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球鞋?注意這一點讓你防止關節受傷!緩震出色的球鞋精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籃球運動中,頻繁的跑跳、投籃等等,讓身體的關節都收到了不小的衝擊,籃球鞋的中底緩震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說大底是一輛汽車的輪胎,那麼中底就是整個的底盤與減震系統,好的減震會讓舒適度直線飆升。

以下是鞋匠總結的,最近緩震比較出色的實戰籃球鞋,有需要的球友一起來看看吧~

1.KD12

關於KD12這雙鞋,它發售了得有四個月了,四個月的實戰對於檢驗一雙球鞋,時間很充足,而且網上的口碑也都陸陸續續出來了,大家的感受都還比較一致——緩震無敵。

全掌zoom氣墊直接與鞋墊接觸,帶來更為明顯的澎湃感,切割氣墊設計便於彎折且不影響反饋效果;而氣墊之下是帶有鏤空的Phylon中底,減輕重量又彈韌兼備;後跟增加了一小塊六邊形的zoom氣墊,後跟落地時不震腦,但對大塊頭來說可能會有緩震極限。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前掌的場地感略有欠缺,不適合用來追求啟動速度的人。

傳統fuse鞋面結合四向飛線新科技,實戰中絕對有鎖定的作用,就像是給了鞋麵筋骨,那種感覺就像給腳劃定了一個範圍,只要越界就會被拉回來,在剎停、轉向等情況下很實用。

最後就是酷似指紋的大底,內場抓地表現穩,缺點就是耐磨堪憂,不要穿著去打外場。

2.威少2

威少2採用了前掌zoom+肥龍中底的配置,前掌zoom氣墊和AJ33前掌一樣大,帶來非常好的軟彈感覺,後跟肥龍此次調教的很棒,即使沒有氣墊也不會震腦;不過由於前掌大氣墊+肥龍的操作,重心略高,不適合變向,但卻是直線突破的福音。

此次鞋面的用料誠意十足,既保障了緊緻的包裹感,還很方便穿脫,後跟雙層泡棉結合TPU片,包裹感與鎖定感兼備;中足部位的穩定片很大一塊,抗扭能力出色;大底凸起的空心圓紋路,受力均勻,抓地很穩。

3.PG3

Pg3採用Phylon+前掌zoom氣墊緩震配置,前掌彈韌略顯澎湃,而肥龍後跟對於小體重來說,能夠感到軟彈,但對大體重卻不友好,有緩震極限;很適合小體重射手型後衛,也很適合在的季節。

大底底紋抓地不能說好,但是絕對在是在中上水平。

此次鞋子取消了內靴設計,多層覆蓋的編織鞋面,和鞋舌較為適中的填充,雖然夏天穿著依然會悶,但透氣性上肯定要表現更好一些;同時鞋面剛性足,鞋底下面的防側翻設計也很給力,在急停、變向中提供很安心的防側翻效果。

4.Marquee boost

Marquee boost是一雙比較低調的實戰鞋。

作為團隊球鞋中的一員,採用了全掌boost的中底材料,前低後高的分布設計,啟動能跟得上,後跟反饋也很好;很多球友認為它擁有一個知名缺點,後跟不跟腳,可以通過繫緊最頂部的鞋帶孔來緩解。

鞋幫的防護非常穩,防側翻能力出色,鞋底內置碩大的TPU片非常良心,增強抗扭轉性能,急停變向都很穩;生膠大底耐磨性能很好,加之經典的人字底紋,各個方向的抓地都很穩,安全性方面無需多慮,很給力。

5.哈登2

哈登2適合體重正常或者稍微偏大的投手後衛,緩震好又靈活,只不過重量略大一些。

緩震方面,哈登2採用了全掌Boost結構,而且是目前為止Adidas最厚的Boost籃球鞋。

前掌腳感並不軟,也不震,調教的很好;後跟感覺並沒有拖沓感,突破回饋也非常有力,讓人上癮。

不過這雙鞋子缺點是略重,體力方面消耗略大。

得益於它的內靴結構,再加上腳踝包裹的很結實,不會出現有些球鞋前掌寬如海的情況,對於腳偏瘦的人肯定夠用。

大底採用了比一代更深的密集底紋,抓地方便表現絕對給力,室內場無灰塵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打滑,但是在沾了一定灰塵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定的打滑。

6.米切爾

米切爾的簽名球鞋,去年聖誕節就曝光了,但直到今年夏天才發售,不過拿到球鞋後的第一反映還是,恩~等這麼久值了。

可以說這是一雙價格合適,實戰性能出色,實戰非常穩的一雙籃球鞋。

此次選用全掌bounce材料,而且調教的很不錯,後跟與前掌厚度不同,後跟的緩震很好,前掌的場地感與緩震感兼備,總的來說包容度很高。

不過可能是bounce的厚度問題,整雙鞋略重,要是能輕一點就更好了。

還有就是這雙鞋超級穩,大底做了超級醒目的加寬設計,而且鞋底高聳上翻,不必擔心側翻的隱患。

看似廉價的鞋面,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包裹感,尤其是鞋身外側,有一層半開放式的裁片,與系帶系統融合在一起,增強鞋身的強度;鞋身內側則是密集的車線與塑料片,韌性強,能吃住勁。

鞋跟內置四個鵝卵石狀的泡棉枕頭,鎖定效果還行,雖然不至於優秀,但沒有馬奎那麼不跟腳,作為一雙500多的簽名鞋,問題不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