖去面對自己的沮喪,而是選擇逃避,孩子實際上並沒有辦法解決父母的問題。

他們很難被取悅/接近(hardtogiveto)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會指望別人可以讀他們的思想,瞭解他們的需求。

他們把這當作一種理所當然,而不會感到愉悅。

他們想要他人表現出關心自己身上問題的樣子,但是當他人給出建議時,他們又會拒絕。

他們強調「角色」,他們的自尊建立在別人的服從上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會說「因為我是父母,所以我可以⋯⋯因為你是孩子,所以你必須⋯⋯」如果你有一丁點不符合他們心目中角色設定的舉動,他們可能會通過冷暴力、恐嚇等方式迫使你回到你作為一個孩子的位置上。

他們希望和你產生糾纏的連結,而不是情緒上真正的親密感(theyseekenmeshment,notemotionalintimacy) 當人們產生親密時,他們是保有自己的個人邊界的,他們會尊重甚至欣賞彼此的不同。

而在一段連結關係中,情感不成熟的人會過分依賴。

他們的安全感來源於這段關係中,對方扮演的角色給自己帶來的熟悉感。

一旦對方試圖做出改變或者和他們不同,他們就會變得過分焦慮。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4種類型Gibson博士在書中列舉了四種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她指出,雖然情感不成熟的分類不同,但是他們也有共同的問題,比如「他們都會利用自己的孩子來讓自己感覺更舒服,結果導致父母-孩子關係的倒置,並讓自己的孩子過分地介入成人間的問題中;或者他們都會令孩子在親子關係中感到不安,只是不同類型的父母會通過不同方式來讓孩子感到不安」。

1.情緒型父母情緒型父母的情緒是極其不穩定而且難以預測的。

他們依賴別人來安撫自己的過分焦慮。

他們會把一點點沮喪放大到世界末日的地步。

在他們看來,別人不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就是拋棄了自己的人。

當他們崩潰的時候,他們會讓孩子也跟著自己經歷激烈的絕望和憤恨。

極端的情緒型父母可能是精神障礙患者,他們可能有雙相情感障礙,或者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或者邊緣型人格障礙。

與情緒型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感到自己彷彿在鋼絲上行走,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父母的情緒。

2.驅動型父母驅動型父母總是會追求完美。

如果孩子不夠成功,驅動型的父母會感到孩子令自己蒙羞,所以,雖然他們會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而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情緒,但是他們很樂於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掌控孩子的生活。

他們會選擇性地誇獎孩子,迫使孩子走上他們所設想的成功道路,而不管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我不是你的附屬品」控制型父母下,急著想「長大」的孩子孩子無法從驅動型父母那兒獲得「無條件的支持」,無法感到安全地按照自己心意探索和獲取成就。

生活在驅動型的父母身邊,孩子會覺得自己時不時被挑錯,並感到父母似乎認為成功勝過一切,包括孩子自己。

3.消極型父母當事情變得太過棘手,消極型父母會收回自己的情感,並逃避問題。

消極型父母可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無法成為孩子的依靠。

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和孩子玩樂,還在於要保護孩子。

當家庭遭遇危機、孩子因此受傷時,消極型父母往往視而不見,並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比如,當父親虐待孩子,孩子跑去找母親哭訴,希望她施以援手時,消極型母親可能會說:「你爸爸只是偶爾會脾氣差。

」極端的消極型父母若發現,在別處他們能活得更開心,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拋下原來的家庭和孩子。

4.拒絕型父母拒絕型父母似乎有一堵牆在他們周圍。

他們更樂於自己待著,並迴避和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如果對方堅持要獲得情感上的回應,抗拒型的父母會變得憤怒甚至有暴力舉動。

生活在拒絕型父母的孩子會感到,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也會過得很好;他們覺得自己仿佛是家裡累贅,並養成了輕易放棄的習慣。

不同類型的孩子,不同的應對方式1.內外型與外化型面對情感不成熟父母的情感剝奪(emotionaldeprivation),孩子主要有兩種應對方式:外化型(externalization)與內化型(internalization)。

