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三角肌中束,用好啞鈴側平舉助你變成虎頭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科學健身、健康飲食,我是Feifan健身
今天這篇文章是肩部訓練五個動作的第二個,講的是啞鈴側平舉。
老實說,啞鈴側平舉這個動作平台上寫的人沒有一千個也有八百。
為什麼我還會拿出這個動作來寫呢?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動作可以說是訓練肩部中束最基礎的動作,也是我最喜歡的肩部訓練動作,還是決定把啞鈴側平舉單獨拿出一篇文章寫出來。
三角肌中束肌肉起止點
起點:肩胛骨肩峰處
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
生理功能:使肩關節外展
三角肌中束就只有一個簡單的肩外展的功能,因此訓練動作就比較單一,都是以各種程度、各種角度的外展去刺激三角肌中束的肌肉,讓其生長。
三角肌肌肉特性
肩難練,是因為三角肌屬於羽狀肌,生長紋路就像羽毛一樣,而三角肌主要的特性就是力量大,耐力強,要練好肩,中束則是重中之重。
肩部肌肉不同於胸大肌之類的扁肌,可以採用常規的最大重量的80%,做6-12次力竭的訓練方式,如果三角肌側平舉時做最大重量的80%然後6-12次的訓練,滿足就三角肌力量大的特性,忽略掉了三角肌耐力特性,從而不能很好的破壞掉肌肉肌纖維,使其通過營養修復增大肌肉緯度。
因此,一些常規的訓練方法,就不能很好的使肩部練透,應當採用針對耐力、力量相結合的訓練方式。
比如說遞減組的訓練方式,假設一個10公斤的啞鈴,只能夠做6-8次啞鈴側平舉。
先做完一組後不要休息,再把重量減小25%,同時把動作次數增加50%,也就是7.5公斤的重量做12次,根據自身肌肉承受水平,可以繼續把重量減下去,次數增加。
這樣就能讓力量和耐力兩者兼顧。
啞鈴側平舉動作要領
啞鈴側平舉運用三角肌中束使肩關節外展的一個動作,運動過程中需要肩胛骨下沉並保持穩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上斜方肌發力參與運動過程。
- 直立,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屈不鎖死,腰腹收緊,身體稍微向前傾斜15度左右,肩向兩側打開並下沉;
- 大臂貼著身體兩側自然下放,然後肘關節彎曲,角度在150度左右,手握啞鈴時,讓小臂稍微內旋一點,大拇指的高度要低於小拇指;如下圖
- 呼氣時,三角肌中束收縮,帶動手臂向上抬起,過程中,身體與附近肌肉不要參與借力,動作開始時讓大臂向身體前側移動15度左右,這樣可以讓啞鈴側平舉動作完成度更大,同時也避免肩峰碰撞。
動作末端讓肩與大臂高度成一條線,保持1-2秒 - 吸氣時,肩部中束繃緊,緩慢下放,回到初始位置,重複4-5組,運用遞減訓練發。
如下圖
啞鈴側平舉常見問題
啞鈴側平舉看是簡單,動作基礎,但是有很多朋友會出現一些基礎的問題,比如:手臂用力擺動,身體晃動,上斜方肌代償。
一、手臂用力擺動
很穩定的啞鈴側平舉才是一個認真的啞鈴側平舉,很多朋友在做啞鈴側平舉時,你會發現他的動作速度是很快的,這樣做法更多是用小臂的力量去擺動啞鈴,這樣的做法,只會動作質量變得很低,很難去募集到三角肌中束肌肉的發力。
正確的做法是:小臂放鬆,剛好能握住啞鈴的力量即可,讓三角肌中束的肌肉收縮,在繃緊肩中束的情況下帶動大臂向上抬起,過程應當持續2-3秒完成。
二、身體搖擺晃動
不管是哪個部位的訓練,都是要求穩,動作質量才是訓練的關鍵,身體的搖晃一樣會給啞鈴側平舉減分。
身體晃動一般出現在快力竭時和啞鈴重量太大,藉助髖部的力量,晃動帶起啞鈴的重量來完成動作,力竭時的藉助是沒問題的,可以能更大的比例三角肌中束,如果是重量太重,那麼會很明顯的減少這個動作的完成質量,從而減少訓練效果。
三、上斜方肌參與代償
肩部訓練,大多是孤立動作為主,不像胸背之類的肌肉,有輔助肌肉參與其中,肩部的訓練只有三角肌發力。
因此,上斜方肌作為附近肌肉的大佬,很容易在動作控制不好或者重量過大的情況下,收縮肌肉,抬高肩胛骨使得側平舉能夠順利的完成,從而減少了三角肌的鍛鍊。
正確的做法:其實很多問題都是重量太大造成的,我們在選擇重量的時候,第一考慮的的訓練部位肌肉能夠承受多大的重量,而不是能拿起多大的重量。
選擇肩部肌肉最大重量的80%,做6-12次。
最後說一句,啞鈴側平舉對於三角肌中束訓練來說,有很多的表示去運用,比如說身體俯身角度增加,去刺激中後束銜接處的肌肉;
比如說拳眼在前面的啞鈴側平舉,去訓練中前束銜接處肌肉等多種變式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