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TIDE國際教師發展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5月26日,由頂思TopSchools主辦,北京海淀凱文學校承辦的首屆TIDE國際教師發展大會順利開幕,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得到了國際文憑組織IBO、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CAIE、亞洲協會國際教育中心等多方支持。

會上,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CL)、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廣東外國語大學和眾多知名國際學校的近50名重磅嘉賓以及500多名一線國際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就世界教育創新與變革浪潮下國際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未來發展課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合影

TIDE國際教師發展大會以「育建未來——國際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旨,以國際教育融合實踐的分享為核心,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討論學科專題分論壇多元化的工作坊等豐富的形式,為參會教師們提供更多學習與交流的空間。

隨著我國經濟軟實力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教育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迅猛發展。

根據頂思數據,截至2017年10月,中國使用國際課程的學校數量達到987家,平均在校生人數300人,在校生總人數超過28萬人

目前已有60多所學校宣布將在2018年9月開學,預計到2018年底,國內國際學校數量將達到1100所。

從千軍萬馬過高考這個獨木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把孩子送到國際化學校接受更加個性化和非傳統的教育,這也說明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教育理念的變化必將引起對高品質學校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國際化學校的發展也受到了人才短缺和培訓資源匱乏等阻礙。

推進多元化優質教育發展,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理解課程,不僅對學生適應未來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戰,也對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包括語言運用能力、進行跨文化學術交流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

在世界教育創新與變革浪潮的衝擊下,如何建設一支兼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具有國際素養的好老師隊伍,是規範和鼓勵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重要議題。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致辭。

王校長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觀點:

「國際學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存在絕對的「國際教育」,教育一定要立足於服務本國教育的發展,同時將國際課程進行一些本土化的調整;

無論是學習哪國的教育課程,我們都要深刻地理解每一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活動設計背後的動機,這樣才能做好自己的教學創新;

作為國際學校的老師,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跨文化的角度去深刻地思考、領會教育。

王校長表示,希望大家可以帶著希望參加大會,帶著更多的思考和問題離開,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成長。

同時,也希望中國的國際教育能夠健康發展,興旺發達。

主旨演講中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教育顧問Liz Taylor首先上台發表演講「我們應如何打造自己的21世紀新教師」。

Liz教授提出當前教師和學習者面對的三大挑戰——「change」、「complexity」、「interrelationship」。

我們面臨這麼多的挑戰和困難,應該如何培養傑出的教師呢?Liz教師分享了國外的最新研究,提出21世紀教師應有的標準,以及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如何幫助教師成長。

接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交流處處長王燕女士發表了「國際教育視野下的核心素養培養與評估」演講,分享她在多年工作經驗中的所學和所思,以及在三次國際組織和項目的工作中所看到國際核心素養。

王燕女士認為基於素養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並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

最後她還與大家共同探討了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的教育素養框架。

亞洲協會副會長&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在核心素養主題下也分享了他的演講——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的全球素養教學

Jackson以自己的高中學校的故事為引,指出學校的教育對所有人的發展至關重要,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安全,讓每個學生享受公平,優質教育的機會。

Jackson認為教育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訴人們接受不同的事物,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下,培養學生的全球素養,使得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對全球性問題的觀點。

頂思聯合創始人徐康樂女士與大家共同討論了國際學校中的課程創新發展,並借用Scott Berkin在《Myths of Innovation》一書中提到的創新的十大「迷思」將大家引入創新的課堂。

此外,主辦方頂思TopSchools現場發布了《2018國際學校課程創新報告》的部分內容,結合對國際學校的定性走訪和定量問卷,分析了國際學校在教學理念、評估方式、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科技應用和管理體制等維度的創新特徵,並與參會嘉賓共同探討構建學校課程創新指數的相關指標,讓更多的人了解創新的過程是怎樣的。

最後,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教育顧問Liz Taylor亞洲協會副會長&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交流處處長王燕女士薈同學校深圳校區校長沈獻章以及頂思聯合創始人徐康樂女士共同參與了以「如果設計一個學校創新指數,應該有哪些重要指標?」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

如何量化創新的指標?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評估?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四位嘉賓一一為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心得與經驗。

Liz Taylor與Anthony Jackson提到了目前教育創新的現狀,以及學校各方應如何努力培養教師隊伍,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

王燕女士認為創新一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要有創造性的工作來實現創新。

不管什麼樣的課程,對學生來說要容易學習、喜歡學習以及有效學習。

沈獻章校長也向大家介紹了薈同學校在中西課程融合中不同方面的創新。

26日下午,四大分論壇,三組平行工作坊順利開展,本次論壇話題涵蓋語言教學、數學與科學、人文社科、職業技能等方面,3組平行工作坊涉及全球素養、STEAM項目教學、雙語教育理解、教練式領導力等國際教育熱點。

語言與教學分論壇

數學與科學分論壇

人文社科分論壇

職業技能分論壇

工作坊1:培養具有全球素養的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課堂實踐

工作坊2:小創意、大改變 - 如何進行STEAM項目制教學實踐

工作坊3:關於雙語教育理解的認知升級

工作坊4:顛覆人才管理的教練式領導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