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Snapchat 世代的沙林傑」精準捕捉 讀莎莉魯尼《聊天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聚焦今年才在台灣出版的《聊天紀錄》(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事實上,這才是作者初試啼聲的首本長篇小說。

故事始於兩位女大生,法蘭希絲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觀點評論 讀家說法 不見血的愛情角力,被「Snapchat世代的沙林傑」精準捕捉──讀莎莉魯尼《聊天紀錄》 CrossingCampus 2021/09/08 1139 圖左為《聊天紀錄》原文版書封,圖右為莎莉.魯尼接受訪問之畫面。

PhotoCredit:左為Faber&Faber官方網站;右截自Louisiana[email protected];換日線編輯部 後製合圖 4人之間彎繞的段落就算抽換角色,終將闡明:只要去愛,思慮就無法完全不受人牽動,且連動每一段關係都有曾對待與被對待的影子。

撰文:蕭又寧 《正常人》(NormalPeople)一書2020年在台灣出版,BBC原創改編影集也在同年推出,相信台灣讀者對原作者莎莉魯尼(SallyRooney)已不陌生。

莎莉魯尼被稱作「Snapchat世代的沙林傑」,擅以簡潔了當的文字捕捉角色們成長軌跡中的權力消長、及其帶來的深刻影響,細緻描寫出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互為唇齒,卻不免相互絆攪的矛盾。

本文聚焦今年才在台灣出版的《聊天紀錄》(ConversationswithFriends),事實上,這才是作者初試啼聲的首本長篇小說。

故事始於兩位女大生,法蘭希絲與玻碧,她們同時是一對摯友、前任、表演夥伴,因為採訪結識了梅麗莎與尼克夫婦。

初入藝文圈的同時,兩人也將在交錯的互動中發掘自己在愛與友情中未知的樣貌。

圖/博客來 官方網站 莎莉魯尼筆下的「動態平衡」 人看人的心眼瞇瞇眨眨,外表自持其實暗暗戒慎,夫婦兩人對女大生而言,是嶄新的天地,可據此證明成長、證明自己也配得起他們背後所代表的「布爾喬亞式」生活。

《聊天紀錄》講的事情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當關係緊密的兩人一同面向世界、共同涉入嶄新人際或選擇時,關係就無可避免地動盪,像瓶中液體,延展、流漏、有時打翻,越出邊界。

當關係超出邊界(或是模糊),通常容易流於死局作結(我們已經看過許多關係容不下二人以外的論述,遑論是兩組人馬攤開交換情感糾葛),但我認為莎莉魯尼的小說之所以一直被冠以「現象之作」等評語,除了文字不晦澀卻精準,更因為在面臨關係延續/斷絕、愛/不愛的二元以外,她總選擇繼續說「故事」。

「繼續」絕非易事,感情的「動態平衡」比起躺平,更需要全身肌肉共同協力、眼神專注,莎莉魯尼以寫作為深究,讓焦慮也有機會在自我辯證與反省間,如有機體變化。

只是二元並非不去擁抱就能無痛破除。

當中必然引發的掙扎,在故事裡以虛實交纏的焦慮現身。

「子宮內膜異位」的啟示 從故事中法蘭希絲的「子宮內膜異位」談起,這6字出現在她的人生中、確定診斷以前,她只是感到疼痛,偶爾昏倒。

開始記錄身體不適後,想弄清每種出現在身體上的變化,結果近看竟都像症狀,讓她不禁揣想:子宮裡的,究竟是病,抑或有機會是尼克的孩子?如果是病,承認後是否代表從此無法正常?如果是孩子,未知是否就不再是包藏在體內的匕首,而是被需要的證據?隨手紀錄反而變成自我診斷,其實也是自控。

在身體上的變化,結果近看竟都像症狀,讓她不禁揣想:子宮裡的,究竟是病,抑或有機會是尼克的孩子?(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在人人伸手要一個解釋的年代,聚散不斷以更炫目的形式與速度發生,我們對自己的耐心只剩下一雙時時反身審視身體的眼光。

