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占營:專業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著力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系列筆談11
專業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著力點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以提高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水平為抓手,推動國家、地方、學校三級協同,強化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更加注重發揮職業院校改革創新主體作用,更加注重引導社會力量支持興辦職業教育,更加注重推動地方政府履行統籌管理職責,更加注重職教國家制度和政策環境建設,合力推動高職教育創新發展。
內涵建設是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途徑,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發展理念、專業建設、教師隊伍、人才培養質量、校園文化、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進行不斷建設和完善。
其中,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強化內涵、提升質量的突破點和著力點,是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是高職院校體現辦學特色的邏輯起點。
專業(群)建設是職業教育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橋樑和紐帶,是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事關職業院校的生存與發展。
抓好專業(群)建設,高職院校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專業設置本身是否合理、專業能否跟隨產業發展而進行科學動態調整,是院校內涵建設的基本邏輯起點。
高職院校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差異化發展」「錯位競爭」的理念,健全專業跟隨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服務院校特色發展和整體戰略規劃實施。
「有所為」就是不盲目追求綜合化、不隨意新設一時的所謂「熱門專業」,而是要重心下移、對接地方,圍繞以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為內核的產業鏈,努力形成專業鏈(群),在一個或者多個專業群集成、放大,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企業需求的對接。
「有所不為」就是要依據專業招生、就業及社會服務等因素,果斷「關、停、並、轉」處於產業發展衰退期、技術上沒有升級換代可能性或者進口、出口兩頭不暢的專業,形成落後就自然淘汰的機制。
強化校企合作機制建設。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合作,是教育與產業全面合作。
高職院校要著力推進專業(群)層面的校企合作機制建設,將開放合作育人平台建在專業(群)上,以專業(群)為基礎單元,獨立面向產業和行業、面向企業和職業、面向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將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落到實處、紮根底層。
專業(群)建設要重視市場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作用,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與行業企業共同研討制訂專業教學方案;根據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規範實踐教學基本要求,真正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履行自身社會角色定位的水平。
針對目前高職師資隊伍來源單一、基礎薄弱、層次不高等普遍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要圍繞「雙師型」隊伍建設這條主線,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專任與兼職相結合,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激勵機制、兼職教師有效管理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新模式,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要求,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任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推動高職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多管齊下共同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全面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實現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全面升級。
重視課程開發與課堂教學。
所有的教育教學改革,最後都應通過課程開發與課堂教學反映在學生身上。
課程開發與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提高內涵建設的重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一項難度很高的系統工程。
高職院校要推動教學信息、資源與行業企業一線「零距離」或「短距離」對接的課程與課堂教學發展,在課程、教材、數字化等資源建設上形成校企協同建設機制,建立行業企業資源引入教育教學過程的質量標準、改造流程和評價體系,真正使優質資源進入課堂;要積極吸收和運用現代化的知識傳播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開展與學習方式相協調的協同變革,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遠程互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含金量。
同時,還要針對高職招生制度改革帶來的生源類型多元化、入學渠道多樣化的新學情,面向中專畢業生、技校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退伍士兵、企業員工、社區居民等開發特性課程,分層實施課堂教學。
系統推進實訓體系建設。
隨著實習實訓在教學中比重加大,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成為制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瓶頸。
高職院校應以滿足專業發展和教學要求為原則,通過經營主體多元化和經營方式市場化手段,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互為補充、相對完備的實訓體系,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工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用企業先進設備和產品裝備學校、用企業先進技術和工藝武裝教師、用企業先進文化和管理教育學生、用企業家眼光和用人單位標準培養人才;實現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零距離、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零距離、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零距離、教學課題與生產課題零距離。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已經由以市場換技術轉變為以技術換市場的發展新階段,大量企業通過參與國際競爭,開拓了國際市場。
高職院校要以優勢專業為依託,強化專業層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拓展國際視野,引進和消化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職業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數字化教育資源;探索實踐與我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和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管理需要的本土化人才;聯合開發與國際先進行業標準對接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共建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建立教師交流、學生交換、學分互認等合作關係。
優化專業(群)資源配置方式。
高職院校要注重把學校工作重心和資源配置集中到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凸顯教學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通過健全專業評價機制,將專業招生的計劃完成率、報到率、就業率和就業對口率,「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兼職教師的授課比例,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比例,生均儀器設備值以及橫向科研項目、社會服務收入等作為效果評價、專業調整、資源配置的重要參考指標,引導優質資源向專業匯聚,支撐優勢特色專業持續深化內涵建設。
(作者任占營
單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中國教育報》2016年1月26日第4版
企業實踐視角下的高職教師職後教育
摘 要:高職教師的職後教育是高職教師知識和技能更新的有效舉措,是深入企業實踐,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便捷通道。高職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要凸顯院校的主導作用,發...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一批高水平學校快速成長」有關情況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一、近年來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總體態勢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年招生數、在校生規模穩中有升。2010年全國獨立設置高職學校1246所,招生數310萬人,畢業生數31...
教育資訊‖東莞市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出爐,五年內構建全國領先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東莞是一座享譽全球的製造業名城,當前正在發力高端製造業,努力實現「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的產業升級。高水平的製造業,離不開高水平的技術人才支撐。為此,我市教育部門根據東莞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教育...
讓「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盡展其才」
光明網11-12 07:42顯示圖片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南昌市深化產教融合促進職業教育加速發展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為確保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