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體重管理有六招,不怕過胖超重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孕期體重成長史!從第一到第三孕期體重變化 ... 馬偕醫院婦產科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黃文助表示,一般建議整個孕期增加10~14公斤為宜,最少需增加7至9公斤,而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孕期體重管理有六招,不怕過胖超重 作者: 許宜津|發表日期:2020-02-13 收藏 關鍵字: 孕期 、 懷孕 許多準媽媽們為了讓肚子裡的寶寶有充份的營養,在孕期中不忌口的吃吃喝喝,以至於攝取過多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一不小心就吃胖了…體重超重有什麼風險呢?快來了解何謂孕期體重超重!   別再以為吃得多,胎兒才會健康有營養,小心寶寶吸收太好變巨嬰。

孕期體重成長史!從第一到第三孕期體重變化 馬偕醫院婦產科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黃文助表示,一般建議整個孕期增加10~14公斤為宜,最少需增加7至9公斤,而前中後三個孕期的體重增加建議分別為「2、5、5」,也就是第一孕期最多增加2公斤,第二及第三孕期則分別增加5公斤。

確定懷孕,就該進行體重管理 黃主任建議從懷孕初期就要多注意自己的體重,孕期最重要是均衡攝取營養,同時也需適度的運動。

黃主任表示孕期前三個月胎兒體重成長速度不快,只要有足夠均衡的營養即可。

延伸閱讀:貧血就是要補鐵?營養師教你孕期產後這樣吃! 小心你的飲食習慣,增加超重風險 飲食習慣是影響孕期體重超重的重要因素,黃主任表示,若飲食習慣較喜歡高油、高糖、高鹽、高澱粉類的人,相對來說可能會有超重的風險。

另外,孕前即有過重或肥胖的狀況,在孕期也較有超重的風險,這些族群在孕期更需要注意體重管理。

但懷孕並不建議節食,因為節食可能會妨礙胎兒的生長,影響腦部及各器官的發育,因此即使孕前超重,只要在孕期多加留意體重管理即可。

我有超重嗎?來看超重定義 那究竟什麼叫超重呢?黃主任解釋,通常會用BMI去判斷是否超重,但不同國家對超重的定義不盡相同,世界上對於肥胖的BMI界定,只要BMI≥30kg/m2就屬於肥胖。

一般亞洲人界定超重是BMI≥23kg/m2。

孕期體重沒控制好,小心這三種風險! 媽媽的風險!? 在孕期若體重過重,則媽媽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以及血栓靜脈炎、妊娠糖尿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會提高。

若曾經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產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

胎兒的風險!? 研究顯示在孕期中若產婦超重,則生出神經管缺損兒的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四倍。

另外,也容易使寶寶攝取過多營養,變成體重4,000公克以上的巨嬰,還可能提高剖腹產的機率。

研究也發現,寶寶日後面臨的代謝疾病像是糖尿病等的風險也會增加。

生產風險!? 在自然產的狀況下,因為胎兒較大,可能增加肩難產的機率,黃主任解釋,肩難產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寶寶的頭已經出產道,但肩膀卡住,會增加陰道生產的困難度,也容易使媽媽和寶寶在生產過程中造成一些傷害,像是胎兒可能會因為拉扯造成相關神經的損傷,或造成媽媽會陰傷口的撕裂傷更大,甚至可能因巨嬰而增加剖腹產的機率。

延伸閱讀:懷孕要照幾次超音波?醫:這三個時間點較需照超音波 避免懷孕體重超重有方法! 黃主任表示要避免體重超重的兩大原則就是飲食控制以及適量運動,注意澱粉食物的攝取量,尤其注意零食、含糖飲料的攝取。

孕期體重的管理方式,可採取每週測量體重,並擬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以下是日常避免體重超重的方式:   1.對食物的熱量標示要有基本的認識 2.改變飲食習慣(低鹽、少糖、少油) 3.每日主食、蔬菜和水果搭配,少量多餐,每餐七八分飽 4.適度水分(1500-2000ml) 5.每天量測體重 6.適度的運動 一個表格告訴你!孕期體重要增加幾公斤? 孕期體重的增加會依懷孕前的BMI(身體質量指數)來作為整個孕期體重增加調控的參考,可以了解整個孕期、甚至每週可以增加幾公斤。

每個人因孕前BMI不同,孕期體重增加的幅度也有差異,如果孕前本身就較肥胖,就不建議孕期增加太多,建議從懷孕初期就開始注意體重的管理。

尤其要注意懷孕中、後期體重比較容易突然飆升,因此,建議媽媽可以養成定期測量體重的習慣,做好孕期體重管理。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諮詢/馬偕醫院婦產科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黃文助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DearBaby專業親子攝影 嬰兒與母親 2020年02月號  ●宋米秦育兒的眼淚終會淬煉出美麗珍珠 ●婚後拼做人這些習慣一定要改掉 ●寶寶冬天睡覺狂流汗,其實是… ●獎勵0~3歲小寶貝這樣做才對 ●婆婆與我處處摩擦,該怎麼辦才好? 雜誌訂閱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斜槓六寶媽《林叨囝仔》日夜不落拍就靠它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家庭關係 在傳統父權社會壓力下 台男... 孕期知識 「臍帶繞頸」媽咪別緊張!醫... 親子教育 為什麼要教孩子樂觀?樂觀的... 健康百寶箱 疼痛發作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產後照護 【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活動... 親子教育 幼兒園2歲混齡政策將上路?家... 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期間拼命補充維他命C!... 家庭關係 「100分的媽媽、不及格的老婆... 肺炎防疫懶人包 你有疫情恐慌症特質嗎?精神...  看更多 1 學步兒必知!幫助寶寶正確跨... 2 幫爸媽解惑 預防腸病毒,一... 3 讓新手爸比與媽咪變得更幸福... 4 當孩子認定你是朋友,才會願... 5 懷孕、哺乳期,乳房保養10秘訣 6 除了呼吸道外,別讓「眼睛」... 7 媽媽最受不了老公的4件事!該... 8 0~3歲是關鍵!腦科學情緒引... 9 又添死亡病例12招預防寶寶... 當期雜誌 看更多 ● 陳瑋薇快樂斜槓、育兒同行 ● 你可能遇到的生產狀況 超前部署 ● 解決居家照護看診問題如何掛號、領藥? ● 心動不如行「凍」?哪些人適合凍卵? ● 2至未滿5歲育兒津貼增名額減負擔加津貼 ● 恩怨放二旁 爭取監護權應該知道的事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兒科醫師Dr.黃彥銘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過敏、氣... 阿甫醫師陳建甫 專長:小兒科、小兒過敏、感染科 Dr.E 專長:小兒科專科、小兒急診專科、小兒感染專科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1+1=3。

小Yo之家 我們透過各種生活中多元體驗方式,實踐「親子共玩•共學•共好」,分享親子遊好... 焦糖綠玫瑰 媽媽Rose+女兒DAHLIA=焦糖綠玫瑰育兒對策/美食美妝/旅遊生活/音樂藝術 可大王愛旅行 喜歡旅行、拍照及美食,用鏡頭寫下台灣的故事以及旅行世界的足跡,目前是食尚... 加入駐站部落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