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生活更美好(二)——《掌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書價值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一天工作之後只想癱在床上,連和家人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工作日拚命加班,周末除了在家補覺哪兒也不想去?運動健身不僅沒瘦,反倒胖了?忍飢挨餓地節食,只瘦了一點點,卻把身體搞垮了……你一定想擺脫這種對身體「失控」的感覺,別急!健身專家張展暉帶你從運動、飲食、休息和心態四個維度全面做好「精力管理」,讓你掌控身體,從此開啟不焦慮、不疲憊的人生!
閱 讀 收 獲
• 精力才是這個碎片化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 改正我們之前對運動、休息、飲食的誤解。
• 讓你既能hold住高強度工作,還有餘力享受生活。
金 句 精 選
1. 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誰的精力充沛,誰在競爭中勝出的機率就更高。
2. 「瘦身」的本質意義,不是變美變瘦,而是讓自己精力充沛,實現對人生的全面掌控。
3.專注力是非常稀缺的資源,但一直靠咖啡因等外界刺激獲取,對自己的精力是一種消耗。
4.健身的本質訴求,是讓你在高強度的工作中遊刃有餘,在工作之外還有精力去享受生活。
5.運動強度過高時,身體的免疫能力是最弱的。
6.運動的分寸=95%舒適度+5%挑戰。
7.如果知道一包薯片的熱量要跑十公里才能消耗,估計你就能管住嘴了。
8.人生的馬拉松,要走走停停才跑得好。
9.貪吃、失眠、焦慮……其實只是因為你累了
作 者 簡 介
張展暉
健身專家。
2008年畢業於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
曾就職於柏悅酒店「悅健身」中心,後成為徐小平、潘石屹等企業家和明星私人教練以及多家世界500強公司的健康管理顧問。
目 錄
一、為什麼有的人運動也減不了肥?
二、「不會跑步」就拚命跑步,那是自虐
三、「吃飽」和「吃對」之間隔著一條馬里亞納海溝
四、會休息的人,才能掌控人生
正 文
一、為什麼有的人運動也減不了肥?
1.讓你的運動從「燃糖模式」變為「燃脂模式」
如果你最近見到樊老師,並且發現他瘦了,他一定會很開心地告訴你:「我這是跑步跑出來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從前的樊老師是個跑500米都會氣喘吁吁,出現心跳加速、噁心等不適症狀的人。
但是後來樊老師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達到了可以輕鬆地跑完6公里的水平。
是誰陪他度過了這段「逆襲時光」呢?那就是本期《作者光臨》的嘉賓、健身專家、《掌控》一書的作者——張展暉老師。
和很多人一樣,樊老師從前也很排斥跑步,覺得跑步很費力氣,卻很難減肥。
張展暉老師只用了一個概念便向樊老師解釋清楚了「干跑不瘦」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糖脂轉換點。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在剛開始運動、身體比較輕鬆時,我們消耗的是糖分。
而當身體越來越累、越來越難受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消耗脂肪,所以運動減肥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真相卻是恰恰相反的!
首先,每個人在能量消耗時,究竟消耗掉的是糖分還是脂肪,這取決於運動強度。
進行低強度運動時,人體以消耗脂肪為主,因為低強度有氧運動會增加肌肉中的脂肪分解酶。
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肌肉中的糖分分解酶會增加,人體消耗的是糖分。
高強度運動的燃脂率並不高,所以我們在跑步或進行其他健身運動時,應該控制心率,努力把糖脂轉換點後挪。
如果你已經跑了30公里,身體還是處於「燃脂模式」而不是「燃糖模式」,這不僅會有助於減肥,還會讓我們的運動更輕鬆、更容易產生滿足感和喜悅感。
2. 高強度運動讓你難以控制飲食
高強度運動的燃脂率不高,卻能夠消耗更多身體內的糖分,帶來的結果就是運動完之後人會更容易餓。
早年,張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也陷入過「強度大才能瘦」的坑:某企業的董事長練出了接近運動員的體能水平,但體重就是不降。
張老師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這位董事長經常覺得訓練太辛苦,很餓,如果吃大魚大肉等於白練,於是他把食物改為一大碗麵條,導致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分攝入量超標,因此他的體重才一直下不去。
美國有調查顯示,如果人們的運動強度太大,會比以前多吃30%的主食。
而且這種變化發生得無知無覺——你會很自然地在高強度運動後多給自己添飯。
強度越大,你吃得也會越多。
這就是很多人努力運動卻瘦不下來的原因。
二、「不會跑步」就拚命跑步,那是自虐
1.算出自己的運動強度,循序漸進
前面曾經說過,控制心率才能讓運動進入「燃脂模式」,那麼如何算出自己的心率呢?首先,要想準確測量心率,你應該有一個心率手錶或者心率手環。
網上有個常見的「卡式公式」:運動心率區間=[(220-年齡-晨間脈搏數)×(35%~55%)+晨間脈搏數]。
但是這個公式算出的是平均值,如果我們想算出更符合自己情況的「個性化結果」,你需要了解兩個數值。
最大心率和靜態心率。
首先是最大心率:在熱身後跑3次全力跑的800米,每次之間休息3分鐘,最後查看手錶,記下自己的最大心率。
然後是靜態心率:找一個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後站起來靜止一分鐘,這一分鐘內的心率就是你的靜態心率。
運動時,你可以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和靜態心率之間。
運動強度不是越強越好,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循序漸進,讓自己在「期待下一次」的狀態中越練越強。
用張展暉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你要先接受自己的慢,然後才能變快。
如果一上來就想追求快,等待你的只有受傷。
即使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人,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逐漸強化自己的肌肉。
千萬不要覺得身體有問題就該放棄運動,因為這樣會讓你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差。
2. 跑步姿勢是需要學習的!
