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神經語言學高層論壇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南京6月28日電(記者吳楠 通訊員孫崇飛)6月24日,由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2017中國神經語言學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行。

與會學者圍繞「二語加工及習得研究」和「母語加工及習得研究」等議題展開研討。

在二語加工及習得研究方面,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語言學系副教授伊迪絲·凱恩提出,語言使用者亦是預測加工者。

會話過程中,聽者和讀者要對文本或語流中即將出現的下一個詞語是什麼這一問題不斷做出預測。

預測錯誤和學習者知識的調整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關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靜探討了二語學習如何「重寫」人腦神經基質的「神經可塑性」問題。

所謂神經可塑性是指學習者因語言經驗和刺激材料的影響而發生大腦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現象,這一改變過程標誌不同技能的獲得。

她系統分析了如何識別標誌語言學習取得成功的行為和生理學標記這一關鍵性問題,並就二語學習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問題和與會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母語加工及習得研究方面,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周曉林表示,近年來,語言認知的實證性研究越來越受到語言學家的青睞。

但目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針對會話含意加工的神經基礎的研究尚不多見。

會上,他結合其開展的相關腦成像研究進一步探討了漢語會話含意加工的神經基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曉慶以腦電圖研究為依據,證明「語言理解加工過程包含內部預測加工」這一研究假設是有客觀證據的。

他認為,預測性語言加工需要更多認知資源或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而且該類需求會隨工作記憶能力和語言經驗的發展而發生動態變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專家視點:語言習得研究前沿

作者簡介:袁博平/張輝/盧植/蔡金亭/張萍/曾濤/常輝袁博平(劍橋大學):二語習得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在圍繞「成人二語習得為什麼不成功?」「為什么兒童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能掌握自己的母語,而成人花十...

言語輸出中對目標語言形式意識的測量

作者簡介:陳亞平,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北京 100089)。內容提要:在二語習得研究中,意識的使用與否常被認為是導致習得者言語表現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使用有效手段來測量意識,對提高研究的...

學英語就要說得像美國人一樣溜?丨語言學午餐

把英語說得像美國人(或者其他英語國家的人)一樣溜大概是很多人的目標,在很多時候大家都把這些人說的英語作為一個標準來對照。而這些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也就是英語母語者,確實在英語教學中占領著一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