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跑鞋品牌中底科技的運用及其發展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底是決定一雙運動跑鞋好壞的關鍵,但跑鞋的中底是哪裡?

接觸地面的這層是外底,而在外底和鞋身之間的這層夾心就是中底,厚度在1-2cm左右,擔負著緩衝地面震動的作用。

因為奔跑時地面傳遞給身體的震動是步行的8倍

中底算是跑鞋的心臟,一雙慢跑鞋的性能和價格如何,中底至少決定了60%。

假如沒有中底,跑步時的震動源源不斷地作用於你的身體,造成各種運動傷害。

又有多少條腿要被跑殘!

人類的各種高科技被開發出來運用到中底上,什麼XX系統、XX材料、XX設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方設法把震動消減、轉移,讓你舒服安全地跑步。

如今每個品牌都會有自己獨家的減震科技,而每家的技術和原理又不盡相同。

那麼,各大跑鞋品牌的當紅中底科技究竟有啥厲害之處?

一、ASICS

跑鞋之王Asics有著無數引以為傲的專利跑鞋科技,首先就是GEL膠,這種GEL是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物質,當年生雞蛋由十幾米落到2厘米GEL膠上沒碎的神實驗也是炫酷吊炸天, 中底加入GEL膠吸震材料,可以完美吸收落地產生的衝擊力。

1、GEL

跑鞋之王Asics有著無數引以為傲的專利跑鞋科技,首先就是GEL膠,這種GEL是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物質,當年生雞蛋由十幾米落到2厘米GEL膠上沒碎的神實驗也是炫酷吊炸天, 中底加入GEL膠吸震材料,可以完美吸收落地產生的衝擊力。

2、SPEVA

大部分跑鞋中底材料使用的是EVA或者PU之類的發泡橡膠,而SPEVA是一種非常輕的中底材料,彈性好重量輕,比常規EVA重量減輕了35%。

它的特點是具有優秀的緩衝和反彈性,經過長期的跑步戰鬥後也不易塌陷。

3、Solyte

Solyte比SPEVA還!要!輕!通過對傳統EVA分子結構重組而成,但性能甩了EVA幾條街。

緩衝性好,不過反彈力較SPEVA弱一丟丟,這也是Solyte沒能將SPEVA完全淘汰的原因。

FLUIDRIDEFLUIDRIDE是較多用在Asics次頂級和頂級系列裡的中底科技,簡單來說就是把SPEVA和Solyte結合起來雙管齊下。

高反彈材料+超輕量材料的組合既輕量又保證了緩衝性。

使用這種中底材質的跑鞋基本都是達到了專業訓練級別,適合於較高強度的跑者。

二、MIZUNO

1、WAVE

WAVE減震科技可以稱得上是美津濃的看家本事了。

1997年,美津濃推出WAVE減震技術之後,迅速人氣暴漲,一腳邁進精英跑鞋的行列。

Mizuno WAVE是指美津濃大底和中底中間的波浪形狀插入片,利用波浪形狀將衝擊力分散吸震,減輕腳步上下方向的負擔,而Z字形的曲折形狀可以防止橫向移位,更具穩定性。

