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籃球鞋都有哪些鞋底 運動鞋鞋底有哪些種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如今球鞋運動鞋跑鞋廠家之多,品牌種類也多,所以不同品牌的球鞋都有不同的鞋底技術和專利。

今天小編將為您盤點籃球鞋跑鞋等鞋款的鞋底,讓你對於運動鞋底技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各大廠商在球鞋科技上的投入,造福了如今的籃球愛好者。

但是一雙頂配的籃球鞋,註定了它自身的價值,這對於不少條件受限的朋友來說並不友好。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如今的籃球鞋覆蓋層面十分廣泛。

縱觀整個鞋市,想要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體驗一把如今的頂尖科技並不是什麼難事。

今天小編就以緩震科技為切入點,只需500元,即可將各大品牌的頂尖緩震科技體驗一遍。

鞋底zoom科技

熟悉NIKE的朋友對於ZOOM來說一定再熟悉不過了,作為NIKE招牌緩震技術的它,已經大量應用在其品牌的運動鞋中。

它誕生於1995年,這一標誌性的緩震科技在20多年中仍然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主要是由氣墊與尼龍纖維絲組成,在氣墊受到擠壓時,起到緩震作用,同時纖維絲與氣墊內的氣壓共同完成回彈反饋。

在眾多籃球鞋中均採用這種技術,通過不同的氣墊大小以及氣墊內的氣壓來改變其腳感。

作為NIKE的招牌科技,從中低端球鞋中無緣感受全掌氣墊帶來的軟彈感,不過前掌或後掌的ZOOM氣墊,在平時的實戰中同樣非常受用。

歐文3作為如今實戰鞋市場的銷量冠軍,基本延續了第二代配置,獨立分區的啟動模塊是最大的賣點,鞋子的外形也足夠讓人眼前一亮。

全新設計的大底紋路配上XDR材質在抓地耐磨上輕鬆搞定的實戰需求。

相比二代取消的魔術貼的設計,卻在包裹性上依舊錶現的十分出色。

售價普遍在530左右徘徊,不過遇上購物節,以低於500的售價入手還是非常容易的。

錯過了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我們的識貨團購哦~


max air科技

Max Air是NIKE推出的較早的氣墊類型,1987年推出的它比ZOOM的年齡還要大。

它是在誕生於1979年的Air Sole緩震氣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它整體比較通透,沒有纖維的牽拉,較低的氣壓更加側重於緩震。

曾經廣泛的應用在詹姆斯的球鞋之中,如今在跑鞋中比較常見。

Infuriate是NIKE低端球鞋陣容中性價比非常高的一款,簡潔的流線型鞋身,低幫的設計也非常適合後衛球員穿著。

鞋子最出色的就是它的包裹感,飛線科技與熱熔鞋面能帶來出色的鎖定效果。

使用的是Air Max氣墊,雖然腳感並不是特別完美,不過結合他的售價,還是一雙不錯的外場球鞋。


React 科技

在阿迪推出全新的BOOST科技,並且大肆占領市場之後,NIKE及時做出了反擊,推出了這款全新的react材料。

作為NIKE的重點策略之一,它摒棄了原有的 EVA 材質,由全新化工配方製成。

將輕質、緩震與耐久性達到一個完美平衡,它的誕生解決了Lunarlon壽命有限的問題。

無需前期磨合,即可在場上感受到它良好的軟彈感。


這一全新的科技目前僅僅在蘇菲和HD系列中採用,在hyperdunk推出的第十年里,我們看到了全新的HD2017,仍然延續了系列慣有實戰性能。

得益於react中底的加入,鞋子上腳即可感受到其軟彈感。

鞋面有工程網面和牛皮革兩種版本可選,不管是實戰還是平時穿搭皆可滿足。

根據壓力分布數據制定的鞋底紋路搭配XDR的耐磨大底,抓地性能十分強勁。

雖然鞋子目前售價均在550左右,不過各大平台促銷活動中以低於500的價格入手還是非常容易的。


bounce科技

阿迪達斯的一種新型的緩衝反彈中底技術,如同簡版的BOOST技術一般。

與傳統採用發泡材料製成的緩衝中底相比,Bounce除了具備緩震性能之外,幾何模塊的設計能夠幫助運動員將蹬地的力量在對腳部進行反饋的同時,通過發泡材料的形變,將受到的垂直壓力向外伸展,同時外壁的彈性條拉緊,鞋子能夠離地時恢復成原有形狀,轉化為動力,不僅保證了緩震性能,還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它如今是阿迪中端系列的主要緩震材料。