我們是哪種類型,其實取決於人本身的性格,而非主觀上的選擇;同時,生理構造也影響了應對方式,比如內化型人的神經系統中負責警戒的部分可能會更發達,而這種差異在人的嬰兒時期就已經存在。

a.外化型應對外化型的小孩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從外界找原因。

當他們內心產生激烈的不適情緒時,他們會用衝動行為把內心的痛苦表現出來,比如逃學、打架等等。

表面上看起來,外化型小孩只是有行為問題,但背後是情感困境造成的:因為外化型小孩試圖用製造麻煩來轉移注意力,迴避內心的痛苦;並用羞辱和責怪他人的方式來減緩自己內心的羞恥感。

不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儘管看起來很憤怒,但其實很樂於處理外化型小孩製造的麻煩,因為這樣他們就無暇去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

b.內化型應對內化型的小孩更傾向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認為被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傷害是自己先犯了錯,並且認為要想改變父母,得先改變自己身上的問題。

內化型小孩是高度敏感的,他們往往壓抑負面情緒,因為內化型小孩會為自己需要向他人求助感到羞愧。

這種隱藏需求的舉動也導致了父母對內化型小孩的忽視。

延伸閱讀:心靈樹洞|你是一個很難表達情緒的人嗎?Gibson博士在書中寫道,一個人不會是完全的外化型或者內化型,人們介於兩端之間,她希望人們可以去找到一種平衡:內化型的人學會向外界尋求幫助,而外化型的人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來學會控制行為。

2.治癒幻想(healingfantasy)與角色自我(role-self)除了外化型與內化型兩種基本的應對方式外,有些孩子會形成治癒幻想與角色自我。

治癒幻想指的是,當孩子們遭受來自父母的傷害時,他們會幻想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終有一天將得到滿足,比如認為長大後會遇到一個無私的人,那個人會真的愛自己;或者自己長大後會成為醫生,能治癒一切傷痛。

儘管這些幻想並不現實,但它給了孩子希望,支持著孩子在痛苦中保持樂觀。

而角色自我指的是,當孩子感到父母並不認可真實的自己,他們便扮演角色來滿足父母的需求。

比如有些父母並不會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感,於是孩子便擔負起照顧者的角色,來傾聽和安撫父母的苦悶。

雖然治癒幻想與角色自我都能幫助孩子暫時應對家庭失調,但它們並不能真的解決孩子無法表達真實自我的問題。

3.重複構建出類似自己家庭的關係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在成人階段也往往陷入不健康的親密關係裡。

一方面是因為對人的大腦而言,熟悉意味著安全。

他們知道在和父母相似的關係裡會遭遇什麼、如何應對。

另一方面,當孩子還小時,「我的父母並不成熟/存在問題」的念頭太過可怕,於是他們逐漸學會對問題視而不見,在長大後,他們也會對他人身上同樣的問題視而不見。

他們太習慣和情感不成熟的人相處,以至於他們不會識別誰是情感成熟的人,也不知道可以和誰去健康建立親密關係。

他們還會潛意識裡尋找與父母有類似問題的人,期待這一次自己會有能力改變對方。

圖片|來源情感成熟的人是什麼樣的?作者在書中還提出,我們要想成為情感成熟的人,需要瞭解他們是什麼樣的。

一個情感成熟的人有以下特徵: 他們能夠尊重現實,令人覺得可靠 尊重現實是最重要的原則。

情感成熟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只是在那邊幻想事情原本應該如何並逃避解決問題,而是會積極尋找盡可能好的解決方案。

在遭遇困境而沮喪時,他們依舊能保持思考,不會過分陷入負面情緒。

他們不會喜怒無常,穩定的情緒會讓你感到他們安全可靠。

他們會尊重你,並且與你互惠互利(reciprocal) 情感成熟的人會用尊重、公正的態度面對他人。

他們會尊重你的邊界,不會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你。

他們能靈活地面對變化與差異。

當你們的意見不同需要折中時,他們會讓你感到,雖然你做出了讓步,但對方依然考慮到了你的需求。

他們也會回報你的付出,而不是只有一味索取。

如果他們犯了錯誤,他們會真誠地對你道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你一道修復關係,而不會讓你覺得他們在用道歉逃避衝突。

