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凱:基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發展重點在於這三方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日益深入,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戰略選擇。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已經基本度過了以基本技術條件建設和普及應用為主的1.0時代,進入到以創新發展為主的2.0時代。
一、從關注量變的「1.0時代」邁入關注質變的「2.0時代」
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迅猛。
在以「寬頻網絡校校通」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小學校實現網絡接入的學校比例已超過90%,多媒體教室比例也已達到80%以上;在以「優質資源班班通」為核心的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方面,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學建有校本資源庫,一半以上的學校有與學科教材配套的數字資源;在以「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為核心的信息化教學創新方面,一半以上的教師應用網絡空間進行資源共享、備課和網絡研修。
此外,「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全面應用,中小學教師、校長、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培訓進展順利,信息素養得到很大提升。
總體來說,教育信息化1.0時代重點關注量變,強調應用驅動、融合發展。
1.0時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逐步受到重視,各地、各校在逐步完善硬體設施的基礎上,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初步形成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例如國家層面,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鼓勵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教學改革,並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在地區和學校層面,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的水平,培養學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領導力,積極推動示範學校的創建,信息化教育的雛形開始顯現。
進入2.0時代,核心目標是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構建新時代教育的新生態。
信息技術不僅僅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已成為與教育共生融合的整體。
教育信息化2.0不僅改變了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工具,而且從更深的層面上改變了教育生態系統,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致力於實現人的現代化,實現更加開放、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
二、科技促進基礎教育系統發生結構性變革
未來的教育必將是構建在網際網路上的新教育,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基礎教育系統將發生結構性變革,而不是進化式的修修補補。
現今,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成為教育創新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
(一)新興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要求
傳統上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的班課制、規模化教學模式有其歷史性貢獻,但較少顧及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信息化社會,知識生產和流動速度加快、知識更新更加頻繁,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更高,而且智能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很多行業的基本業態,讓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智能機器代替人來完成,導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以往產生很大不同。
智能社會更需要的是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的個性化人才,而不是僅僅具有較多知識和技能儲備的「硬碟型」人才,因此教育系統的人才培養從傳統意義上的「讀、寫、算(3R)」全面轉向關注培養學生面向新時代的關鍵能力。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是適應新時代學習者特徵的必然要求。
資訊時代的學習者是數字原生代,他們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智能設備的環繞中成長,在數字化科技的薰陶下生活,他們十分依賴通過網際網路獲取信息和開展人際交流。
在學習方面,他們的知識獲取渠道極為豐富,閱讀習慣呈現出非線性特點,學習方式高度個性化,對課程質量要求很高,使用數字化學習設備和資源對他們來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本領。
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變革,是應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挑戰的必然選擇。
信息化是實現教育多樣性、個性化的有效手段,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精細刻畫每一個學習者的個體特徵,從而在提供大規模教育的同時,針對每個學習者的特定需求實現差異化的教育供給,以此解決長期困擾教育界的規模化與個性化相矛盾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的教育均衡和高水平的終身教育。
-
(二)新興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教育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生態重構是由淺入深的。
一是淺層次的變革。
在技術引入教育的初期階段,技術只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為教和學的改進提供有限支持,對教育生態的變革是淺層次的,是教學環境、內容、方法層面的重構。
二是在教育模式、理念、文化層面的深層次重構。
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教師逐漸形成信息化教學的習慣,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心理行為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技術逐步從影響教育發展的外生變量蛻變為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核心要素和整體結構。
在智能時代,新技術的引入將徹底改變多媒體教室的定義,傳統上僅僅具有多媒體內容呈現和有限互動能力的教室必將被更加智能、更具個性化、更支持智能交互和差異化教學的智能教室所取代。
不僅如此,全面引入智能技術的智慧校園必將廣泛普及,綠色節能管控、精細化治理、個性化服務將全面實現,從而引發學校治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面向師生的服務能力將邁上新台階,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校園文化育人等理念將真正得以落地。
-
(三)新興技術的發展優化了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信息技術將使今後課堂的邊界逐漸模糊,物理學習空間和網絡虛擬學習空間將全面銜接。
數字化教學資源所占比例日趨擴大,逐步從教學內容的輔助部分變為主體,具有富媒體、強交互、小粒度特徵的智能數字化教材將得到廣泛應用。
重視創新思維和協作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將得到加強,注重開闊學科視野、強調多學科交叉背景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將成為重點,因此,打破學科壁壘、推行跨學科內容整合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例如,大數據成為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學習的重要支撐,大數據革新了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為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提供了重要途徑。