體內血塊,是身上未知的暴力,病根狀似希望,反之亦然。

最難的是,倘若要試圖去愛一個人,必須在陌生中同時懷抱二者可能,跨步前行。

當胎兒不曾存在,法蘭希絲從抱有期盼的態度急轉向徹底隱瞞,無法啟齒,儘管由此想像帶來的悲痛從無虛矯,但她說:「某個東西終止了存在的狀態,而事實上,它原本就不存在。

我覺得自己很傻。

」有一件大事要發生的預感,但終究沒有──對實證的執著反照出故事中許多沒成、半成的惆悵,功利論本就站在二元上,讓人對結果在意、恐懼失敗。

面對感情也無倖免,倘若事情未遂,下意識密而不宣,萌發與傾倒唯自己見證,無法分享於是寂寞,但更害怕他者的眼光。

感情與權力 由此回望當代情感部分型態(與不安?)的宣稱:暈船、下船、casual/semirelationship⋯⋯,大概許多也建立/消亡於這樣的悵惘。

人做出宣稱的動作,以確保自己隨時對外看來可控且足夠理智,社群媒體、關係的切片、迅速密麻的人際,越不諳落空越想賣力踏在實地,只是就算有天足夠能「控船」,是否代表真能駕馭海面?或許愛者只是太努力想顯得事不關己。

所有欲辯無言,背後的擔心或許皆可追源於,感情流露總無可避免地牽涉權力調度。

尼克有次中斷親密關係,正發生在法蘭希絲得到診斷後──她下意識防備心起,認為是身體因素讓她被嫌棄。

以第三者的姿態進入尼克生命,就算暫不論感情,身體也是被需要的證據。

尼克不與梅麗莎斷絕,當法蘭希絲無法不在意、並為此感到弱勢時,「婚外」二字就由她有意無意掛在嘴邊嚷嚷作尼克的弱點使。

就算暫不論感情,身體也是被需要的證據。

(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倘若向一個人揭露軟弱,就意味得承擔被捨離的風險;那瞭解對方缺點,卻依然選擇愛,則作為一種輸誠,使一段感情建立。

無法確定自己能否始終被尼克選擇,法蘭希絲遂把自己武裝成有選擇權(價值)方,焦慮也由此開始──以「時時確保己身利用價值」的姿態──在內心針氈。

外在顯得無動於衷,甚至讓人猜不透。

尼克說,有時妳對我很嚴厲。

尼克口中的「嚴厲」,是法蘭希絲從玻碧如何對她所習得。

玻碧為何在關係中握有極大權力?來自她對法蘭希絲軟弱處的敏感覺察。

在法蘭希絲心中,她被概念化作「耶穌」:信仰領袖、視她軟弱(甚至知道太多)卻仍與她同路──感激之餘又往往使法蘭希絲感到擺佈,「我可以對其他人誠實,卻沒對妳坦誠相待。

」但傷害裡的緊密更讓法蘭希絲無法輕言離開。

唇齒相依,感情裡的權力像小小的咬齧。

愛人(lover)的作為與不作為將如何影響自己,往往自己心裡有數,怕是對方也心知肚明。

愛裡的角力不會見血,只是齒痕相互傾軋,淺卻仍可見,一併被時時記得。

若問法蘭希絲一句「是否愛玻碧?」她大概依然會想起玻碧說話時越穿眾人的自信神情、如何在浴缸旁毫無情慾而誠然地照看自己發作的病體。

記憶歷歷在目,但法蘭西絲仍會以聊天室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回顧與玻碧的對話內容,她愛著,也自卑著──這些聊天紀錄是玻碧愛過我、無法否認的證明。

法蘭希絲如此堅定地說。

她愛著,也自卑著──這些聊天紀錄是玻碧愛過我、無法否認的證明。

(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4人之間彎繞的段落就算抽換角色,終將闡明:只要去愛,思慮就無法完全不受人牽動,且連動每一段關係都有曾對待與被對待的影子。

讀完《聊天紀錄》後,想起尼可拉斯・魯曼在《愛情作為激情》(LiebealsPassion)裡寫: 愛情在它作為一種意義領會的行動基礎上,是以另一個系統的世界為取向的;換句話說,它會在它的執行過程中去改變它所觀察的事物。

