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範學校至本科學院 看萍鄉這所學校的轉型發展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萍鄉學院

萍鄉學院

中國共產黨萍鄉學院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宋波、記者陳成報導:在素有「江南煤都」「贛西明珠」「工運搖籃」之稱的江西萍鄉,坐落著一所朝氣蓬勃、特色鮮明的本科院校——萍鄉學院。

70多年前創辦的師範學校,發展到今天的省內外頗有名氣的本科學院,究竟有些什麼奧妙所在?日前,中國江西網記者走進了萍鄉學院,解碼該校轉型升級創新經驗。

學校前身是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簡易師範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範學校,1978年開辦大專班,1982年成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高票通過教育部評審,升格為萍鄉學院,幾代人孜孜以求多年的升本夢終於成真了,學校發展邁進本科教育的新征程。

在7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秉承「厚德至善、勵學篤行」的校訓,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專業課程改革為抓手,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以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提高學院支撐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實現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新的突破。

今天,這所厚積薄發的地方本科學院正邁入轉型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新階段,確立了「有特色、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逐步走出了一條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人才之路。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堅持內涵式發展 建設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應用型大學

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成功與否,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材是一個繞不開的加分項。

因此,當教育部2014年提出「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要求時,萍鄉學院作為本科院校中的一名「新生」,積極響應轉型政策,於2015年通過《萍鄉學院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試點方案》,成為江西省首批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2017年4月,在學院第一次黨代會上,該校黨委更是明確了學校轉型發展的目標與路徑。

會議提出,要把學院建設成為立足萍鄉、輻射周邊、面向全國,以工學為主幹、文理為基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應用型大學。

學院領導班子主動作為,上下同心勠力,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

「今後五年,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一個中心、兩個目標』,即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確保順利通過2019年本科教學合格水平評估,確保實現學校轉型發展的目標。

」在談及學院如何向應用型轉變時,萍鄉學院黨委書記陳金印如是說。

在近年來的發展中,學院努力推進專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實質性轉變,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科學增設本科專業,截止目前,學校共有22個本科專業,涵蓋了工學、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藝術學、歷史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學為主,文、理學科為基礎的辦學格局。

進一步加強了學科與地方產業的對接,學科專業鏈與地方產業鏈的對接程度進一步提高,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格局進一步顯現。

按照「準確定位、注重內涵、突出優勢、強化特色」的原則,學院積極推進專業建設與改革,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和服務面向,明確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培養模式、教學團隊、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發展重要環節的綜合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優質課程資源方面,引進了智慧樹及超星網等校外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擴大了學生選課範圍,豐富了課程教學的網上資源。

注重加強學科競賽的統籌管理,適應應用型辦學模式,抓實技能訓練與考核,促進了各二級學院做好專業技能與職業技能的訓練與考核規劃,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與職業技能,增強了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提高了學科競賽的成績和水平。

其中,在「2017年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中,學院參加了5個大項,13個小項的比賽,學生學科競賽工作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依託產教融合模式 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毛倩芸、賴春花,憑藉平面廣告作品《騰訊視頻之翻牆篇》獲得第14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銀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賈雨晴獲得2016全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競賽三等獎;機電學院學生參加首屆網際網路﹢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創新大賽獲一等獎……」探訪萍鄉學院,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人們或許會問,一所地處贛西區域的地方本科院校為什麼如此人才輩出?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型院校的比拼中捷報頻傳、戰果輝煌?

針對傳統本科教育存在培養出來的人才知識結構陳舊、實際動手能力弱,與人才市場要求嚴重脫節的問題,學院抓住「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關鍵進行研究和實踐,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特色化」,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結構,推動特色專業、優化專業建設,逐步建立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鏈的專業體系,努力提高特色優勢專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大傳統專業的改造力度,突出其應用型特點。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以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科學構建「平台+模塊」的課程體系,積極引入行業(企業)標準或職業標準,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統籌協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的關係,全面推進協同育人。

萍鄉學院圖書館

學生在實訓室學習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打造應用型師資

高校轉型,師資是關鍵。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教師必須具備將學科知識轉化為產業行動的能力。

學院按照「優化、培養、引進、借智」的「雙師型」隊伍建設思路,以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優先配置重點專業師資隊伍為原則,以優化隊伍結構、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專兼結合,素質優良,滿足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年來,學校黨委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萍鄉學院績效工資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為學校人才隊伍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做到「引進優秀的人,用好現有的人,留住關鍵的人,培養青年人」,用優厚的待遇吸引人,用科學的制度穩定人才,用真誠的感情留住人才,用和諧的環境凝聚人才,用一流的事業鼓舞人才,真正做到尊重人才、以人為本,切實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萍鄉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史煥平告訴記者,學院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工程一線頂崗鍛鍊或參加科研項目,邀請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來來校舉辦專題講座,從企業聘請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能從事教學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充實教師隊伍。

「通過一系列的辦法,學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教學水平較高、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

學校也在不斷加大培養和引進領軍人物、青年骨幹人才、優秀教學團隊和創新團隊的力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充實學校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與業務素質。

2017年,學校引進博士15人,碩士86人。

造就應用型學生,先培養應用型老師。

學院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制定並完善了《萍鄉學院教職工攻讀學位管理辦法》,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輸送青年教師去攻讀博士學位,鼓勵青年教師提升自身的學歷、學位。

截止目前,學校共有18位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

學院制定了《萍鄉學院關於教師赴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的實施意見》,鼓勵教師下企業、公司掛職鍛鍊,提升專業技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2017年下半年共有9位教師到與其專業發展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

為適應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學院還努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制定了《萍鄉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辦法》,以此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建成一支既能勝任專業理論教學,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指導學生實踐教學與技術應用、產品研發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搭建創新平台 實施創新計劃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升級成為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內在動力。

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教育適應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學院根據社會需求的方向、生產與服務的真實技術和流程來構建專業結構和知識教育體系、實驗實訓合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引進企業科研、生產基地,建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實驗實訓創新創業基地,構建與地方、企業開展科技、文化合作交流的協同創新平台。

以專業建設和8個創新平台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以「優秀科研創新團隊和優秀教學團隊」為目標的創新團隊建設,努力探索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和建設一批人才結構合理、業務水平較高、學術思想活躍、發展態勢良好的創新團隊和優秀群體。

按照「圍繞產業搭平台,圍繞平台建隊伍,圍繞隊伍抓項目,圍繞項目促成果」的工作思路,建有多個實驗室和科研平台。

圍繞礦山機械與裝備、工業陶瓷、環保材料與裝備、儺文化、禪宗文化、安源紅色文化、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等地方支柱產業和歷史文化,加強科研團隊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

以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為基礎,積極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圍繞地方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及社會發展的相關課題,圍繞地方產業、經濟、文化等科研資源,切實加強科研協作,取得一批具有萍鄉特色的科研成果。

據全國礦山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關於表彰礦山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礦標技字[2017]第050號),授予萍鄉學院「礦山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何萍教授「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學校在積極開拓發達地區就業市場結構的同時,積極與贛西地區及省內其他地區的用人單位開展合作,形成了以萍鄉為中心,輻射省內各地的穩定人才輸送通道,2016屆和2017屆畢業生在本省就業人數占全校畢業生人數的54.7%和40.26%。

風正好揚帆,實幹正當時。

如今,萍鄉學院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圍繞「有特色、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在全力建設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應用型大學的征程上闊步前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寧高校加速向應用型轉變

2015年11月,我省正式啟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確定瀋陽大學等10所高校開展整體轉型試點,同時開展瀋陽工業大學的應用化學等116個專業轉型試點。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和專業涉及21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