「跑步需要學習嗎?這難道不是人類天生就會的技能嗎?」
答案是肯定的,跑步需要學習。
最容易讓身體受傷的不是籃球、足球、羽毛球,反而是跑步。
想想看,你在做這些球類運動時,身體是可以變換不同姿勢的,期間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停頓。
但是跑步呢?一個姿勢不停重複成千上萬遍!
很多人跑完步不僅沒有體會到「內啡肽快感」,反而是膝蓋疼、腳踝疼、髖關節疼……疼得再也不想跑第二次了。
你為什麼會疼呢?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學會正確的跑步姿勢,就開始拚命跑了。
怎樣才能用正確的姿勢跑步呢?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用重力跑步。
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人體在前傾超過22.5度時就會摔倒,而我們在「摔出去」的那一瞬間,速度是最大的。
我們如何利用這個原理呢?那就是跑步時不要用腳後跟蹬地,而是試著把身體前傾,即重心往前移,這樣你跑起來會更輕鬆。
博爾特可以被稱作飛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跑步時的前傾角度可以達到21.4度!
儘量前腳掌先落地。
這種落地方式會減少落地的衝擊力對骨骼和關節的傷害。
提高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力量,讓它們發揮協同減震的能力。
不要過度跨步,避免形成剪應力導致膝蓋受傷。
跑步時膝蓋要有一定的彎曲度,這樣才能在腳部落地時利用肌肉來緩解衝擊力。
不要用後腳蹬地,讓膝蓋繃得很直,這樣不僅會傷膝蓋、降低跑步速度,還會讓你的小腿越跑越粗。
成績好的馬拉松運動員,他們的小腿都是細長且緊實的。
提高步頻,即提高兩腳落地交替的速度。
雙腳離地時間越長,落地時造成的衝擊力也就越大,所以步頻越快,衝擊力越小。
最合適的速度大概是180步/分鐘。
3. 熱身會讓跑步效果更好
很多人並不重視跑步前的熱身運動,很有可能是你覺得這樣做比較「節省體力」,應該留著力氣一會兒跑步用才對。
所以很多人都會在熱身運動時偷懶,兩分鐘左右就完事,恨不得趕緊開始跑。
但事實是,熱身運動做得越好,你的運動表現才會越好。
如果熱身不充分,在跑至10~15分鐘左右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喘不上氣、渾身難受得想放棄。
還有很多人跑步時會「岔氣」,跑完了之後則會肌肉酸痛、膝蓋受傷……這都是不重視熱身導致的結果。
熱身不充分時,人體的大部分血液集中在內臟里,跑步「迫使」它們加速往四肢流,這才讓身體陷入很難受的狀態。
如果熱身充分,正式跑步時血液就已經均衡地分布在四肢里了,這時候,人的運動狀態就會特別好。
所以,熱身不是耗費體力,它是你運動的「神助攻」。
4. 選擇專業的裝備來保護身體
我們以冬季跑步為例,說說在選擇裝備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如果是在其他季節跑步,僅需依照天氣情況減少衣物即可。
(1)上裝選擇。
冬天跑步的穿著應該既保暖又排汗,所以上裝內層的衣服應該以「速干、排汗功能良好」為選擇標準。
如果沒有速幹這一標準,跑步時出的汗就會捂在身體和衣服之間的空隙里,跑步結束後,汗液迅速蒸發,身體溫度驟降,這樣很容易著涼感冒。
中層衣服應注意「保暖」,如果你在跑步前熱身充分,那麼即使在深冬,長袖T恤外加跑步馬甲也能滿足保暖需求。
冬季跑步很考驗意志力,對於生活在北方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有一件馬甲能夠鎖住體溫,我們就能舒適地跑下去。
馬甲的選擇有三個重點:輕質、保暖、透氣。
最外層的衣服應該注意的是「防水、防風」,最好能添加反光面料,這樣即使在光線昏暗處跑步也會更安全。
(2)下裝選擇。
下裝內層應儘量選擇緊身褲。
總體而言,質量好的緊身褲彈力更大、面料更薄、剪裁更合體、發光面料的使用超過50%。
外層選擇寬鬆的運動褲即可,這也是為了在熱身和訓練前後保溫,防止著涼。
一般在熱身後需要脫下外層運動褲,再開始正式跑步。
如果溫度特別低仍想堅持跑步,可以選擇訓練用的保暖褲。
(3)鞋子選擇。
首先要選擇平底的跑鞋,也就是前腳掌和後腳跟之間「零落差」,這樣跑步時就會以很自然的方式落地:從跖球部(腳趾和腳掌連接處)過度到腳掌再到腳後跟。
