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對關係有機結合課堂才能高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對關係有機結合課堂才能高效

文|陳永平(上海巿復興高級中學)

一、教育信息技術與師生和諧關係

當前的高效課堂建設不可迴避信息技術變革的時代背景,在今天這樣一個 「泛在學習」和「自媒體」時代,如果我們的教師忽視技術要素對課堂教學模式及效能的影響,無疑是固步自封。

面對MOOC、翻轉課堂、微課等具有「顛覆性」的課堂教學變革潮流,我們應該採取積極、包容、開放和吸納的心態,擇取其變革要素中的合理性、先進性成分來豐富、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用其所長來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能。

當代青少年學生是數字土著一代,他們的認知與接受方式是與過往的學生不一樣的,這代青少年學生很多時候拒絕的往往不是我們給他們的內容,而是我們給他們的方式。

在高效課堂的建設中與時俱進地引入教育信息技術,將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現代性,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結構,激活學生課堂認知的興趣,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效益提升。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追溯數千年的教師傳道授業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變與不變始終是辯證的。

方法、手段、技術的變是永恆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而不斷革新的,這樣的進步也不斷促進了教學效能的提升;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在這永恆的變中,還有一個核心要素是亘古不變的,那就是和諧的師生關係。

從古至今,和諧的師生關係都是教育教學的最基礎的條件。

可以說,沒有這個,教育就無從談起。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也要傳遞價值。

即便是傳授知識,要想取得高效,也不僅僅是技術和方法問題,還包括情感與態度問題。

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如果不能為學生在情感上所喜愛,在心理上所接納,再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也無法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

因此,我想與諸位老師共勉的是,在高效課堂建設中,必須要把握教學改革中「變」與「不變」的辯證要素,以和諧師生關係為「體」,以先進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為「用」,讓兩者相得益彰、有機融合,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加的和諧和高效。

二、高結構設計與低結構實施關係

我一直認為辦學要問需求於學生,問教育於教師,問滿意於家長,問效果於社會。

其中家長的滿意度是考量我們辦學成效的重要標準。

家長的關切其實跟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切是一致的,那就是我們都期望兩點:

一是學生學科素養的不斷豐富,二是潛能與自信的不斷激發。

要想實現這「兩個不斷」為核心的發展,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兼顧高結構的設計與低結構的實施。

高結構的設計是指教學的目標、推進的層次、達成的效果這些要素都要有充分的先行的考慮和規劃,但這裡的預設是為了教學中更好地生成,而非控制學生和課堂;而且設計時教師特別注意不將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是提供富含知識礦藏的載體。

低結構的實施是說在方法和技術層面必須要達成課堂氛圍的寬鬆,話語體系的開發,思維方式的發散,而低結構實施的關鍵是課堂「留白」,留給學生自由探索、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經過一種「由內而外」的知識生存,知識才能轉化為能力、素養和智慧,學生的潛能才能儘可能地顯現出來。

通過高低結合,張弛有度,收放得法,這樣的課堂既能保障學生學科素養豐厚紮實,又能給學生個性、潛能展現與發展的空間。

正如2014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穿越沙漠,可以談自由與責任,其實教學也是此道理,帶著學生穿越沙漠這個目標是高結構的,是不能偏離的,但方法可以選擇因事因地因人制宜,若教師心中沒有這個明確的目標,恐怕我們容易帶著學生迷失在茫茫的大漠中……

(本文為陳永平校長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什麼是泛在學習

泛在學習(U-Learning),又名無縫學習、普適學習、無處不在的學習等,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泛在學習(U-learning)是數字學習(e- 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數字學習的缺陷或限制。

由於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移動學習(M-Learning)逐漸引入 泛在學習體系。

1.定義

泛在學習(U-Learning),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學生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隨時、使用手邊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來進行學習活動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學習。

泛在學習創造智能化的環境讓學生充分獲取學習信息,這與讓學生到圖書館或學校進行學習或通過網絡獲取學習信息有很大的差異。

泛在學習的目標就是創造讓學生隨時隨地、利用任何終端進行學習的教育環境,實現更有效的學生中心教育。

在泛在學習環境中,學生根據各自的需要在多樣的空間、以多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即所有的實際空間成為學習的空間。

