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倡導「講好中國故事」 英語教育肩負文化傳承之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京九中的英語課歷來重視歷史文化資源和現代文明的融會貫通。

如「四大發明」一課,老師在介紹「古代四大發明」的基礎上,補充了「新四大發明」,不僅為學生準備了相關的視聽說材料,還特別設計了聽說課。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則會選擇一些涉及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傳統文化內容的新聞報導讓學生去閱讀。

據了解,北京外國語大學近年來注重創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書香氣質、文化底蘊,所有師生都必須通過經典閱讀「讀懂中國」。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北外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導讀為引領,開設《中國思想經典導讀》《中國戲曲文化經典》《中國古典著作選讀》等公共通選課程,還積極建立校級、院系的讀書組織,確立研習導師,營造讀書氛圍。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全球多元文化交融,任何兩種文化的有效交流都應該是雙向交流,中國傳統文化卻處於隱性狀態。

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不是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強化素質教育,增強民族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突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和平等的文化交流。

因此,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勢在必行。

TESOL中國大會專家評傳統文化傳承

查明建院長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屬性,即人文性,其顯在標誌就是看其課程體系是否體現了人文學科的知識內涵要求。

人文類課程是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它可使學生接觸到更富感染力、更有文化內涵的高級語言、提升語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擴大學生的人文視野,完善舊有知識結構。

此外,人文課程還擔負著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批判思維能力、學術能力、思想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任務。

在確定教什麼後,如何將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修養並進而提升思想能力成為關鍵。

龔亞夫理事長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

如果從全人發展的視角審視英語教育,我們需要超越語言運用目標與跨文化交際範疇,首先思考如下問題: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學生需要具備哪些良好品格和道德觀念,具備何種關鍵能力。

以這些問題為基礎,設計英語課程、選擇教學內容,實現語言能力、社會文化與認知思維三個目標的整合。

英語教育者需要超越語言的範疇,學習品格教育、發展心理學以及21世紀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識。

梅德明教授

上海外國語大學 ★

在外語教育中融入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和發展,這是時代賦予外語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個民族的語言承載著這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思維方式。

學習和運用不同的語言,不僅可以滿足交際需要,還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性,理解人類的多元思維模式,客觀理性地看待世界。

對國家來說,有利於國家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也是國家安全的需要。

內容來源:《21世紀英語教育》291期。

圖片來源:網絡。

「21世紀英語傳媒」所轉載、摘編的文章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

如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侵害到您的權益,請與本平台聯繫,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課程介紹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跨文化交際》課程是為非英語專業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拓展性後續課程。該課程屬於大學英語提高階段的選修課程。學制一個學期,48學時。本科A級學生第三學期可以選修,B級學生...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化經典導論》

《中國文化經典導論》 課程負責人:徐海銘 本課程開設目的是讓英文系和翻譯系學生在學習英語和西方文化的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獲得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兼具兩種文化的背景知識。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