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半程動作的妙用,當你碰到這三種情況,就不再適合全程動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似乎多數健身玩家鍾愛全程動作,卻對半程動作甚少關注,更不用去總結半程動作有什麼好處之類的話題了。

所以我們新手經常聽到老手在講,能做全程臥推就別做半程臥推,伏地挺身能胸肌靠地,就儘量靠地面來做。

因為全程動作的優勢,很多人都比較清楚,而且切切實實的得到了好處。

全程動作的優勢大概有兩種。

  • 會讓肌肉刺激範圍更大
  • 能提高身體協調性

從這兩點出發,絕大部分的訓練其實都應該以全程動作為主。

但是也有例外,當玩家碰到下面這三種情況的時候,全程動作就不好使了。

力量突破期

力量突破的時候,那我們的動作難度自然就會上漲,而全程動作本身要比半程動作要難很多,所以力量突破期做全程動作,往往就是難上加難。

高難度動作帶來了高風險性,所以如果你是臥推力量突破期,要是執意做全程臥推的話,就很容易讓肩膀受傷。

在健身的時候,適當的低頭能讓你進步更快,所以不能總是追逐概念正確,去執意追求高難度動作,這沒什麼必要。

到了力量瓶頸期,大重量挑戰的時候,半程動作顯然更加合適,比如深蹲突破的時候,就需要你做半蹲即可,沒有必要做全蹲,等適應了重量之後再做全蹲,安全性會更高。

新手學習期

很多人覺得新手就應該做完全程動作,因為那樣的話以後健身就會更加標準,刺激將會更加到位。

但是並不是,我不建議新手玩家剛上手動作的時候,就去做全程動作,並不是因為全程動作難度太大的原因,而是因為全程動作並不適合學習和感受。

比如臥推的時候,全程臥推儘管範圍更大,但是很難控制,新手基本上要練一兩個月才能體會胸肌發力。

但是如果你把臥推分成上下或者前後兩個半程動作,分開練習的話,你就能在三兩次訓練後學會胸肌發力。

你聽我說完,上半程臥推針對胸肌肌肉,它能讓你更好的體會胸肌刺激發力的感覺。

下半程動作針對胸椎關節,能讓你的臥推幅度變得更大,體會胸肌離心拉伸感受。

就跟肱二頭肌的21響禮炮訓練法一樣,只不過它是用到了孤立動作上面,而我建議這種上下半程的練法,用到協同動作上面。

同樣的,在硬拉、深蹲這些動作中,都能採用這種雙半程練法。

如果你體會不到背部發力、肩部發力,你完全可以現在就去嘗試,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爆發性動作

在做擊掌伏地挺身的時候,胸肌下沉幅度越大,擊掌伏地挺身就會越難。

在彈跳的時候,下蹲幅度太大,你到反而跳不了多高。

前面我說過,全程動作會對肌肉產生離心拉伸作用,這個拉伸對於增肌來說具有破壞的好處,能讓肌肉增長效果更好。

但是對於爆發力訓練來說,拉伸會降低肌肉彈性,如果你的動作幅度太大的話,肌肉力量就消耗在了離心階段,從而導致你的爆發力水平下降。

簡單的爆發性動作你可能體會不到這種差距,但是如果你玩過雙立臂這種爆發性訓練,那你就會對這個說法深表認同。

新手練習雙立臂,手臂儘量不要完全伸直,因為那樣你可能就會拉不上去。

事實上老手在啟動雙立臂的時候,手肘都會微微收緊,就是害怕離心過程浪費力量。

同時,爆發性訓練做半程動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你的關節始終處於肌肉保護之中,避免關節的受傷。

看到這裡,你對半程動作應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半程動作其實有它專門的妙用。

健身這件事,不能非此即彼,每種形式都應該去嘗試一下。

作者:強硬健身

記得點讚關注和評價哦!

#清風計劃# #春季養生正當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