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緒控制你!認識自己的「10點鐘狀態」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幸福快樂,但卻不一定知道該怎麼做。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管理情緒能力的EQ,比智商IQ更為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心理健康 別讓情緒控制你!認識自己的「10點鐘狀態」 作者 楊俐容主講 葉嘉雯整理 2020-04-25 情緒衝動是與生俱來,但情緒管理是可以培育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幸福快樂,但卻不一定知道該怎麼做。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管理情緒能力的EQ,比智商IQ更為重要,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高EQ不但讓自己更容易快樂,對於學習動機、人際關係、抗壓能力,以及未來的工作成就,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

培養EQ的黃金關鍵期是3~12歲,然而,就連成年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尚未成熟的孩子該如何學習呢?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以一個熟悉的場景,說明高EQ的教育模式: 想像一下,孩子從學校回來,見到爸爸媽媽頭低低的,然後不情願地從書包拿出考卷。

家長一看,分數考得這麼差,這些問題複習時明明都會,顯然是粗心大意。

這時家長衝口而出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你怎麼這麼粗心?」而孩子可能沒說出口,卻在心裡默默頂嘴:「我哪有粗心大意,我都檢查好幾次了!」或「我哪有粗心大意,隔壁小明比我錯得更多!」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以腦科學及心理學為引,闡述高EQ的情緒教育。

圖片來源:大愛電視提供。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 在我們的情緒系統裡,即使對自己不太滿意,但是只要被他人指責,就會想生氣、想反抗,然後開始替自己找理由。

所以,常有很多家長反映,「講了一百遍還是沒有用,到底要怎麼做才有用?」這是因為沒有先探究孩子的情緒,只看他的行為,才導致這個結果。

若我們先不看分數,先來感受孩子的心情是什麼,情況或許會有不同。

當我們看到孩子頭低低的,可以想見他很懊惱。

這時如果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一不小心分數就飛了,你一定覺得很懊惱喔!」這麼一來,家長與孩子的情感就連結在一起。

當孩子的內在懊惱被理解,相對就可以坦然面對;而一個能夠面對自己懊惱的人,也比較有餘裕去思考自己下次該如何改進。

因此,先讓孩子感受到「大人讀到我的懊惱,但不會指責我」,接著親子再一起尋找原因及解決方法,這時孩子的理性大腦就會發揮作用。

這就是高EQ的教育模式。

處理情緒,有助你提升學習成就與工作效率 情緒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阻力,也可以成為他的助力。

如何化阻力為助力,就是EQ教育的功效。

而讓兒童從小沉浸在EQ教育的氛圍裡,也是全球的教育趨勢。

EQ教育最早起源於1994年,美國一群兒童心理學家及教育學者發現,在孩子快速成長的變化過程中,情緒與人際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

我們想像兩個小孩,在學校第一堂課吵了架。

其中一個孩子到第二堂課就從情緒中恢復了,而另外一個孩子,到下課、放學,甚至隔天還在生氣。

就算兩個孩子智力相當,相較第一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得花更多額外的力氣處理情緒,兩人的學習效果長期下來一定會產生差距。

許多國家也發現,如果一個孩子有能力讓情緒成為助力,同時又能夠和別人好好相處,未來各方面的發展都會比較好。

所以,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開始推動SEL(SocialandEmotionalLeaning)教育,鼓勵全球140個國家的教育部,在孩子成長歷程中,將情緒與人際學習放進課程中。

2015年,全球經濟相關研究單位也指出,一個國家社會在培育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如果注重他們的情緒與人際能力,在經濟上也可以產生很大效能。

一個心情不愉快,沒有能力處理情緒的人,一整天的工作效能的確會比較差。

台灣在2001年也開始以民間非營利組織來推動情緒教育,透過志工組織培育了很多家長。

不論大人小孩,EQ好的人不只身體好,學習表現好,工作展現的績效也高,於是也更容易形成有自信、有自尊、和別人好好相處的正向循環。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行為卻有恰當與否 當我們碰到挫敗時,第一個衝出來的情緒往往是憤怒。

