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屎感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怎樣選擇一雙緩震優良的跑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文末處☟有選鞋課程)

如今跑者一談到跑鞋,往往就會用到一個特別搞笑的詞——踩屎感,踩到屎一定不是好的體驗,人人避之不及;

但跑鞋的踩屎感似乎是高逼格的代名詞,反倒是沒有踩屎感的跑鞋不是一雙好跑鞋。

從字面理解,所謂「踩屎感」就是指踩下去軟軟的,腳感很舒服,甚至模糊了腳與地面之間的感覺。

「踩屎感」的本質就是鞋的緩震性能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踩屎感

一、緩震是跑鞋最核心的功能之一

在跑步過程中,腳每次著地會對地面形成2-3倍體重的作用力,此時地面會形成相等的、反方向的力。

現代人類基本上已經不太可能赤腳跑步,鞋,尤其是跑鞋的發明,在避免赤腳走跑產生外傷的同時,緩衝地面衝擊力成為其最基本的功能。

跑鞋中底都是由彈性材料構成,這些彈性材料在受壓之後會產生形變,而當壓力去除之後,又可以恢復原有形狀,所以雖然著地時人體會受到2-3倍體重衝擊力的作用。

但正是由於跑鞋中底的緩震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緩衝一部分衝擊力;

這樣就有效避免人體肌肉、關節受到較大衝擊力作用,對於大部分跑者採用的腳跟著地而言,跑鞋的緩震對於緩衝著地時的震盪衝擊是至關重要的。

藉助鞋底夾層的彈性材料,跑鞋就能夠實現緩震功能,只不過中底有厚有薄,材料性能各有不同,緩震程度各不相同。

馬拉松競速鞋通常為了達到最大程度輕量化,中底緩震材料應用偏少,適合精英跑者,而普通訓練跑鞋為了充分緩震,中底較厚,能充分緩震,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重量不輕。

當然,為了又緩震又輕量化,各大跑鞋廠家在中底材料上可謂絞盡腦汁,研發了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緩震材料。

目前,中底材料的趨勢是不斷加大厚度從而實現充分緩震,但同時重量卻變得越來越輕;

總體而言,其實從本質上說,所有跑鞋都可以稱其為緩震型跑鞋,不存在沒有緩震功能的跑鞋,只不過緩震功能強弱不同罷了。

二、材料技術是決定跑鞋緩震性能的關鍵

跑鞋的中底材料是決定一雙跑鞋緩震性能的核心,國內外各大鞋廠使出渾身解數,就是在中底材料上不斷實現技術創新。

美國第一專業跑鞋品牌布魯克斯(Brooks)最早將發泡EVA材料應用於跑鞋中底,而現在幾乎所有運動鞋都廣泛用發泡EVA做為緩震層。

此外,Brooks還擁有液體緩衝技術等大量專利。

Brooks目前最核心的技術是DNA緩震,該技術的前身是1989年發明的Hydro-Flow液體緩衝,早期Brooks跑鞋中普遍使用了液體油包作為液體緩震材料;

由於油包存在耐久性問題,因此Brooks目前更換成了類似流體但又不是液體的材料製作緩震材料。

儘管EVA材料性能良好,特別適用於跑鞋,但其同樣存在先天缺陷,一雙EVA中底的跑鞋在跑上一定的里程之後,緩衝性能就會明顯下降,帶來的直觀感覺是腳感變得變硬;

這是因為EVA在經過反覆踩踏之後,泡沫中的空氣被擠出去了,這樣一來,就會導致EVA無法恢復到原來形狀,緩衝性能自然大幅下降。

所以,研發新型材料,比如PU(含TPU),或者將EVA、TPU與其他材料經過合成改造,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名稱複雜炫酷的中底材料,這些材料就具備了既能緩衝又能回彈的良好性能。

穿過阿迪達斯Boost系列跑鞋的跑者都知道,其中底有明顯顆粒感,感覺像泡沫,沒錯,Boost的前身就是Infinergy 發泡微球,是由TPU原料顆粒發泡製成。

Boost材料是由德國著名化工企業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研發,巴斯夫的材料專家一直為同為德國企業的阿迪達斯提供技術支持。

最終,阿迪達斯公司採用巴斯夫全新發泡微球Infinergy研製出了具有卓越彈性和減震特性的Boost系列跑鞋,Boost系列跑鞋一賣就是好多年。

Infinergy主要由發泡熱塑性聚氨酯 (E-TPU) 構成,經過加壓加熱預處理後,原來5毫米大小的顆粒可以像爆米花一樣膨脹。

在這個過程中,內含微型密閉氣泡的橢圓形微球的體積將增大10倍。

這些密閉氣泡能夠賦予發泡微球以優異的彈性和需要的回彈效果。

每隻阿迪達斯跑鞋中含有 2500 顆泡沫微球,組合起來就能提供比較強大的彈性和緩震功能。

發泡微球在壓縮力比如著地衝擊作用之下,可以最多壓縮至原來一半大小。

這對於足部減震非常重要。

而壓縮力消失後,泡沫可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就是所謂的回彈。

中底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吸收能量,然後將很大一部分能量反饋給跑步者。

有人形容Infinergy發泡微球類似可以儲存能量的膠囊;

而耐克近兩年大熱的zoomX宣稱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中底材料,zoomX首先非常輕量化,密度很小,這是耐克不斷推陳出新的基礎,從4%到NEXT%,都是沿用的zoomX技術;

