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

一、 施工準備

材料及主要機具:

水泥:用325號~425號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和普通矽酸鹽水泥。

砂: 用中砂或粗砂,混凝土低於C30時含量不大於5%,高於C30時,不大於3%。

.

石子:卵石或碎石, 粒徑5~32mm,混凝土低於C30時,含泥量不大於2%,高於C30時不大於1%。

主要機具:攪拌機、磅秤、手推車或翻斗車、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器、長抹子、木抹子、鐵插尺、膠皮水管、鐵板、串桶、塔式起重機等。

二、作業條件:

澆築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並辦完隱、預檢手續。

澆築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併合格。

水泥、砂、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有關標準要求,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和比通知單。

磅秤及振搗器(棒)經檢驗合格,工長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已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混凝土澆築申請書已被批准

三、操作工藝

工藝操作:

作業準備 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運輸 柱、梁、板剪力牆、樓梯 混凝土澆築與振搗 養護

作業準備: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理乾淨,並檢查鋼筋的水泥沙漿墊塊是否墊好。

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

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後再封閉。

剪力牆根部鬆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

混凝土攪拌:根據配合比確定每盤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秤標準。

在上料時車車過磅,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和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

裝料順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裝水泥,最後再倒水泥。

為使砼攪拌均勻,自全部拌合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砼開始卸料止,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不應小於120秒。

混凝土開始攪拌時,應由施工單位主管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混凝土的出盤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鑑定,檢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合格後再正式攪拌。

混凝土運輸: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後,應及時送到澆築地點。

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砼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現象。

如混凝土運到澆築地點若有離析現象,應在澆築地點進行人工二次拌和。

混凝土以攪拌機卸出後到澆築完畢的延續時間,當混凝土為C30,及其以下,氣溫高於25℃時不得大於90min,C30以下時不得大於60min。

混凝土澆築與振搗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高度超過3米用串桶或溜管等。

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

砼澆築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築層高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cm。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電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

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

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

表面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澆築砼應連續進行。

如有間歇,其間歇時間應儘量縮短,並應在前層砼凝結前,將次層砼澆築完畢。

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砼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

澆築砼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空洞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並應在已澆築的砼凝結前修正完好。

柱的砼澆築:

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與砼配合比相同減石子漿,柱砼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於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

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柱高在3m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築,超過3m時應采

取措施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築,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砼澆筑後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實,並用箍箍牢。

柱子砼應一次澆築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梁下面。

要與梁板整體澆築時,應在柱澆築完畢後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築。

澆築完畢後,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

梁、板砼澆築:

梁、板應同時澆築,澆築方法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築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築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築,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築連續向前進行。

樑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築此處混凝土時易用小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築,並用小直經的振搗棒振搗。

澆築板混凝土的虛厚度應大於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築方向來回振搗,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築方向托拉振搗,並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後用長木抹子抹平。

施工縫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澆築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範圍內。

施工縫的表面應與梁軸線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施工縫宜用木板或鋼絲網擋牢。

施工縫處須待已澆築砼的抗壓強度不小於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築。

在繼續澆築砼前,施工縫砼表面應鑿毛,剔除浮動石子,並用水沖洗乾淨後,先澆一層水泥漿,然後繼續澆築砼,應細緻操作振實,使新舊砼緊密結合。

剪力牆砼澆築:

柱和牆的砼強度等級相同,可以同時澆築。

剪力牆澆築砼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築5cm厚與牆體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並用鐵鍬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內。

澆築牆體砼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每層澆築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砼下料點位置和振搗操作人員數量。

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於50cm,每一振點的延續時間以表面呈現浮漿為度,為使上下層砼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砼5cm。

振搗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下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

大洞口的底模板應開口,並在此處澆築振搗。

砼牆體澆築完畢之後,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標高線將牆上表面砼找平。

樓梯砼澆築:

樓梯段砼自下而上澆築,先振實底板砼,達到踏步砼一起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並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

施工縫位置:樓梯砼宜連續澆築完。

養護:砼澆築完畢後,應在12h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澆水次數應能保持砼有足夠的潤濕狀態,養護期一般不少於7晝夜。

三、質量標準:

砼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規範及有關規定,檢查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砼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範規定。

砼強度的試塊取樣、製作、養護和試驗要符合《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

砼應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

軸線位移:柱、牆、梁 8 尺量檢查

標高(層高)±30 用水準儀或尺量檢查

柱、牆、梁截面尺寸: +8,-5 尺量檢查

柱、牆垂直度 5 用經緯儀或吊線和尺量檢查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四、成品保護

要保證鋼筋和墊塊的位置正確,不得踩樓板、樓梯的彎起鋼筋,不碰動預埋件和插筋。

不用重物衝擊模板,不在梁或樓梯踏步模板吊幫上蹬踩,應搭設跳板,保護模板的牢固和嚴密。

已澆築樓板、樓梯踏步的上表面砼要加以保護,必須在砼強度達到1.2Mpa以後,方准

面上進行操作及安裝結構用的支架和模板。

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蜂窩:原因是砼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砼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柱、牆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砼是的砂漿從下部湧出而造成。

露筋:原因是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露筋。

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砼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

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單位砼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築上層砼。

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易造成縫隙、夾渣層。

梁、柱連接處斷面尺寸偏差過大,主要原因是柱接頭模板剛度差或支此單位模板時未認真控制斷面尺寸。

現澆樓板面和樓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砼澆筑後,表面不用抹子認真抹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築施工方案

一、框架柱或構造柱的砼澆築1、柱澆筑前底部應先填以5-10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減石子砂漿,柱混凝土應分層振搗,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厚度不大於50cm,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的預埋件。除上面振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