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聶跑法】跑步所需的體能該如何積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小聶教練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喜歡跑步的目的是什麼?
對大眾跑友而言,跑步是服務於我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而追求健康生活的方式不止是跑步。
當然,跑步是培養健康生活的最佳選擇之一。
因此,我們不要為了跑步而跑步。
很多跑友,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自從開始跑步以後,就把跑步作為一種滿足虛榮心的方式。
能力強的,容易自大;能力弱的,就拚命追趕。
比跑量,比配速,不惜透支自己的體能,甚至傷痕累累。
何必呢?
我對體能積累的態度永遠都是讓時間來安排。
耐心和堅持。
從運動生物學的原理來解讀,每一個線粒體的形成,至少需要7天的時間,在肌肉存儲參與代謝供能,4-7天一個循環,代謝和恢復再生。
也就是說,你這個周一進行有氧基礎慢跑形成的線粒體,會在下周一以後儲存在你的肌肉裡面發揮作用,而進入身體4天以後,會自然代謝掉。
因此,我們儘量保持不要超過3天停止運動,保持體能就是這樣原因,否則會很明顯感覺體能的下降。
所以,耐心和堅持非常重要。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方式,對體能的提升毫無意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體經過運動後,肌肉細胞創傷再恢復的過程也是需要時間的,24-72個小時是一個合理的恢復過程,基於每次的運動強度來衡定。
如果運動強度過大,或得不到足夠的時間恢復,那麼肌肉細胞,或是心肌功能就得不到足夠的恢復調整,這樣對身體也是極大的傷害。
對跑步而言,有氧能力是重中之重。
而積累有氧能力需要大量的時間。
3-5年才是基礎期,5-8年是進階強化階段,而8-12年才步入有氧能力的成熟期。
在專業隊里有個說法,沒有40000公里的慢跑積累,不能去考慮出成績,所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所熟知的大連海之星跑團的深海團長,年近60的老兵,自感覺身體狀態出現問題以後開始跑步,經過7年多的慢跑積累,才在2015年5月挑戰首個全馬。
成績是430,然後,他基本每天堅持10公里的慢跑,630配速,在大連林海路,風雨不改。
一直到今天,他的全馬PB已經達到316了。
記得2016年當時他還在342的時候我對他說;團長你只要調整一下動作,跑進330是很簡單的事情。
他以為我讓他加大訓練強度,對我說,別累死我這副老骨頭。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有氧能力積累,然後自然不斷PB的現象。
作為業餘大眾跑者,我從來就不建議去追求運動成績。
我們只要記住自己跑步的目的是什麼就可以,健康才是跑步的目的,而不是成績。
只不過,當我們遵循一個自然科學原理去跑步,成績是自然而然的。
時間的積累非常重要。
到目前為止,除了對動作的體驗,我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一堂以提高體能為目的的間歇訓練課。
包括對學員的訓練計劃,除了在賽前8周開始進行一些專項的乳酸閾值跑,我也不會安排高強度的間歇訓練。
我倡導以技術為核心的訓練原則,其實是對體能積累過程中,提高效率的最佳做法。
而且,在訓練營的訓練狀況,結合我自己的體驗,練習技術動作的過程,也是體能積累提升的過程,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當我們的技術動作掌握得越好,體能提升也是最快的。
牛哥和老葉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基於動作的越發熟練,相繼跑出了半馬129,127的個人PB。
我不是不懂體能訓練,只是我採取的是一種遵循自然,讓身體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提高體能,用時間去代替強度的方式。
我知道有部分跑友為了在短期內達成某個目標,刻意加大訓練量,每個月的跑量超過500公里,大量的間歇訓練都是常事。
不可否認,這樣的方式在某個階段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樣的方式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巨大的,無論從身體機能和精神力來說,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所帶來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負面的例子就不說了,發生在我朋友圈的就有很多代表性的真人真事。
很多人理解小聶跑法,會非常表面底理解為僅僅是一個技術動作的概念。
其實,我所倡導的小聶跑法,更多的是一種心法,是一個跑步態度和人生哲學。
在物色小聶跑法代言人的時候,我諮詢一名半馬只有244成績的學員,問他有沒有興趣,他非常詫異,說我跑得很慢呀,能行嗎?我對他說:我需要的不是跑步成績,而是你對待跑步的態度,你能完成半馬,比我全馬跑進256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僅此而已。
總結一下,體能的積累需要時間,以循序漸進的原則就可以。
放鬆心態,擁抱健康。
【歡迎關注「穀子李0411」,微信搜索「小聶跑法」微信公眾號,關注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