它沒法讓自己保持距離。

但是它可以讓自己成為它的對象的一部份。

它的『客體』並不會保持靜止不動,反而是將運作納入自身之中,並且因此而改變自身。

投入感情與旁觀是背道而馳,讓觀察成立的客體無可避免必會含涉自身,於是無人能夠不進入便從此宣稱懂得。

我們將繼續聊天 「感情有結果,是什麼意思?」書裡有對話、簡訊、電子郵件⋯⋯,人們聊天、持續談論,然後有時,在某個片刻發現自己又再愛上對方,就像回神才發現有些傷害已經造成。

無法說明白那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一件事與其無關。

我們需要的定見不再是分出高或下、強與弱、失控或持守,而是在遊歷與貼近種種情誼旁枝的面貌後,願意接受其實自始至終,自己都在其中。

或許仍有沉吟如「這是個我現在不懂,也永遠不會懂的體系」,但那終於不再讓人裹足,因為每一步都朝著這樣由衷的命題向前──「我們有沒有可能找出另一種相愛的模式?」 為此,我們將繼續聊天。

《聊天紀錄》目前也將被翻拍成影集,並預計在 2022年於美國上映。

圖為將出演該劇的演員,由左起分別為AlisonOliver(扮演Frances)、SashaLane(扮演Bobbi)、JoeAlwyn(扮演Nick)、JemimaKirke(扮演Melissa)。

圖/ConversationswithFriendsonHulu 臉書專頁;換日線編輯部 後製合圖 《關於作者》 蕭又寧 千禧年末生,新北人,現就讀政治大學英文系。

性喜散步閱讀,惜愛與遺忘同時發生遂書寫以記。

散文作品可見於道南文學獎、幼獅文藝。

個人網誌Ninguistic。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孫雅為 聊天紀錄 正常人 愛情 多角戀 莎莉魯尼 情感型態 權力 書評 關聯閱讀 繞了一圈才明白:接納比性愛更難──在年輕的愛情裡,我們都是「正常人」 【全球讀書會/讀家說法】《有時跳舞》──屬於「經典女子」的青春驪歌,與「何曼莊們」的美麗與哀愁 作品推薦 《離婚活動》真實上演中──日本「離活」浪潮湧現,夫妻「卒婚」成新選擇? 學會如何「獨處」──過了18年團體生活,大學教我的第一堂課 參考資料 TOP CrossingCampus CrossingCampus前身為「校園天下」,延續「為校園而生」的理念,期待透過全新策展與規劃,把世界帶入校園、讓校園走進世界。

本專欄收錄以下類型作品:   ▍讀者投書: 誠摯邀請讀者針對【校園議題】來稿,換日線需要你的聲音! 校園相關合作、投書,請洽換日線官方信箱:[email protected]   ▍校園大使作品集: 集結【換日線校園大使】的精彩文章,放眼校園主題與最新時事,將學生族群的新鮮觀點直送到讀者眼前。

  ▍特別專題徵稿: 【幫高調,強者我老師!】 歡迎來稿和我們分享那些求學過程中特別敬愛的師長,及其所開設的課堂內容(國內外不拘),帶給你哪些獨一無二的學習經驗與人生啟發。

來稿需註明就讀或畢業學校、科系/年級、教師名稱與課程名稱。

看更多 上一篇 在Wifi和酒吧之間,英國人會選酒吧?!《大不列顛小怪癖》專為台灣人破解英國文化 下一篇 少睡一點才能學到更多?醫生「睡不夠危機」,源於美國醫界不為人知的黑歷史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生活Life 【墨西哥難民營生活實錄】愛上一個非法移民──那些帶著受傷的心,持續奉獻著的人 評論Opinion 請把子宮還給我──論「女性得到的事實」 文化Culture 我憑什麼是臺灣人?──一個社會人類學者的反思 藝術Art 從幕後躍身幕前有情門與金馬58共創雙贏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南韓前10頂大已呈「一國九私」局面?──從「國私立大學之爭」社群戰火,看臺韓環境大不同 3 一鍵重置人生──安樂死膠囊艙「Sarco」市場競爭力何在?瑞士人民又是如何看待? 4 以前年終獎金破紀錄、今年裁員創新高──中國互聯網神話的「夢醒時分」 5 告別用不到的奢侈品──日本中古市場盛行,如今「二手風」也吹到台灣 6 會講日語的台灣人,不會變成日本人──企業出海必須學習的「國際觀」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