2、U4ic

Mizuno從前一直以來使用其特有的AP+材料作為中底材質,但因此也一直停滯不前,直到U4ic的誕生。

它是一種獨特的複合中底材料,性能和效果與ap+相似,但重量更輕,比AP+輕30%並擁有同樣出眾緩震力。

三、NIKE

1、Lunarlon

Nike Lunarlon的「靈感來源於走在月球上的太空人」,通過一種類似材料摺疊回彈的原理設計出了這款顛覆傳統的中底技術。

這是一種柔軟、超輕又極具彈力的泡棉,通常包覆於Phylon泡綿中作為跑鞋中底。

比傳統的Phylon泡沫材料要輕30%,並且更加地柔軟而富有彈性。

Lunarlon可以通過不同區域不同密度的褶皺將外部的衝擊更平均地分配到整個足底,而減少了局部衝擊可能引起的傷害。

2、AIR ZOOM源於Nike1995年研製並推出的新類型氣墊。

是一款裝有織物芯體且外表扁平的氣墊,芯體的材料一般是尼龍三維立體織物。

這種織物分上下兩層,中間有緻密的縱向纖維連接,將織物的上下兩層各連接到氣室的上下內壁,通過氣體的特性和纖維的延伸性能提供更加靈敏、快速的反應。

3、AIR MAX

這個是NIKE AIR的升級版本,誕生於1987年。

以高壓方式將NIKE AIR灌入一個堅韌的合成橡膠層內。

這個堅韌的合成橡膠層由Pebax外殼環繞並支撐,氣墊中的氣體不會因為外來的衝擊力而流失。

除了AIR本身的氣墊減震外,還有一個結構減震的效果,能提供更多的減震能力,主要用於中底。

四、ADIDAS

1、Boost

這款外觀如同泡沫的鞋底,如今已經占據了阿迪跑鞋的半壁江山。

Boost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材料升級,可以說是對傳統運動鞋中底材料和設計的一種徹底改變。

Boost是什麼呢?用一個形象化的場景來簡單解釋Boost材料的形成:將高硬度的TPU材料放在高壓鍋里像爆米花一樣爆出的顆粒就是Boost。

Boost既吸收了TPU的強韌又加入了發泡材質獨有的高回彈力,因此相比傳統的EVA中底,Boost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更加彈力十足。

跑鞋中底科技的變遷

一雙跑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中底。

人們運用各種高科技到中底上,就是為了減少衝擊,讓人更舒適、安全的跑步。

現在,各運動品牌鞋款的中底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技術和原理各不相同,速爾君就帶著大家對中底做一個初步的了解,也許對你選擇跑鞋可以提供幫助。

跑鞋中底科技的發展總的來說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上世紀20年代-70年代中期。

這個時期包含了鬼冢虎(ASICS前身)、Nike等的發家史以及跑鞋中底材質的誕生。

1920年,七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克拉倫斯·德瑪說他腳上的鞋子是正宗跑鞋,於是,這款乳膠大底純皮面的鞋子就成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跑鞋。

這時候的跑鞋是沒有中底的。

1950年,鬼冢虎公司成立,他們家的Tiger鞋子採用全新橡膠配方,緩震性能好,專業運動員都愛穿,1964年東京奧運會,穿Tiger鞋子的運動員獲得了46塊獎牌,70年代甚至有70%的著名運動員都穿Tiger鞋子。

60年代,Nike創始人鮑爾曼設計了阿甘鞋Cortez,展現了非凡的設計天賦,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

直到1975年,EVA中底技術開始在運動鞋上使用,中底科技誕生。

第二階段:

上世紀80年代-現在。

這個時期是跑鞋中底科技的爆發期。

EVA中底技術採用後,各大品牌商在這個材料的運用上不斷推陳出新。

先來看看Nike(耐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氣墊了,鉤子的氣墊技術覆蓋旗下各類運動鞋。

氣墊主要有幾種:

Air-sole:最基本的氣墊,有全掌、半掌、3/4長等,現在主要用在低端和復刻鞋中;

Air max:和Air-sole原理相似,但氣壓更大、氣量更足,開窗設計,是Nike非常成熟的氣墊科技;