在利拉德4發售之際便有消息傳出因為銷量不佳,利拉德4將是利拉德系列的最後一代。

不管消息真或假,一向主打性價比的利拉德系列都是外場實戰不錯的選擇。

為了更好的緩解壓腳背現象,在這一代上取消了鞋舌設計,將鞋子做成更加符合潮流的一體式設計,包裹性更加出色。

緩震仍然延續了以往的Bounce 緩震技術,鞋子如今團購價均在500以下,在各大平台促銷節時入手,價格更加划算。


BOOST科技

adidas同巴斯夫公司共同開發的Boost緩震材料,從誕生之日起,就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出色性能。

Boost緩震材料的回彈指數,只能有爆表來形容,傳統的發泡EVA根本無法與之匹敵。

將 TPU (熱可塑性聚氨酯)如同爆米花一樣分拆成數以千計的微型能量膠囊,使其擁有極其強韌的回彈效果,再將這些能夠存儲並能釋放的小顆粒塑造成中底的樣子。

全掌Boost的緩震中底,性能表現更為強勁,吸能反饋更為出色,而且更加穩定,現在廣泛的應用於阿迪高端籃球鞋中。



在15年推出的Crazylight Boost 2015就成為了阿迪達斯在這一主題中的熱門款。

作為當時的團隊大熱鞋款,不乏哈登、羅瑞、林書豪等球星上腳。

雖然如今全掌BOOST球鞋層出不窮,但是均需600元左右。

融入編織鞋面的CLB2015在透氣性上十分出色,隨著BOOST科技的加入,鞋子的舒適度也大幅提高。

得益於中底的抗扭轉系統,鞋身的保護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李寧雲科技

通過化學鍵重組,將EVA、TPE(熱塑性彈性體)和橡膠元素等不同物性的高分子材料成功聚合,形成基本框架,並通過添加發泡劑產生「氣囊」,在受到衝擊時迅速吸收能量,形成減震;當「氣囊」受壓變形到達極致時,具備出色韌性及回復性的高分子材料會迅速恢復原狀,釋放能量,將所受力量返還,形成回彈。

雲科技也是李寧目前應用在籃球鞋上最廣泛的科技。


李寧最近在球鞋設計上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在今夏推出的馭帥11,成為了國產襪套的新開端。

以10年為新起點的馭帥,採用了一體式鞋身設計,織物加熱熔線條的鞋面,以夜光的形式將李寧的品牌LOGO展現出來。

一直將鞋帶延伸到腳踝部位,會給腳部如同襪子一般的緊緻貼合感。

鞋子在緩震方面不僅使用了全掌的雲四代緩震科技,並且加入了螺母鞋墊這一黑科技,搭配SAS同步協調系統,擁有出色的實戰性能。

鞋子部分配色的入手價目前低於500,非常值得入手。


Cushion&Bounse 科技

在李寧雲科技盛行之前,李寧在籃球鞋科技的使用上基本使用的是cushion與bounse兩種緩震材料,李寧的巔峰之作韋德之道,就是以這兩種材料的形式組合而成。

Cushion位於後掌,起減震作用,相比普通材料能夠提升65%的緩震作用,bounse+一般用於前掌,相比普通材料提升25%的反彈力。


這兩種組合形式只能在韋德之道中得以體驗,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我們不妨分別嘗試一下兩種緩震材料帶來的上腳感受。

首先為大家推薦的就是李寧以力為設計理念推出的空襲4,作為最新的空襲系列,四代褪去了霸氣的力量型外觀,一體式鞋面讓鞋子整體更為流暢。

作為力量型戰靴,前掌鞋楦較寬,容易引起滑動,而後掌的加厚式填充物能夠將雙腳緊密的包裹住。

在緩震方面採用的是李寧雲+Cushion緩震科技,創新的搭配也讓鞋獲得了不俗的腳感。



李寧的另一招牌系列閃擊系列,同樣在第四代上使用了一體式的織物鞋面。

以靈動為設計理念的閃擊系列,仍然保持了不錯的速度感,在啟動時不會拖沓。

在鞋面上加入了類似動態飛線的設計,後跟處使用了TPU穩定片。

腳踝在填充物的包裹下,鎖定感良好。

在緩震方面,仍然使用Bounse+的緩震科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