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E預告|高校轉型當下,課程建設的角逐已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以來,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面臨著向應用型轉變的艱巨任務,開啟了高等教育適應和服務地方經濟與產業轉型發展的破題之路……

課程改革成為轉型發展的內需,拉動內需才能推動教育改革。

隨著地方高校轉型向縱深邁進,應用型課程建設是轉型發展的「牛鼻子」,是高校和師生髮展的命脈。

第四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之「課程建設——高校深度轉型發展的關鍵」分論壇,以專家主題報告、創新案例分享、合作計劃推廣的方式,全方位深度解讀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應用型課程建設關鍵問題。

分論壇把經驗、資源、思維進行跨界整合,在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理念下,將是一次怎樣的顛覆......

主題報告聚焦「三觀」

學習觀: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作《重新定義學習》主題報告

伴隨中國經濟由粗放式向內涵式增長的轉型,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開始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

知識經濟時代不但使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而且使學習成為最富革命性的生產和發展要素,具有學習力進而轉化為創造力的人才成為決定國家命運和人類未來的核心力量。

課程觀: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校長曹勇安作《高校轉型的核心——課程建設》

主題報告要在「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原則下開展課程建設,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提出「大海航行靠舵手,專業跟著產業走;萬物生長靠太陽,育人就在課程上」的課程建設理念,制定「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方法,通過「旺工淡學」的課程實施方式,將校企合作提升到共同打造企業預備隊的新高度。

專業人才培養觀:

曙光教育合作中心教學運營總監許桂秋作《高校大數據專業建設整體解決方案》

主題報告根據OBE(基於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核心理念,針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大數據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是使學生具備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這與《華盛頓協議》中提出的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理念是高度吻合的。

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必須完全覆蓋《華盛頓協議》的畢業要求,要符合專業所在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體現學校的服務面向、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要有行業企業的參與制定並發揮實質性作用。

應運用這個理念驅動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活動架構與目標達成,包括建設課程體系、落實教學環節、完成評價反饋。

同時,引用垂直整合項目化教學體系以及具體的工程場景教學方式,多維度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畢業生滿足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又適宜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創新案例「三思」後行

辦學觀:高校轉型的四個「轉向」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引導高校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把辦學定位轉到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把辦學模式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

這是高校轉型與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和國家要求,也是應用型高校必須建立的轉型辦學觀。

專業觀:專業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

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產能過剩」與「供給不足」結構性錯位問題的根源在於同一層次高校的課程體系區分度小乃至趨同,專業設置與產業脫節。

因此,根據《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精神,各省出台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實施方案和實施意見,擴大轉型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允許試點高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主設置目錄內專業或確定專業方向,加快設置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的新專業,集中打造地方(行業)急需的特色優勢專業和專業群。

高校應緊緊圍繞專業(群)服務產業發展的辦學思路,緊扣「雙創」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各專業建設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教師觀: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動力

分論壇將邀請西安培華學院、河北民族師範學院、雲南經濟管理學院、平頂山學院、大學創客工場等高校、企業領導和專家圍繞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地方師範院校轉型與課程改革、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建設實踐、政產學研協同推進學校轉型發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等問題,從轉型發展、專業建設、教師發展等角度切入,分享各院校的創新實踐案例。

高校轉型必然給教師帶來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宏觀教育改革政策要求高校教師轉變課程與教學理念,研究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對於應用型課程建設提出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教師有內在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訴求,產生改革課程、創新課程的積極願望和行為,因此教師的課程理念、專業發展是推動課程改革的內在驅動力。

合作計劃——「百千萬工程」

分論壇將邀請中國標準研究院院長、圓通制創始人王民權介紹「百千萬工程」與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暢談高校「新文科」改革,同時邀請阿壩師範學院領導和專家從實踐角度介紹應用型文科轉型發展的成功經驗。

「百千萬工程(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圍繞「文職崗位人才精準定製」這一主題,藉助「圓通制科學工作原理」,系統地揭示「工作經驗」的奧秘,闡述「工作經驗量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用圓通制思維謀事,用工作標準模式做事」的科學工作理念,直擊當前文科專業人才培養痛點,理清「人才精準定製」的思路。


歡迎關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頭條號——教育之弦!我們為教育創新而來,以權威的解讀、有料的信息、有趣的新聞,服務用戶,傳播價值,在淺閱讀時代為您提供深閱讀體驗。

網 址:http://www.csdp.edu.cn

官方微信:moe-csdp

電 話:010-66093417

傳 真:010-51688923

郵 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