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什麼事情是你當了領導才恍然大悟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個人對這個體會感觸非常深,我分享三點吧!
在上司沒有做出任何決定之前,你一定要充分討論並反饋一線的信息給上司,在上司做完決定後,除非你離職,否則你只能按上班要求的去做!
我相信有人做下屬的時候,敢怒不敢「言」:在領導面前,領導諮詢其意見的時候,總是不坑聲、不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為領導找他商量無非就是已經做了決定,只是假裝一下問他的意見。
到上司直接做完決定,把任務標準一公布,自己就提出來這個不行,那個做不了,反正就是有藉口多多,就算不在上司面前講,就會在私底下抱怨,那麼慢慢地變成負能量的員工,並且執行起來效率打折。
該員工
隱形的管理成本挺高的,管理者也頭疼:既要完成上面訂的任務,事情的進度又拖得延後了,在多次一對一溝通、輔導後,還是不行,就會考慮辭退該員工。
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領導在給他穿小鞋、故意刁難他,站在領導的角度看,辭退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公司的目標要完成,自己也要對其它做得不錯的下屬負責,不能讓這些人破壞了整個團隊的氛圍。
所以在領導諮詢你意見的時候,你應該站在他看不到的角度來給他反饋,並且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不要光提問題,還要給解決辦法,既要改變領導的想法,加入更落地的措施去做,又要提出來,給領導補全他的信息,能做出高效的決策,做完決策後就按商量好的去執行,拿到市場的數據再反饋給上司,爭取調整執行行為與標準。
作為上司,你要做的是以員工為本,尊重下屬,幫助下屬成功,只有不斷地利他,才有可能得到心中所想的團隊目標。
很多人認為當領導就是當官,在他們面前要有威信,必須要讓下屬聽話照做,不允許反駁,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當管理者,要像對待客戶一樣,對待你的下屬,尊重他們,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給方法、給資源、鼓勵他們實現每個人的績效。
對於他們來說,你既是上司,要檢查他們的工作進度,並且提出高要求的標準,讓他們保持進步,更是一起共同進退的合作夥伴:贏我們一起贏,輸我們拚死相救,大家互相幫忙,把損失降到最低,要融為一個整體。
只有這樣不斷地利他,激發他們動力、潛能,在工作中鍛鍊能力,才會有可能完成你的團隊目標,僅靠權力去統治、鞭策的管理方法起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當管理者實質上就是要主動打破自己,主動去擁抱變化,要站在員工前面去改變他們的工作方向或工作方式,目的就是為了讓企業持續地活下去。
很多員工認為領導善變,今天這樣的工作標準,過幾個月又改了,再過幾個月又改了,員工無所適從:你還要我怎樣?
很多時候,讓企業持續地活下去,是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成功案例可參考,它更多是摸著石頭過河——要自己不斷地多方面去探索與嘗試,小步快跑,在折騰中找到方向、機會和前景,從而進一步去推進。
所以在你當管理者後,你要做的不是把原來的模式守住,然後降成本,提升效益,而是要敢去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和模式,主動跟上公司調整的方向,在折騰中去探索,很多時候就不要問,先去做執行,在執行中調整自己的計劃、行為,爭取探索中有意義的目標。
為什麼要變?就是為了在以後,企業可以在競爭中持續保持優勢,不落敗,能活下去。
管理者應當斷則斷,要有比普通人更理性,要有情感強度!
大白話就是在面臨企業一些重要選擇時,要以企業以後的根本為考慮,考慮公司的利益和未來發展,而不是看重與人的感情、親情,或者是對一些人員的辭退猶豫不決:辭退覺得自己太不講道義了,但不辭退他又阻礙了組織的發展和目標的達到,要不再觀察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那麼多感情用事,更多的是要當斷則斷,拿不到預期結果的、與團隊文化不相附的,統統要請他們走人,並且要快刀斬亂麻,讓企業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讓項目進度和目標能持續地向前推進,你是從大局考慮出發,而不是個人之間的情義。
先寫到這些吧,有機會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