其他要點:分量輕、鞋頭保持適當的寬度、穿上以後腳趾有充分但不過分的活動空間。
三、「吃飽」和「吃對」之間隔著一條馬里亞納海溝
說完了如何跑步,我們接下來看看如何「好好吃飯」。
吃飯不應該只追求「吃飽」,更重要的是「吃對」。
是否能做到吃對,決定了我們能否苗條健康、精力充沛、身體素質佳。
1.我們吃碳水化合物太多,蛋白質太少
我們普遍認為,大魚大肉會讓身體發胖,導致各種慢性疾病。
但真相是否如此呢?
張展暉老師發現,同樣是胖,歐美人的體格是健壯的,更符合「結實」這個詞;而我們周圍的胖子都是松鬆軟軟的,身上的肉和QQ糖一樣。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異呢?答案是飲食習慣。
歐美人喜歡大量攝入蛋白質,所以更容易生成肌肉,屬於「蛋白質充分型健壯」。
我們國家的飲食看起來是大魚大肉,蛋白質也不少,但比起歐美人更習慣的煎和烤,中國人的紅燒、糖醋、油燜、干煸等烹飪方式會讓油脂攝入量嚴重超標,造成「油脂過剩型虛胖」。
很多人認為大魚大肉會發胖,所以改「吃素」了:麵條、粥、粗糧餅乾、全麥麵包……但這不是吃素,因為這些都是主食,屬於碳水化合物。
這麼吃下去會讓我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超標,對身體有害無益。
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的人有個特點:肚子特別大。
另外,除了大米白面等「主食」,出現在日常食譜中的馬鈴薯、紅薯、紫薯等薯類,蓮藕等澱粉類蔬菜,還有大部分水果等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2. 簡單易學的「211飲食法則」
飲食沒有絕對的好壞,但一定要做到適量。
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個簡單易學的「211飲食法則」:
「2」就是每餐要有兩個拳頭的蔬菜。
這兩拳頭的蔬菜不包括澱粉類蔬菜,而是綠色蔬菜。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蔬菜是性價比最高的天然維生素來源。
第一個「1」指的是每餐要攝入一個手掌厚的蛋白質,這裡推薦的是優質蛋白質。
比如乳製品、豆製品、雞蛋、紅瘦肉、魚蝦、雞胸肉等等。
第二個「1」則指的是一個拳頭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食。
碳水化合物是一種「吃少了會不開心,但吃多了又會讓自己不精神」的物質,一個拳頭的量剛剛好。
3. 你餓的原因,可能是太渴了
水是非常重要的物質,充足的水分會增加身體活力,提升皮膚和筋膜質量,保持肌肉和關節潤滑,還可以延緩衰老。
有一段時間流行一種說法,說是多喝水會對腎臟造成負擔,引起水中毒。
因為這件事,張展暉老師查了大量的資料,發現很少有人會因為大量喝水而對腎臟造成負擔,或者產生水中毒的現象,除非本身有腎臟疾病。
喝水太少甚至會讓你難以控制食慾!因為身體在飢餓和口渴時都會釋放「口乾」的信號,這時候人們很難判斷自己到底是渴了還是餓了。
你大吃一頓,很有可能是在拿食物中的水分來補充身體想要的水分。
所以不要等感覺到渴了再喝水,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對於控制飲食、控制體重都有幫助。
有個簡單的辦法可以判斷自己體內的水分是否充足,那就是觀察尿液的顏色。
如果尿液很清澈或者是檸檬色,說明身體水分處於正常範圍內;如果是深檸檬色或者蘋果汁的顏色,說明你處於脫水狀態,脫水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這時必須立即補充水分。
四、會休息的人,才能掌控人生
1.我們健身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想通過健身變瘦變美,練出誘人的馬甲線或人魚線,因此他們練得「很拚命」。
不管自己的身體條件如何,也不管前一晚是不是睡得很好,只是不停地給自己加大強度,結果練著練著就把自己練傷了。
前一晚睡眠不足,第二天做高強度運動會傷身,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免疫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人體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免疫力是最弱的,這就是很多人進行大強度的鍛鍊之後會發燒或生病的原因。
