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注意!以後學車可能更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起,上海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全面推行「計時培訓、按學時收費、先培訓後付費」的模式。

學員可選擇「先培訓後付費」,學車需要在教練車上籤到簽退。

眼看政策出台快一個月了,落實情況怎麼樣呢?記者調查了一番發現,有點尷尬。

記者來到成山路一駕校招生點,表示想要計時學車,而工作人員卻說,他們沒有這項服務。

「我們(公司)那個裝設備的錢早就付掉了,他們到現在還沒有通知我們去裝設備,年前是肯定不會裝,因為馬上要過年了。

隨後,記者又來到上南路的一家駕校招生門店,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記者,並表示,如果現在報名,他們可以安排記者在年前進行科目一考試,年後就可以參加計時培訓了,但付費方式還是按照以往傳統的方式,需要一次性付清。

「機器裝好了,什麼時候(計時培訓)執行,還沒說。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部分駕校施行的還是傳統培訓模式。

因為當前的培訓模式,沒有學時要求,大部分學員學不到20個小時,便可參加考試。

而按照新規,C1、C2的科目二和科目三培訓,學員得學滿37個小時,培訓里程至少得300公里,而A3、B2要400公里以上。

屆時,學費也會大大增加。

計時培訓會比傳統培訓貴多少?

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筆帳,假設一名學員採用計時培訓考C1駕照,就算他每門科目都是一次考過,最低費用按每小時180元計算(雙休日每小時220元),37個小時最少需要學費約6660元。

如果是在高峰期學車,或者有補考現象,學車費用還要更多。

這位工作人員透露,其實近期招生,他們也有顧慮。

因為按照傳統培訓的價格招生,一旦計時培訓全面落地,他們就會有損失。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兩家駕駛培訓學校,工作人員均表示,年前報名已經爆滿。

因為大部分學員都擔憂,計時培訓政策落地後,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費用。

事實上,早在2008年,計時培訓模式就在上海開始試點。

記者調查發現,過去幾年,上海194家駕校中,僅有10家施行這種模式。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讓計時模式遲遲沒有全面落地呢?

安亭駕校是上海首批4家試點計時培訓的駕校之一。

最初,他們也擔心這種新培訓模式不受歡迎,整個駕校僅有50輛教練車投入其中。

然而,經過了幾年的運營,如今這所駕校內的530輛教練車,已全面實施計時培訓制,每年培訓大約2萬人。

在每輛教練車的這個位置,都安裝了一個計時器。

這個計時器是與運管所的後台系統相連的。

學員們在報名的時候,身份信息和指紋都會被採集,還能拿到一張學員卡。

每次培訓的時候,都需要「打卡」、「打指紋」,以記錄學習的時長和公里數。

小楊的工作十分繁忙,因此選擇了計時培訓。

這幾天,她正忙著倒車移庫的訓練。

小楊說,計時培訓不僅保證了學習時間,學習質量,還能由自己來安排考試時間。

「只有駕駛技能紮實學好了,將來路上,才會保證自己和其它路人的行車安全。

不過,小楊也承認,他身邊大部分朋友選擇的,還是傳統一次性付款的培訓模式,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先拿到駕駛證。

記者了解到,駕校每輛車上都安裝了攝像頭,所有學員培訓過程的數據,比如學員的學時、錄像、隨機抓拍的照片、訓練的里程和項目,都能在平台里實時查詢,一旦收到有關投訴,駕校也可以進行全過程的溯源和核查。

教練抽菸、玩手機、睡覺等違規行為,都被記錄在案

當了5年教練的葉師傅告訴記者,自從開展計時培訓模式後,駕校一下子離職了70多位教練。

「因為比以前嚴格多了,以前大家都比較隨意,但現在你也看到,我們後台都有監控,各方面都要規規矩矩地做到。

除了服務更加嚴格,制約駕校開展計時培訓的,還有成本原因。

記者了解到,駕校在配備大規模的培訓場地和模擬訓練設備之外,後期運營、管理成本也比傳統模式上升一倍。

這讓很多駕校倍感壓力,望而止步。

比如科目三,考的是高速公路和山區道路的駕駛,而在上海沒有具備這樣的訓練條件的場地,所以需要通過模擬機的形式來進行。

此外,計時培訓模式原先所享受的考試政策傾斜制度,也面臨被全面取消的可能性。

對此,該駕校負責人表示,雖然計時培訓的推廣仍面臨種種難題,但從長遠來說,這種模式有益於規範整個駕校培訓市場。

「如果說將來,咱們駕培行業,或者說哪個駕校還能生存,我認為就要做兩個字,就是服務。

任何一項政策的推廣,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讓更多的市民接受計時培訓,不僅需要更有力度的宣傳,也需要駕校和監管部門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改進服務模式,讓「本本族」逐漸成為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