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的「教育經」:如何將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到課程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

清華附小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形成了「1+x」課程體系。

這套課程體系以育人為核心價值,直指兒童發展的五大素養。

「1+x」有效將國家課程整合為適合孩子的校本課程,成功讓教師實現了跨學科教學。

因為將體育列為核心課程,清華附小兒童的肥胖率和近視率連年下降。

以下為湯衛紅的口述實錄

近30年來,清華附小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課程適合學校和學生的發展?一方面,課程應該適合學校的文化和辦學理念。

另一方面,課程也應該適合每一個學生。

經過調查發現,清華附小的家長大多數學歷較高,不少有海外留學的背景,而且來自五湖四海。

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和期待各不相同。

而清華附小的孩子也是多元的,每個孩子都個性十足,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和老師、家長、學生一起研究探討清華附小的學生到底要成長為哪種樣態?經過長時間研討,我們將樣態建立為:健康、陽光、樂學。

在清華附小有「健康獎」、「陽光獎」、「樂學獎」,這三個獎項也已經成為孩子們的追求。

這種「健康、陽光、樂學」外顯樣態的內核就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著眼於人的發展的完整性,也就是我們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我們認為,核心素養便是孩子所具備的適應他們終生髮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

小學階段是給未來的人生奠基,所以也應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實現學校的總體的改革。

目前,清華附小給兒童制定的核心素養包含五個方面:身體健康、誠志於學、天下情懷、審美雅趣、學會改變。

這五大核心素養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整體,我們的課程必須形成一個合力,從整體上育人。

✎【從「1+x」到「1」】

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行動上需要通過課程。

由此,我們提出了1+x的課程結構。

我們的課程結構要指向核心素養、符合國家的課程標準,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需要。

鑽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構成,但正是由於結構的差異導致了化學性質的不同。

結構決定課程的質量、品質,如果沒有結構的變革就無法帶來真正的課程改革。

「1+x」中的「1」指的是優化整合後的國家基礎性課程,它是一個底線,也是實現「健康、陽光、樂學」的根本途徑。

當然,為了減負增效,我們吸納了整合思維,將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打通分科課程的關節,形成整體聯動。

ஐ「x」指個性化發展的拓展課程,包括學校的特色課程和兒童的個性化課程。

「x」是對「1」的適當的補充。

「1」和「x」之間的加號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尋求一種融合,將兩者變成一個大寫的「1」。

在將來,或許「x」會變成「0」,整個學校的課程變成一個整合完整的課程。

確立了整合思維之後,我們根據學科本身的規律、學科屬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國家十幾門課程進行整合,形成五大板塊:語言與人文、品格與社會、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

這五大板塊同樣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整體。

在一節課堂上很可能就涉及了所有板塊的內容。

清華附小的個性課程更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性。

以數學為例,在整合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將數學與生活結合,形成生活數學;同時我們將數學與科學打通,形成數科整合課程,我們通過讓孩子閱讀一些數學故事,將數學、科學、人文知識都整合在一起。

另外還有數學實踐、文化體驗、項目課題研究。

✎【人人都會踢足球】

接下來,我們對課時設置進行改革,只有從時間、空間、內容上打破原有的固化的模式,才能給課程改革帶來活力。

清華附小現在可以分為微課時、小課時、大課時。

為什麼要這樣設定?比如說,小課時由通常的40分鐘減少了5分鐘,更加強調老師在基礎的課時里提高效率,給學生騰出休息的時間;另一方面,我們將母語課改為大課時,母語教育是所有課程的基礎,必須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怎樣強調它都不會過分。

我們將和母語相關的內容都整合在了「語言與人文的課程中」,它囊括了口語交際、閱讀、寫作、演講等內容。

此外,實踐課程、戲劇課這些課程都是大課時,孩子們在這樣長時段的課程中能夠充分進入到情景當中,體驗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

清華附小將體育列為核心課程,和母語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同時,我們開設了學校的個性課程--足球課。

