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貨 」瑜伽所謂的「開肩」到底開的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為的定向牽引動作過多,多到了已經改變了我們自身正位形態而我們卻不自知:長期伏案工作,面對電腦+視力下降,造成「頸部前伸圓肩駝背」。

本應該有的肩關節活動度:

圖片:內旋,外旋,前屈上舉,後伸,外展(上到下,左到右)

如果肩膀僵硬,我們所得到:

① 體態

從直立狀態逐漸變成圓肩、駝背、頸部過度前伸。

② 肩周炎

由於虛弱的肩部無法抵抗的急性傷害,或者長期慢性不良姿勢,不良運動,年齡增長等原因,造成肩部關節粘連,發生炎症,限制原有的活動度,產生疼痛不適。

③ 情緒抑鬱

身體的「形態」可以影響到內心的「心態」,兩者其實互相影響。

雙肩內扣,人的內心容易出現沉悶,抑鬱,自我保護,情緒不能得到釋放。

④ 呼吸受到限制

肩膀內扣,胸腔處於「回收壓縮」狀態,常常呼吸短淺,導致慢性微微缺氧的狀態:經常出現頭昏、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的情況。

如果你也練習瑜伽,你可能會出現:

① 體式不到位

肩膀卡住了的感覺,或者總是擠壓肩膀(聳肩)。

如↓圖中,下犬式(戳)中,手臂不能與側腰成為一條直線,肩關節前屈上舉受到了限制。

② 其他部位無情地代償(尤其是腰部)

由於肩膀的僵硬,涉及到後彎的動作(駱駝式、橋式、輪式)基本上都是靠腰部代償,腹部、大腿用不上力+肩膀僵硬,胸腔無法打開,反覆練習最終導致腰痛甚至受傷。

所謂的「開肩」:功能層面上來說,就是靈活肩膀。

「開」相對於「僵硬」/「緊」而言,可以理解為肩部的靈活性。

各種原因導致我們肩膀的僵硬,限制了正常的活動範圍,而「開肩」,則是為了幫助我們的活動受限的肩關節,保持或者恢復它原有的活動幅度。

不是某一個動作中的打開程度,而是肩部的整個基本生理活動範圍。

「開肩」意味著能夠順利完成各個方向的肩部運動,如前屈上舉(如簡單的雙手臂上舉)、後伸(如後仰支架式、全弓式)、內旋(牛面式下方手臂)、外旋(牛面式上方手臂)、內收(鷹式)、外展(戰士二式)等各類動作。

前屈上舉:手臂上舉式(如圖↓)

其實手臂上舉這個動作中,正常人體生理幅度並沒有像體式中模特展現為180度(如下圖↓),肩膀僵硬的練習者,手臂過度上舉會造成聳肩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則需要將手臂向身體前方下降一定角度,保持肩部放鬆展開。

後伸:如駱駝式、全弓式(如圖↓)

肩膀向後旋轉,同時胸腔打開,後伸能獲得更大的空間。

內旋(牛面式下方手臂)、外旋(牛面式上方手臂)(如圖↓)

上方手臂轉向外側來到頭後方,下方手臂轉向內側來到身後,兩手互扣;相對僵硬的練習者一般來說已經抓不到手了,這種情況利用伸展帶輔助。

內收:鷹式(如圖↓)

如果能做到可雙手掌心相對,也可以選擇雙手背相對。

外展:戰士二(如圖↓)

雙手臂兩側平舉,可先選擇大臂帶著雙手掌心向上(變向的大臂外旋,可以使胸腔、肩膀進一步展開),然後再轉手腕將掌心向下。

體式層面來說:大臂外旋,胸腔打開。

體式細節的角度來說,「開」相對於「關」,可以對應肩膀的外旋和內旋。

當我們手掌直立,掌心朝身體前方,指尖指向天空時,手掌轉向外側,則肩膀外旋打開;當我們手掌向內旋轉時,肩膀內旋鎖住。

瑜伽中的主動外旋的「開肩」練習,有助於幫助我們打破生活不良習慣模式(內扣肩膀),這個動作能夠一定程度的抵消和改善我們肩膀長期內旋,胸肌縮短僵硬所導致的肩膀內扣關閉的狀態。

最後,推薦一個「開肩」基礎練習序列

No.1 熱身序列(充分熱身至少15分鐘)

No.2 瑜伽人小編推薦的基礎「開肩」序列

- END -

推薦閱讀:

1、最全的瑜伽拉筋法,打開腿部經絡,疏通氣血,養顏塑形,效果驚人!

2、在家就能練的一套核心力量動作

3、3胎寶媽年近40仍然四肢纖細元氣滿滿:我只做對了1件事!

↓點擊下方小程序 即可搶購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瑜伽小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