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什麼越老越不值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師為什麼越老越不值錢?】
常有教師發出這樣的慨嘆:醫生是越老越值錢,教師越老是越沒用。
應當承認,現實中,若是將醫生和教師兩個職業群體進行比較,給人的感覺的確如此。
醫生中的大多數,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成了名醫,至少是地方名醫,退休不退職,年齡越大,醫術越高明;而相比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學越來越力不從心,退休後大多數老師賦閒在家,無所事事,果真干點事,也不是從事自己的本行教學生,而是轉行做其他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我以為,這並不是職業的差別,而是人為的差別。
【醫生和教師乾的都是一種技術活】
醫生和教師雖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職業,但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技術性專業」,都有專業技術職稱。
無論是醫生還是教師,一開始從事這種「技術性專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但這種專業基礎知識只是為從事這種專業提供了條件,而真正的「技術」是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總結,發展而來的,其專業水平也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專家。
【好大夫都注重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
我接觸過不少大夫,包括出了名的老大夫,他們的案頭總是放著大部頭的專業書籍,且已都翻得「破爛不堪」;他們也都有一個大部頭的患者病歷,詳細地記錄著他們接診過的每位患者從初診到康復的整個治療過程,不少大夫還定期對某些病症進行梳理分析和反思,理順出一些有規律的治療方案和有效藥方……所有這些,奠定了他們「越老越值錢」的基礎。
而這這一點下,為數眾多的教師卻做得不夠到位。
【很多教師教學是在「吃老本」】
觀教師中的大多數,案頭除了幾本教科書、參考書、習題集之外,有幾個教師案頭擺放著相關的教育專著?有幾個教師經常閱讀教育專著?不是作為教師的我自輕,如果做一個調查,我相信不少教師對陶行知、葉聖陶、蔡元培、張伯玲,徐特立、傅斯年、蘇霍姆林斯基,布魯姆、卡爾、羅傑斯等教育大家也是只知其名,並不一定認真讀過其書,甚至《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等我以為教師必讀的期刊,很多教師可能沒有掀過;對於教學,我想,沒有多少教師存放著自己從教以來的教案,也沒有多少教師對日常教學經常做記錄,更不要說經常做反思總結了。
因此,不少教師的教育教學不過是在「吃老本」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乎就是簡單機械的重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了,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窪水,專業水準幾乎還是初為人師的那種專業水準,及至老了,退休了,當然也就落伍了,沒用了!
【善於學習、總結和反思的老師就會成為名師】
而那些像醫生一樣,不僅滿足於能「應付」學生、課堂的教師,而是要教好學生、搞活課堂的教師,他們總是習慣於將平時的工作、教學、學生情況及時地記錄下來,並不斷反思、思考、總結,同時不斷讀書、學習,從教育大家理論中中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豐實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學年限的延長,他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教育教學成效越來越顯著,他們也像醫生一樣,越老越值錢,像現代的李希貴、魏書生、於漪、李鎮西、竇貴梅、錢夢龍、華應龍、陶西平、程紅兵……
【教師要想越老越值錢,就當不斷地學習】
教師要想越老越值錢,越老越快樂,越老越幸福,就不能只做一台複印機,而要做「一支會思考、擅寫作的蘆葦」,要讓這支「蘆葦」書寫出光彩奪目的思考花朵,就要不斷地學習。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紙質書還是網絡手機等媒體,給教師提供了多渠道的學習機會。
特別是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重視教師培訓,寒暑假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實地培訓,還有網絡上的遠程研修。
一名教師要想學習,有的是機會。
在這種形勢下,學與不學全在教師本人了。
如果等你老了,你覺得不值錢了,那不是因為你老了的緣故,而是你沒有學習進步的結果!
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你迫切需要些什麼?
「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教育,這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隨著教育從數量發展轉向質量發展,從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主動發展的教師更能適應變革
從一名入門的教學新秀,快速成長為深受學生喜愛的骨幹教師,不但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堅實、專業技能本領出色,而且研究與指導能力突出、教學經驗豐富——這無疑是每一位教師的理想與追求。那麼,怎樣才能減少教師...
教師怎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意識,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地;完善自己的專業行為,適應新的教師角色的過程。它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持續不...
優秀教師一定是反思型教師!
【美國學者舒爾曼認為:「對於專業人員來說,最難的問題不是應用新的理論知識,而是從經驗中學習。因此,專業人員必須培養從經驗中學習和對自己的時間加以思考的能力。」】職業性質決定教師反思的必要性只有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