Zoom:屬於Nike氣墊家族的頂級科技,zoom內部加入彈性纖維,發力迅速,減震反饋效果更好,多用於Nike高端鞋款。

除了氣墊科技,Nike的材料減震科技還有Lunarlon科技,Lunarlon加飛線的組合幾乎就是現在Nike跑鞋的代表,只是由於材料特性所限,Lunarlon不大耐用,制約了其更大的發展空間。

adidas(阿迪達斯)主要是adiPRENE和adiPRENE+科技。

adiPRENE減震技術主要用於後跟減震,使人落地平穩,不會晃動,adiPRENE+則是高彈性技術,用於前掌,有利於迅速啟動。

還有就是現在最火的BOOST科技,三年前白色「爆米花」席捲全球,創造了「史上最強跑鞋」的營銷神話,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另外一項就是Bounce中底,Bounce前身是A3,是當年adidas對抗Nike shox的中底減震技術,現在adidas主打的跑鞋之一就是alphaBOUNCE。

再來看看ASICS(亞瑟士)。

最初ASICS也是採用普通EVA材質,接著改進為SpEVA,更輕,彈性也更好,後來發展成Solyte中底,比SpEVA更加輕量,不過壽命也偏短,ASICS後來的FluidRide雙中底結構,就是SpEVA和Solyte的結合,兼顧使用壽命和輕量。

2016年,ASICS推出全新的FlyteFoam中底科技,比FluidRide更輕,緩震性更好,這也是目前ASICS主打的中底科技,並運用到各大跑鞋系列中。

當然,說ASICS就不得不提到1980年發明的GEL緩震膠,成為其雄霸天下的獨門絕技。

複合型中底結合GEL膠,帶來絕佳的跑步體驗。

1994年推出的「跑鞋之王」kayano系列更是此類高科技跑鞋的代表。

迪卡儂旗下的跑步裝備Kalenji(快羚徑)從2003年開始,一直使用CS的減震技術,到了2014年,Kalenji啟用全新科技「K-RING」減震環,亦是一種不錯的創新。

Saucony(聖康尼)也是把強力泡棉材料和減震科技結合,EVERUN中底緩衝性比普通EVA高3倍,獨有的GRID緩震系統根據不同韌度彈性提供不同的穩定性能。

Brooks(布魯克斯)採用環保可快速降解的中底材質BioMoGo,結合superDNA緩震系統,保證緩震性和腳型貼合,帶來最舒適的腳感。

Mizuno(美津濃)中底科技則是U4IC,也是一種改良的高性能EVA,輕量、緩震優秀,再結合Wave減震技術,使其成為性能口碑俱佳的品牌。

New Balance(新百倫)現在主打的是Rev-Lite輕量緩震中底科技,輕量緩震,比較有代表性是VAZEE疾風系列跑鞋。

第三階段:未來,已經到來

2017年5月6日,Nike的Breaking2計劃噱頭十足,將馬拉松世界記錄提升了2分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挑戰者戰靴——Zoom Vaporfly Elite跑鞋,結合空氣力學與全新技術,搭載最新黑科技ZoomX中底,讓世人提前感受未來科技。

ZoomX中底採用Pebax材料,重量極輕,只有Cushlon的三分之一,而且緩震效果更好,能量反饋甚至達到85%,我們熟知的adidas的 BOOST只有70%。

而且ZoomX內部嵌有全掌的碳纖維板,結合幾何構造的鞋型,提升了力量引導,降低能量損耗。

2015年,adidas就在德國開設了第一家快速工廠(SPEEDFACTORY),2017年第二家快速工廠在亞特蘭大開設。

掃描3D足型、鞋子完全量身定做的時代即將到來,2017年秋冬,adidas的5000雙帶有3D列印鞋底夾層的Futurecraft 4D跑鞋開售。

UA的Architect

歐特克在去年推出了這款Autodesk Within軟體,能通過一種優化的引擎獲取輸入參數——比如要求的重量、最大應力和耐用性等 ——隨後生成帶有「可變密度晶格結構和表面外觀」的設計。

在經過多次修改後,歐特克終於為Under Armour帶來了適合於運動員的最佳設計。

每個品牌都會有自己獨家的減震科技,在這個急速發展的時代,誰能在這個緩震科技中獲得市場的青睞,讓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編輯此文是出於欣賞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人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