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與健美運動員,訓練一年,為何差距這麼大?羅尼給出了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健身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健身為樂趣的人群,即普通健身人群;另外一種是以健美為職業的人群,即職業健美運動員。

兩類不同的人群都進行著健身健美運動,但是為什麼體型上會出現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兩者之間的差異。

明確一點:健身與健美是兩種不同的運動

普通人進行的運動稱之為健身,也可以理解為強身健體,不追求極致的肌肉(有些人也會追求大肌肉),目標是更好看有型。

健美運動員進行的運動稱之為健美,一種會使用藥物來輔助的競技運動,追求極致的肌肉維度與美感(在普通人看來這簡直無法理喻)。

所以,健美是健身發展的極端一面,兩者本是同源卻又不一樣。

一起來看看具體的差異(即是普通人與健美運動員的差異,也是健身與健美的差異)!

基因和藥物

基因,人類長時間進化的趨勢是:更少的肌肉。

所以很多人的肌肉很難生長或者很少,這就是普通健身愛好者。

但是很多職業健美運動員,他們的健美基因非常優良,通俗來說就是,隨便練練就能長肌肉。

而決定這一差異的根源就在於肌肉生長抑制素。

這一激素水越低,肌肉越容易生長。

舉個例子,健美皇帝羅尼·庫爾曼,被譽為健美天賦之王,在純自然的狀態下拿到了職業卡,真正的基因怪物。

羅尼未出生時,體型就很大,生出來之後,經過DNA檢查發現他和他母親一樣缺乏肌肉生長抑制素。

據記載說他12歲時,身高180cm,體重80kg。

所以,基因的差異讓健美運動員和普通愛好者同樣在蛋白質充足,熱量盈餘,漸進負荷的條件下,即使稍微偷懶,也可以擁有更多的肌肉。

而擁有優良基因的健美運動員往往有以下特徵:

  • 未開始訓練就比常人壯,訓練後進步神速;
  • 具有遠高於常人的回覆恢復能力,普通人一天一練就感覺滿足了,健美運動員可以一天三練,天天如此;
  • 具有更高的肌肉胰島素敏感性,更低的脂肪胰島素敏感性,使得多餘的熱量更傾向於流向肌肉而非脂肪的合成;
  • 骨架更加合理,更高的睪丸激素水平......

還有很多基因優勢就不一一列舉了,這讓健美運動員贏在了起跑線上。

普通人中擁有這樣天賦的人很少,一個健身房一兩個肌肉男就是高水平的了,這時候很多普通人就會說:基因不夠藥物來湊。

普通人通過使用類固醇來彌補基因的不足,以求與職業健美運動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忽略了兩點:

  • 健美運動員也會用藥,而使用類固醇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提升,而普通人使用藥物更多的是一種彌補。

    而且在天賦不高的情況下使用,作用確實不大,因為對藥物不敏感;
  • 類固醇的副作用,讓很多普通人望而止步,但是健美運動員是一定會使用的,無論如何,因為這是競技。

訓練方式的差異

基因的不同,讓普通人與健美運動員採用的訓練方式也不同。

普通人去健身往往就是一天練一個部位,採取3~4個動作,每個動作8~12次,做6~8組,這就就會感覺今天的訓練量已經足夠了。

職業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式概括起來為以下幾點:大容量(總組數多),高訓練頻率,肌群高度拆分,大量孤立動作,一個肌群對應數個動作。

舉個例子,同樣是做深蹲,普通人可能會採用10x10(10組每組10)的訓練方法。

而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式是這樣的,100kg蹲10次休息10s+9下休息9s+8下休息8s+ ...........1下休息1s),完全結束為一組,在做的過程中只做四分之三程,腿不要完全伸直,需要做四組,這只是一次訓練中的一個項目!

相信很多健身愛好者是完不成一次完整訓練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訓練態度的問題,健美運動員更加注重訓練的質量,不會盲目的採用大重量訓練,而普通人更加感性,會時常採用大重量衝擊自己的重量極限,採用完全借力的方式!

追求不同

普通人將健身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他們不會為了增加肌肉去每天吃十頓飯,不會計算每一餐的熱量,蛋白質含量,脂肪量等,「佛系健身」可能是最貼切的形容。

但對於職業健美運動員來說,任何一個可能勝出的機會都不會放過,只要聽說一種方法有可能帶來好處,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去執行。

健美運動員做出的瘋狂舉動不在少數:

  • 巨臂哥為了備賽,每隔兩個小時吃一頓,其餘時間都是訓練與休息;
  • 一健美運動員為了獲得更低的體脂,過量使用藥物,暈倒在台上,經檢查後發現,脫水拖的血管都萎縮了;

追求不同,所以願意為此做出的付出也不同。

你所留下的汗水不會欺騙你,付出與回報成正比;練不好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看看施瓦辛格每天要練三次;這是健身圈關於努力的看法。

這樣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會導致訓練過度,從而受傷。

所以,普通健身愛好者沒有必要努力到無能為力,只需要做到適度就可以。

健美運動員不一樣,健美運動員中從來不缺天才,大雷米訓練三年獲得奧賽亞軍就是很好的證明!所以,努力成為了逆襲的最佳途徑,健美界也不缺乏勵志的例子,2018年奧賽新王肖恩·雷登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普通健身愛好者與健美運動員天差地別,健身愛好者也沒有必要盲目模仿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