智能教學助手的廣泛應用將幫助教師從繁重的低端智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讓教師真正可以專注於提升教學品質。
此外,教學方法將更加多樣化,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和混合式學習等新型教與學方法將逐步普及。
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絕對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必然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轉變,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將更加寬闊,更加平等、更加靈活的新型師生關係將會真正形成。
-
(四)新興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教育評價方式
隨著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評價體系必然發生根本性變化,知識傳授型教育將向能力培養型教育轉變,被動識記型學習將向主動探究型學習轉變;強調主體性、個性化,注重以人為本、開放多元、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將進一步得到彰顯;以科技與教育雙向融合為支撐,打造開放性學習環境、加速學校變革、推進教育系統性重構成為必然趨勢。
微觀上,教學評價的手段更加智能,面向學習全過程,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支撐的精準化評價和智能診斷將全面普及,基於智能評價的學習干預將取得更好效果。
宏觀上,教育督導評估也將因為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而變得更加科學、即時、精細化。
-
(五)新興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教育管理模式
未來學校的內部組織管理體系和主要業務流程也將全面優化和再造。
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開展知識挖掘、數據分析、學習效果評價等服務,為實現差異化教學、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提供了可能。
智慧校園的深度應用為提升中小學校管理效率、促進優化治理、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助於推動教育管理從經驗型、粗放型、封閉型向精細化、智能化、可視化轉變。
新興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了教育基本生態,使得教育系統內部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比如課程體系的重構、教育場景的更新、教學模式的變革、評價方式的升級、師生關係的重塑,最終讓整個教育體系發生系統性、根本性、顛覆性的變化。
三、基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發展重點
「教育信息化」本質在於「化」。
教育信息化是以人的發展為本位,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價值重建、結構重組、程序再造、文化重塑。
教育信息化2.0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構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個性發展的現代化教育新形態,將全面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點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
(一)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進一步優化
一方面資源供給能力得到提升,來源途徑更加擴展,開發主體更加多元。
智慧電子教材、案例庫、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系統、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等新的資源形式湧現,逐漸向大規模、在線訪問、個性化和共享性等方向發展。
不僅課程專有資源,其他資源如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等,都納入共建共享平台之上。
另一方面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提升,慕課、在線教育發展迅速,促進高質量開放教育資源在各級各類學校普遍應用。
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化有利於形成覆蓋全國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數字教育資源規模化應用,創新資源供給與服務模式,提升資源應用績效。
-
(二)師生的信息素養要進一步提升
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快速發展,不僅替代了人的部分智能,還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未來的教師、學生都更應該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創造的能力。
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加強師生信息素養,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全球數字公民,使學生能夠在數字化社會中健康安全地生存、生活,能夠適應資訊時代的國際競爭成為教育系統的目標。
此外,基礎教育信息化2.0的到來,對管理者信息化領導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和學校管理規範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
(三)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要進一步深化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全面提速,一方面,技術深度融入學科教學內容,直接與學科知識點緊密耦合,形成一系列直接服務學科教學的專有智能化工具、資源和系統。
另一方面,技術深度融入學科教學方法,直接貫穿教學活動全過程,基於大數據的精確診斷和智能推送全面普及。
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創新應用不僅將帶來教學手段、方法的重構,而且將帶來教育理念、文化的變革,傳統教育範式開始發生顛覆性改變,緊密融合、共生髮展成為主線。
總之,基礎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需要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探索全新的發展模式,信息化將真正從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外生動力轉化為觸發教育生態重構的內生動力。
我們應注重以交叉的科學研究把握新規律,以科學的戰略規劃引領新方向,以紮實的普及應用形成新模式,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融合應用走向創新發展。
*作者介紹:楊宗凱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科技促進教育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小學數字化教學」,作者楊宗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升級教育信息化 助力教育系統變革
改革開放40年,教育信息化從1.0階段邁向2.0階段。教育信息化1.0階段,重點關注物的建設,加強部署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實踐了應用驅動,促進了信息化與教育融合發展。教育信息化2.0重...
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智能教育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和新一代行動網路技術等興起和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從數位技術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在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慧」這一曾被認為熱得有些過頭的概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