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飛思維數學:保持學習樂趣,數學啟蒙需把握兩個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數學,一直被譽為是人類思維的體操,無論是教育者、學校或者家長,都希望通過數學幫助孩子拓展和提高思維能力。
但是,數學同時又是孩子學習中的一個難題,喜歡的孩子非常喜歡,厭惡的孩子十分厭惡,如何幫助孩子喜歡上數學學習,並能通過數學學習拓展孩子思維能力,就成為大家長久以來一直關注的問題。
數學讓人感到頭疼,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積威已久。
仔細剖析,原因大致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數學本身有點「無用」
數學是一個用處、目的不太明確的學科。
說到音樂,大家都非常清楚學習音樂的目的是什麼,演奏美妙的樂曲,演唱動聽的歌曲;
說到閱讀,目的同樣非常清楚,就是閱讀本身,從字詞和事物的對應,到短句,到短文,到百科全書,我們學會讀各種書籍,並樂在其中。
但是相比之下,數學學習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果說數學本身有什麼明顯的用處,除了計算以外,或許就是數學能夠讓人變得聰明這個「謠言」。
「正確的思考方式會讓人變得聰明,好的數學學習方法也可以讓人變得聰明,但一個笨的學習方式一定會讓我們變笨,不管你學的是不是數學。
」專注3-10歲兒童思維數學教育的培飛思維數學教學總監認為。
二、數學是一個抽象的幻影
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中,所接觸的萬事萬物都經由我們的感覺讓大腦得以了解。
但是,數學並不真實存在在客觀世界中,或許它在真實世界中有著蛛絲馬跡,但是本質上它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
比如我們沒有辦法在真實世界中找到一個√2,它只存在於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中,或者其他的圖形關係中。
我們也沒有辦法在臥室中找到「長方形」,我們只能找到長方形的手機或者長方形的巧克力。
所以數學家為此發明了符號,符號的意義在於,它能幫助我們在進行數學思考時找到一些支點,以便於我們可以回溯這些精妙的想法,包括它們誕生的過程和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
正如數學家高斯所說:「我們需要的是想法,不是符號。
」
但是我們在學習這些符號的時候,往往把它們誕生的過程直接忽略掉了。
三、現實中的諸多挑戰
除了上面講到的那些容易阻礙孩子真正進入數學樂園的原因以外,在現實生活中,還會遇到更多的磕磕碰碰,它們同樣會消耗孩子對數學學習天然的熱情和樂趣。
比如:
· 學前階段數學啟蒙嚴重不足
這個是長期以來一直被大家所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的問題。
基本的情況是:
數學教育活動目標單一;對數學教育內容的按部就班,較多地把知識結構與幼兒年齡特點機械對號,內容的確定不能兼顧數學知識體系的特點與兒童認知發展水平的特點;教學方法單調,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採取「灌輸式教學」激發不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等等。
· 小學人數眾多,經驗得不到充分的拓展,幼小過渡困難,消耗熱情
大家都懂的,現在除了國際小學,一般的民辦和公辦小學,班級人數都在40個左右,極端的會到70人。
· 家長同樣不太懂數學啟蒙的方法
有的時候,雖然有可能家長本身非常擅長數學,但是面對孩子的數學啟蒙,依然是一籌莫展。
我就遇到過好幾位家長,有投行的金融師,也有工程師,都是數學非常好的,但是在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依然有很多誤區。
所以,在如此多的問題面前,我們的孩子如何能夠在樂趣中學習數學,並且平衡好能力發展和樂趣兩個維度呢?培飛思維數學教學總監提出了兩個原則,希望能夠給家長帶來一些思考與幫助。
原則一:不要以練習代替思考,不要以練習代替遊戲。
培飛思維數學教學總監指出:學習的核心是理解,數學學習由於抽象性的特點,需要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消化。
我們很理解家長希望通過習題訓練孩子熟練的心情,但是這並不是說練習就能夠代替思考,更不能代替遊戲。
遊戲的意義在於讓孩子自主的探索和探究,思考的意義在於把所有探索和探究的結果凝成一股繩,得出結論。
所以如果孩子在遊戲中,請先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時間,並且引導他們發現更多的可能性,這個叫做「探索」。
在探索之後,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偽存真,深入思考,這個步驟我們稱為「探究」,這時候就是激發孩子思考的關鍵時刻,一定要給足孩子時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遊戲和思考已經有一定的積累,用練習來增加孩子思維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家長仍舊需要保持觀察,以保護孩子的興趣不受到過渡破壞,特別是早期。
所以回過頭,這條原則的核心就是——「不代替」。
玩是玩、練是練,平衡前進。
原則二:遊戲就是遊戲
有些家長比較著急,一和孩子玩遊戲,就想著怎麼教孩子一些東西,其實大可不必。
培飛思維數學教學總監建議,玩就是玩,要順應孩子的階段狀況。
比如,家長想給孩子探索5以內的數量關係,準備了好多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紐扣,但是一開始我們需要先讓孩子自主的玩,什麼都不用說,這個階段可能要花費一點時間,但是千萬不能省略,這就是自主探索階段。
在這個階段家長能做的是幫助孩子一同發現事實,以及事實之間比較明顯的關係和不同,比如顏色、形狀、大小等等。
如果發現孩子有點玩膩了,這說明,孩子對物體表象的探索基本告一段落,這時候就可以提供孩子一個新的玩法,切入一些有關想法的遊戲,比如讓孩子分類,而分類之後再進行清點和統計,大家可以發現,關於5以內數量關係的遊戲是在最後才出現的,這樣,一個遊戲可以涵蓋很多層面,而且由淺入深,不至於無聊。
還有兩個重要的提醒:
在遊戲中,如果孩子提問,家長需要學會反問回去,而不是直接給孩子答案。
如果孩子對一個遊戲非常感興趣,希望重複玩,家長一定不要答應,而是要吊住孩子的胃口,這樣一來保護孩子的興趣,二來也是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機會來之不易。
培飛思維數學一百講 第一講:數學啟蒙,有必要嗎?
常常聽到會有家長說,某某家的孩子很聰明,以至於有一種說法是「有一種神童叫做爸媽嘴裡的娃」。其實,每個孩子或許天賦各有不同,有些人天生擁有藝術氣質,有些孩子天生對數字敏感,又有些孩子善於交流,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