美國運動學會給出過「健康體適能」這個概念,即每天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工作和學習,有餘力享受休閒活動,還能積極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這個描述對於大多數現代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體能狀態。
能到達這種狀態,一個核心的要素就是「精力充沛」。
精力包括身、心兩個層面,可以包含體力、專注力、意志力等多個維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誰的體力充沛,專注力和意志力強,在競爭中勝出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所以我們健身運動、科學飲食的目的,都在於使自己變成一個精力充沛的人。
先掌控自己的身體,才能開啟不焦慮、不疲憊的人生。
說完了運動和飲食,實現精力充沛還有一條不可忽略的要素:休息。
2. 讓你恢復精力的好方法
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
那什麼才是休息呢?下班回家往床上一躺,開始刷手機、看美劇……這些絕對不叫休息,因為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讓疲憊的你更難產生困意。
如果睡前一直對著螢幕,熬到身體透支、無法支撐任何消耗才睡去,這樣即使睡醒之後,身體還是會感覺疲憊。
帶著疲憊開始日復一日的工作,身體當然會吃不消。
睡眠是最好的精力恢復法。
我們在睡前九十分鐘就應避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專家建議成年人應該保證每天八小時睡眠,也就是每周60小時左右的睡眠。
如果平時很難保證,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稍微補個覺,但不要超過總量太多。
工作日時也要儘量利用午休時間打個盹,時間在25分鐘左右為宜。
這裡還有一些讓你恢復精力的「充電法」:
散步。
散步在活動肢體的同時,可以讓身體得到積極的放鬆和休息,還可以增加大腦供血量,提高自己的創造性。
和朋友聚會聊天。
和朋友圍坐在桌子旁邊,小酌、吃菜、聊天……不帶任何功利心,也不要帶著任何業務壓力,只是閒談,這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
回到大自然中去。
親近自然能帶來的放鬆效果是深刻而長久的,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我們會比平時釋放出更多的笑容和能量。
如果實在沒時間,盯著大自然的圖片看個六分鐘,也能讓你的大腦得到明顯放鬆。
休假。
集中一段時間放假休息,對於消除壓力、補充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但休假時間不宜太長,7~10天比較適宜。
休假期間不要把日程排得太滿,也不要選擇刷劇、泡吧、打遊戲等等消耗注意力的活動
結 語
人生這場馬拉松,要走走停停才跑得好。
精力充沛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只要找對方法,誰都可以精力充沛地過一生。
不要總羨慕那些精力充沛的「別人」,從運動、飲食、休息等維度入手,找到自己的精力管理法,你也可以掌控身體,掌控自己的人生!
是什麼讓你既能hold住高強度工作,還有餘力享受生活?
1.讓你的運動從「燃糖模式」變為「燃脂模式」如果你最近見到樊老師,並且發現他瘦了,他一定會很開心地告訴你:「我這是跑步跑出來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從前的樊老師是個跑500米都會氣喘吁吁,出現心...
50歲開始跑步也不晚!掌握這些方法,你也能健康跑步
俗話說得好,跑者是不分年齡的!其實我跑步這麼多年,我也認識了很多跑步的朋友,有的人從20歲跑到60歲,有的人從30歲跑到50歲,也有的人從50歲才開始跑步!其實什麼時候開始跑步都不晚,就算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