學校一周有五節體育課。

其中三節完成國家規定的基礎課程,一節是學生自主選修的課程。

還有一節就是足球課。

在清華附小,人人都會踢足球。

將體育列為核心課程之後,清華附小學生肥胖率和近視率連年下降,2014年下降率更是達到了兩位數。

課程改革撬動了學生體質的增強,同時也改變了孩子的樣態。

一個老師教三門學科,那都不是事兒清華附小的課表每個學期都會發生變化,這兩三年來,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母語課調整到第一節、增加了大課間的時間,增加自主選修課程等一系列的舉措。

如果要梳理出清華附小課表的特點,我可以歸納為四點:

  • 課時比例的校本化

舉例來說,清華附小的母語課程和體育課程相對國家課程在比重上有所提高,多出來的時間我們將戲劇、音樂、美術融合進課程中。

  • 課程內容實現了整合化

我們的數學老師可以教科學、美術,音樂老師可以兼教語文,通過教師資源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學科樊籬,給老師的改革提供了空間。

比如音樂老師要求將音樂課和語文課進行聯排。

我們甚至給這個音樂老師的教室里專門配備了鋼琴。

英語老師在教語文的過程中開發了雙語閱讀,並在教課的過程中融入國際視野,整合多元文化。

  • 課時長短的人性化

我們知道,學生每天的身心運作是有節律的。

所以,我們設定了早晨的第一節課是一節長時段的母語課。

接著在兩節課之後,我們設定了一個五十分鐘的大課間活動。

而在這個學期,我們又在下午增加了一個大課間。

我們發現孩子們從中午吃完飯在教室里吟誦、習字到下午第一節課結束要經歷兩個小時。

如此長的時間之後如果繼續上課,孩子們容易產生疲勞。

所以,在一天當中,孩子們實際運動玩耍的時間遠遠超過一個小時。

  • 課程選擇的個性化

在清華附小的早晨,孩子們可以選擇在圖書館進行微閱讀,也可以去操場上選擇自己的項目進行晨練微課堂。

在大課間有大量的項目供學生選擇。

而在中午,孩子們可以選擇「水木秀場」、吟誦習字等等活動。

所有1+x中的x課程都採用走班制和選修制。

孩子們擁有大量可選擇的空間。

✎【學科整合激發了學生的內動力】

目前,課程的整合方式包括學科內滲透式整合、跨學科的融合式整合以及超學科的消弭式整合。

那麼,我們如何在學科之內進行整合,形成合力?

以體育課來說,按照國家體育課時的要求,跳高、跳遠、跳箱、實心球這些項目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課時。

而這些課程如果一門門單一教又顯得極為枯燥,不足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這時,我們的老師就運用了整合的方式設計了以「逃生自救」為主題情景的課程,原本的體育項目就轉變成了跨越危險物、從高處跳下、投擲救援物資等等。

在這樣的情景中,孩子們會產生一種內心的動力:實現逃生和自救。

在經過這樣一種整合之後,一方面,課時大幅縮短,另一方面,孩子的積極性被大幅調動,從而有激情地參與到體育課當中來,樂此不疲。

我們學校有一位美術老師,他設計了「與清華附小的草木共成長」這個主題,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讓學生在老師的示範下臨摹植物。

他帶著學生走進校園裡,觀察一草一木,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真實描繪出了植物的生長樣態,將植物生長的過程記錄下來。

其中有一個孩子嫌自己選的那株植物漲的不夠好,詢問老師能否換一棵,這個老師便對他說,「如果你媽媽對別人說『我的孩子不好,咱換一個行不行』,你會怎麼想?你既然選擇了這棵植物,就要學會包容和等待,期待、呵護它的成長。

」可以看到,一節美術課中融合了很多學科外的內容。

還有一個數學老師將數學和自然科學整合在一起,他讓孩子們了解到數學不僅僅存在於數學的內涵中,還能運用於生活和自然中,具備獨特的魅力。

另外,這樣的數學課也提供給孩子們一種觀察自然界、研究自然現象的數學模型和方法。

而更進一步說,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自然界中的數學是一種物競天擇的結果,從而產生出一種對生命的敬畏。

人物簡介:

湯衛紅: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課程研究院院長,致力於成志教育使命下基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1+X課程」研究,在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課程體系建構、課程內容創新、課程實施方式變革、課程評價改革等方面帶領團隊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校長會

這是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旗下「校長會」的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與轉載,如轉載請在文末評論處留言取得授權,我們會儘快與您取得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