知識的獲得、儲存、編輯、表現、傳授、創造等的最優化的智能化環境將提高人們的創造性和問題解決能力。

2.特點

持續性(也稱永久性):學習者能一直保持在學習狀態除非自己取消學習要求,並且學習過程是連續的、無縫的。

可訪問性(也稱可獲取性):學習者可以訪問到的學習資料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任何形式。

直接性(也稱及時性):學習者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直接從伺服器或是從對等網絡中獲取信息,通常是及時的,如點擊學習在線視頻即可實現即時播放(在網速得以保證的情形下)。

交互性:學習者可以通過同步或異步的方式與其他學習者討論交流,實現信息交互、學習互動。

主動性:當伺服器定位到有用戶進入所屬區域時,會主動發送服務內容,供用戶選擇,主動提供服務。

教學行為的場景性:學習可以融入學習者的日常生活中 。

學習者所遇到的問題或所需的知識可以以

自然有效的方式被呈現出來 。

這會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注意問題情境的特點。

3.優勢

就泛在學習的本質特點而言,它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學習。

在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是一種自然或自發的行為。

學習者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學習者所關注的將是學習任務和目標本身,而不是外圍的學習工具或環境因素。

一個優勢是具有泛在性。

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接入他們所需要的文檔、數據和視頻等等各種學習信息。

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於學習者自身的需求的,因此,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的過程。

另一個優勢是計算設備便攜先進。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深入,泛在學習將會是普適計算環境下未來的主流學習方式。

這也是無縫學習的方向,很多學習時間就需要短時間,零碎時間一來補充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4.實現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體系,泛在學習的實現需要數字化技術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複合教學模式和靈活學習支持服務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撐。

從學習模式上看,泛在學習包含以下3類:

1.正式的課程學習

正式的課程學習,是指基於學習資源和教師的正式學習,如一個專業的課程學習或者一個證書教育的課程學習。

專業教育機構(教師)要進行課程設置、編制教學大綱、編制泛在學習資源、安排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測評,並不斷改進整個過程;學習者則要選擇學習的課程、明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式、參加學習活動、參加學習測評並達到測評成績。

儘管教師和學習者的教學活動是處於「准分離」狀態,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非正式資源學習

非正式資源學習,是指完全基於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非正式學習。

一般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依據自我學習需求,查找合適的學習資源,利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如果資源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學習者會重新查找更合適的學習資源,通過學習,學習者可能會在進行思考、分析、總結後,撰寫一些心得、體會,甚至編寫一些新的資源,提供到資源系統中,形成生成性的共享資源。

可利用的資源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張圖片、一段視頻、一個課件,也可能是一門完整的課程資源。

學習的目標、行為、過程、效果均由自己決定,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制約。

3.准正式主題學習

准正式主題學習,是指基於學習資源和教師的、介於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之間的一種學習模式,如"在線學習網」。

主題學習的廣義概念是指就社會生活或現象的某一方面內容的學習,如某種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某種體育、文藝、健身愛好的學習等。

之所以稱之為準正式,原因是對於這類主題學習,一般是由教育或者培訓機構依據學習主題的共性需求,設計主題培訓項目,創設泛在學習環境,編制泛在學習資源,設計學習過程,並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教師的指導、輔導。

學習者則是要依據自己的需要,查找並選擇適合的培訓項目,按照教育或者培訓機構創設的環境、條件、過程,並利用編制的資源進行學習、交互。

准正式主題學習的學習目標、行為、過程、資源等均會受到教育機構的制約,但是,對學習者的學習評價沒有嚴格的、強制性的規範或者規定性。

因而,稱之為「准正式」的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創客時代的教師要會「創課」

作者:白 浩 2013年4月8日,德國政府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了「工業4.0戰略」。從此,「工業4.0」這一概念風靡全球,被很多學者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的工業革命不再...

「顛覆論」下的慕課反思

2008年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或「慕課」)首次出現,其井噴之勢始於2011年秋,同時,Coursera、edX與Udacity...

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教師角色定位研究

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將採用新型的手段在特定的活動空間進行教學,教師的角色要適應環境信息感知、學習者的特徵捕捉、學習資源的有效抓取、電子學習工具的輔助與利用,充分發揮新型數字化資源與智慧硬體環境互...

學習與反思,參與式教學!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教師資訊網,誠邀您一起交流討論,暢談教育。或百度搜索:全國教師資訊網,查看更多優質教師資訊內容。定義參與式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願望,以主體性為內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