他們樂於也善於回應,他們有讓你感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是被理解的 如果你告訴他們,他們的某個舉動冒犯到了你,他們會反思並改正。

他們說話幽默,待在他們身邊會讓你感到很舒服。

有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怎麼辦?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依賴父母給我們提供愛和安全,最開始孩子會認為父母是全能的,而雖然隨著成長,全能的期望會褪去,但是無法根除——即使父母表現的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依然會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父母的愛;或者當孩子長大後,他們期望父母會改變,比如他們指望能通過提升溝通技巧來改善與父母的關係,但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會想繼續用孩子去填補他們過去的創傷。

Gibson博士認為在溝通前,人們必須放下這些不切實際的期望。

她介紹了三種方法來幫助人們更好地和父母談話,並在談話的同時保護自己。

1.超脫地觀察(detachedobservation)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要能辨別出問題。

客觀地看待父母並不意味著背叛和苛責,或是意味著不孝,我們只是更準確地認識到父母就和普通人一樣,有好的部分也有壞的部分。

全面地看待父母也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對他們是否有不合理的期望。

2.成熟地覺察和回應(maturityawarenessapproach) 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不要強求對方的回應,說了就放下(expressandlettinggo) 平靜而清晰地告訴對方你想要什麼、你的感受如何。

在過程中享受自我表達帶來的快樂,而不去期望對方真的會聽進去你的話或者作出相應的改變。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按我們的心意回應,他們的回應也不重要,重要的我們成熟地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心情,而且這是我們能控制的。

注重談話成果,而不是去注重情緒的發洩 在談話前想清楚,我到底想通過談話得到什麼結果。

這個結果必須是清晰、明確、符合實際的。

「我要父母為自己做出的事情後悔」可能並不實際,而「我要告訴他們今年放假我不會回家」就是個清楚可行的目標。

在談話過程中,不要把註意力放在試圖改善和父母的關繫上,否則你可能會失望、變得情緒化,而沒有實現自己想要的結果。

談話前要充分準備 比如想好對話持續的時間和主題。

可能在談話過程中你不得不反復地把對話帶回原本的主題上,也可能你得重復地問同一個問題,才能獲得對方一個清晰的答案。

情感不成熟的人很難應對他人的堅持(p.150)。

如果你反復地問同一個問題,你最終可以迫使他們不再迴避。

3.走出過去的「角色自我」人們不僅要超脫地觀察父母,也要觀察自己,理解我們的哪些行為和想法是受到父母影響才產生的。

在和父母談話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情緒,避免變得情緒化。

比如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想一想憤怒是否有助於幫你實現談話的結果,還是只會讓你落入和父母爭吵的圈套。

另外,在談話過程中,如果忽然發現父母似乎有所改善,要先保持警惕。

面對似乎變得更好的父母,人們的內在小孩會高興,認為父母似乎終於可以給他們渴望已久的愛,但記得和父母談話的目的不是重新讓你們的關係回到「父母-小孩」模式,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和父母溝通。

如果你放任自己回到過去的相處模式中,你會發現父母的改善又消失了——他們的改變有時是為了引誘你重新回到他們的掌控中。

在運用上述方法和父母談話的過程中,人們會感到疑惑,比如「我這麼做是不是太冷酷了」、「當我父母讓我覺得愧疚的時候,我該怎麼繼續保持冷靜客觀?」,針對這些問題,Gibson博士在書中做了更進一步的解答。

篇幅有限,無法展開討論了,有機會再聊。

以上。

參考資料:[1]Gibson,L.C.(2015).AdultChildrenofEmotionallyImmatureParents:HowtoHealfromDistant,Rejecting,orSelf-InvolvedParents.NewHarbingerPublications. 從心理學認識自己 必讀!如何變成一個高效學習的人? 沒有人愛你,是因為你總是習慣藏起自己 趁春節,重新理解你的家庭,那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幹嘛不馬上報警?」對性侵害的六種迷思 親職 親子 家人 溝通 情緒管理 關係 家庭心理學 家的心理學 想對家人說 回家吧 媽媽 情緒化 父母 小孩 父親 執行編輯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核稿編輯 女人迷編輯Yuting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KnowYourself 帮每个人学会幸福生活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