而在沒有教育引導的狀況下,憤怒的直覺反應常常就是攻擊。

情緒衝動是與生俱來,但情緒管理是可以培育的。

有情緒很自然,它沒有對或錯,但是當情緒往外變成行動時,它就有恰當與否。

也就是說,人可以生氣,但生氣時不可以摔東西或打人。

當孩子學會這樣的態度,他就有能力調節個人的內在感受,有機會想想該怎麼解決自己的狀態。

從大腦科學來看,人類從發生事件到產生情緒,這短短的時間內,是先由眼睛將看到的事物傳送到大腦的收發室,然後直接抵達杏仁核,引發情緒反應。

但是,我們還有一條「理性路徑」,那就是透過大腦皮質來情緒管理。

有趣的是,人一出生,杏仁核這條紅色道路就已經建好,而大腦皮質這條藍色道路並沒有。

所以,孩子的情緒越常起火燃燒,將來就越容易因為風吹草動而生氣。

當孩子大腦的杏仁核大火蔓延時,理性沒有辦法運作,這時如果先由大人的感性大腦送出消防車去救火,透過「我同理了你的情感」,那麼孩子腦中的火滅得差不多時,家長的理性就可以帶領孩子發展理性。

情緒管理就是透過教育,幫助孩子建立這條「藍色公路」,讓他能夠帶領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挾持。

可惜的是,遇到小孩鬧脾氣時,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先罵小孩,導致這把火越燒越旺;傳統學校教育也是直到孩子行為出現問題,才進一步介入輔導。

然而,輔導工作只是救災,我們應該幫助孩子的大腦建構防火材質,而EQ教育就是一種防災教育,透過大腦的可塑性,避免情緒成為孩子人生的災難。

認識自己的「10點鐘狀態」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10點鐘媽媽」,是指家長累積了一整天的疲勞壓力,終於在晚上10點鐘情緒失控,然後不自覺地發洩在孩子身上。

當然,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抓狂時間,不一定都在10點鐘爆發;甚至不只爸爸媽媽,小孩也有自己的「10點鐘」。

我們可以將「10點鐘」做為家庭溝通代號,情緒低落時主動告訴家人,自己正處於「10點鐘」狀態。

其他成員也應該尊重彼此的「爆炸時刻」,父母帶動孩子共同建立健康的家庭互動模式,才是正確的教養方式。

除了吸收相關知識,高EQ也是一種生活習慣與技巧。

像是發現身體變緊繃時,如果能夠自覺,然後刻意放鬆,就有可能減緩當下的憤怒。

爸爸媽媽平日可以帶著孩子練習腹式呼吸,搭配音樂數數,吸氣時肚子往上,呼氣時肚子往下,一旦身心放鬆,比較容易覺察情緒波動,雖然大浪來時還是可能會生氣,但負面情緒反應會比較小。

這些方式不但可以幫助小孩,也可以幫助大人平靜情緒。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自覺 根據心理學的知覺研究,即便所有人看到同樣的事物,也會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世代背景,而產生不同的認知;而許多人際之間的衝突,都是來自於誰對誰錯的爭論。

如果我們永遠只相信自己最對,沒有包容其他想法與聲音的彈性,那麼別人最終會離我們遠去。

尤其數位媒體時代,很容易因為大數據運算而陷在同溫層內,限制了我們的思考面向,導致心胸越來越狹隘。

學習EQ除了走出情緒困境,更期待不同立場、不同世代、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國家文化的人都能同理他人。

當我們拋掉只有自己最對的心態,我們就能擁有更寬的視野,廣納各種觀點,生命也就更豐富。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大愛電視《人文講堂》節目:〈高EQ,從小學起〉 大愛一台:首播4/25(六)17:00,重播4/26(日)10:30 瀏覽次數:21819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頭腦的思考管路也該暢通!學習說出那些「堵塞」的情緒 過度的「情緒流動」傷了你,也讓你變得傷人 有些話可以這樣說:別管攻擊性語言了,先想想背後的訊息吧!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情緒 自我認識 教養 情緒管理 情商 心理 人際關係 葉嘉雯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邀請社會各界精英或意見領袖,以24分鐘講演方式,分享個人故事、學識涵養與人文觀點。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葉嘉雯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邀請社會各界精英或意見領袖,以24分鐘講演方式,分享個人故事、學識涵養與人文觀點。

熱門文章 1 《我的出走日記》:時間能渡的,都是願意自渡的人 2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3 孤獨死現場:所有的鬼魂,在生前都是曾經被人所愛的人 4 王心凌的長征:一曲〈愛你〉,橫跨漫漫18年 5 在異鄉,打造一個永遠的家:南方澳印尼漁工籌建清真寺的故事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