因為輕量化使其在設計上空間很大,哪怕增加一點厚度,也不會明顯影響其重量,其次zoomX具有高緩震性能和高回彈力。

但zoomX被人詬病的就是穿著幾次,中底表面上有褶皺就十分明顯,有人因此認為其性能衰減較為厲害,認為這是耐久性不行的標誌。

但也有人解釋解釋中底褶皺和耐久性沒有直接聯繫,褶皺和中底表面的處理方式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中底本身偏軟導致的。

而亞瑟士(Asics)在中底緩震材料上最具標誌性的技術就是1980年發明的GEL膠,直到今天,矽膠減震一直是ASICS的賣點。

Asics在1992年被指定為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慢跑鞋贊助商,出盡了風頭,從此以後,跑鞋之王的地位便奠定了。

1994年,ASICS更是推出了經典的KAYANO系列,KAYANO的輝煌延續至今,成為Asics賣得最好的跑鞋系列之一。

其GEL膠在其多款跑鞋中廣泛採用。

KAYANO以極其緩震著稱,但由於其材料應用複雜,所以其重量較重的問題也廣受詬病。

三、除了材料減震,結構減震也大行其道

除了在材料科技上充分達到緩震以外,換一個思路,能不能從結構設計方面來實現緩震回彈呢?

這樣從結構和材料兩方面入手,也許比只是單一思路能更好地提升跑鞋的緩震性能。

美津龍旗下WAVE PROPHECY系列已經推出第八代跑鞋WAVE PROPHECY 8,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底構造非常奇特,這種設計就是典型的在外觀設計上進行結構緩震。

通過空洞設計,達到利用結構壓縮來實現緩震性能。

而On這個新興運動品牌源自瑞士,2010年誕生於蘇黎世,到2019年為止,已經度過了9個年頭,如今On在全球受到超過50個國家、數百萬跑者的喜愛與信賴。

On所有鞋款均搭載高適應性橡膠Cloud模塊,在足部著陸時,通過水平和垂直雙重作用力,帶來物理緩震體驗。

On跑鞋同樣是結構緩震的代表。

我們可以發現美津龍和On跑鞋在結構設計上雖有不同,但設計思路卻是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設計了鏤空中底,發揮材料壓縮形變來實現緩震。

四、如何判斷跑鞋緩震性能

講了那麼多跑鞋緩震技術,那麼如何判斷你的跑鞋的緩震性能呢?

有一個簡便方法是這樣的:

握住鞋跟將鞋立起來,然後彎折鞋頭位置。

如果彎折性很好,往往代表跑鞋緩震越好;

如果無法彎折或者彎折困難,則代表跑鞋硬度較大,回彈相當可能會更好一些。

當然,隨著跑鞋科技不斷發展,這種純粹以彎折代表緩震的評價方式可能也存在問題,比如Nike Zoom Vaporfly 4和NEXT%跑鞋中加入了碳板技術;

由於碳板存在,導致其很難彎折鞋底,這樣就可以有效促進回彈,但這並不表明這兩款網紅跑鞋緩震性能不好,恰恰相反其ZoomX材料越用越厚,其目的保證在具有充分回彈的同時,還能保證足夠的緩震。

五、總結

踩屎感是種什麼感覺,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有人說踩屎感很好,也有人說踩屎感模糊了腳與地面的感覺,降低了腳的本體感受,不見得越軟越好。

其實如果真的踩到大便,剛開始你會發現很軟,然後你一看自己腳踩到大便,往往會立即跳起來,這就是所謂回彈;

緩震與回彈是什麼關係,緩震和回彈是不是矛盾的呢?

請關注慧跑下一篇跑鞋文章。

鞋好不好,只有腳知道,大多數人都過於關注跑鞋的功能,而忽視了跑鞋的舒適性。

一雙跑鞋首先要穿著舒適,其次才是功能方面的考慮。

跑鞋不合適、傷膝傷腳踝,如果穿不對不僅會增加能量的消耗,還會引起腰痛、膝痛、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起水泡和黑指甲等問題,甚至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但如何選鞋,眾說紛紜,特別是存在扁平足或者高足弓的跑友,更是在選鞋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擾,除了看跑鞋的外觀和功能,你真的會挑選跑鞋嗎?

跑步運動研習社邀請《無傷跑法》作者,慧跑總教練——鄭家軒為你精心打造如何選跑鞋?只需這7步!(跑步裝備系列課程)

詳解:跑鞋與傷痛的關係

一站式:為你解決選鞋的困擾

幫助:你預防、減輕傷痛,挑選合適的跑鞋

科學專業,真人示範

《無傷跑法》作者鄭家軒親身示範

通俗易懂,詳細剖析

沒有難懂的專業名詞,講解細緻,0基礎也能看懂;

系統科學的課程內容,消除傷痛隱患

● 針對亞洲人群的腳部特徵,總結出3種不同腳型可套用的選鞋方法;

● 定位不同跑者類型,提煉出適合不同類型跑者的跑鞋類別;

● 確認合適尺寸的3個原則,幫你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大小的跑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跑步小白必修的六大緩震科技跑鞋

在運動逐漸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時代背景下,跑鞋的性能越發引起大眾的重視:從注重性價比到外觀設計,再到科技層面的內容,人們對於跑鞋的認知不斷深入,而如果想真正認識一雙跑鞋,還得從它的緩震性能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