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練習不會轉動骨盆?還導致了腰背疼痛?!你需要及時糾正錯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求實務本 知行合一

T R U E Y O G A

真正實用的瑜伽理療知識分享平台



很多伽人在練習瑜伽坐角式或者是雙腿背部前屈時,經常會出現因為沒有轉動骨盆而引起拱背導致擠壓腰椎的問題,每次練完瑜伽帶來的不是身心舒暢,而是腰背疼痛!



很多會員說:「老師,我就是學不會轉動骨盆,到底應該怎麼辦啊?」

其實,學會轉動骨盆在瑜伽體式練習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長期在前屈體式中用腰部向前彎曲,最後恐怕收穫的只有「腰突」。

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附著在骨盆上的肌肉解剖結構。

一、骨盆上的肌肉有哪些?


1、骨盆內的肌肉:髂腰肌(髂肌,腰大肌)

2、骨盆外的肌肉:臀大、中、小肌,闊筋膜張肌等。

3、骨盆和大腿的肌肉:股直肌,膕繩肌,內收肌等。

4、骨盆和上身的肌肉:豎脊肌、多裂肌、腰方肌以及腹部肌群。

可能你會驚訝於連接在骨盆上竟然有那麼多肌肉。

確實,骨盆對於人體骨骼結構來講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肌肉不僅能夠幫助穩定骨盆而且可以讓人體軀幹保持穩定,同時在練習瑜伽前屈體式當中這些肌肉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了解完附著在骨盆上的肌肉結構,我們總結一下多數瑜伽小白不會轉動骨盆的3個原因:

1、背部豎脊肌、多裂肌緊張僵硬導致轉動骨盆困難;

2、髂腰肌因長期久坐也失去了本應有的運動機能表現;

3、長期久坐導致臀肌以及大腿後側肌肉緊張。

那麼平時我們在練習瑜伽時,有哪些體式需要轉動骨盆協助完成?我們列舉常見的3個體式,大家細心觀察一下這三個體式中有沒有共同點。

1、坐角式

坐立於瑜伽墊,雙腿橫向打開約一條腿距離;

坐骨坐實於地面,吸氣保持背部延展向上;

呼氣轉動骨盆,上半身向前屈。

2、雙角式

山式站立於瑜伽墊,雙腿跳開約一條腿寬;

吸氣,保持脊柱延展,大腿內側啟動;

呼氣,轉動骨盆,以髖部為摺疊向前屈。

3、站立前屈

山式站立,雙腿分開與髖同寬;

雙腿收緊,腳底有力推地;

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轉動骨盆向前摺疊。

不知大家有沒留意到,所有前屈類體式也就是需要上半身向前摺疊的體式,都需要骨盆協助參與才能不擠壓腰椎。

但很多會員因為上述原因無法完成骨盆轉動,導致用彎腰的動作達到前屈的目的,這樣長期錯誤的練習一定會給身體造成傷害。

可見,學會轉動骨盆在瑜伽練習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那麼對於初學者又或者是背部以及腿部肌肉比較僵硬的人,該如何更好地找到骨盆轉動的覺知呢?下面這套方法大家可以堅持練習一下。

一、通過泡沫軸先放鬆背部、臀部以及腿部緊張的肌肉



如上圖所示,用泡沫軸放鬆大腿前側以及後側、臀肌、背肌以及大腿外側。

每個位置可以保持1~2分鐘的放鬆,遇到有痛點的位置可以停留時間久一點。

二、如何在瑜伽練習當中更好地覺知骨盆轉動呢?

在練習瑜伽體式時給大家3個小建議!

1、貓牛式

貓牛式不僅可以很好的靈活脊柱,同時也有穩定骨盆的作用。

通過貓牛式的練習,不僅可以激活後背的豎脊肌以及多裂肌,同時可以激活腹部肌肉。



如上圖所示:

雙手雙腿支撐於地面;

呼氣,含胸拱背,注意讓上背部儘可能向上拱到飽滿狀態,可以很好地激活背部肌肉;

吸氣,抬頭翹臀,腹部保持活性收緊感受脊柱以及腹部的拉伸;

重複5~8次。

2、雙腿背部前屈(微屈膝版)



如上圖所示:

在還沒找到骨盆轉動的覺知時,可以利用伸展帶以及微屈膝來感受骨盆轉動。

大家可以分別嘗試屈膝與不屈膝來完成雙腿背部前屈這個體式,你會發現,當你雙膝微屈就可以很好地覺知骨盆轉動。

所以可以從屈膝這個小動作慢慢覺知骨盆的轉動,堅持練習,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3、下犬式(踮腳跟版)



下犬式也是需要骨盆參與轉動的一個體式。

建議大家如果在下犬式找不到骨盆轉動的感覺,只需要雙腿屈膝踮起腳跟,讓大腿前側去找貼近腹部的感覺也可以培養骨盆轉動的覺知。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發現,一個微屈膝的小動作就可以培養大家轉動骨盆的覺知。



希望大家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多去覺知身體。

練習瑜伽不難,難在你是否對於自己身體有滿滿地好奇心!希望大家保持一顆學習的好奇心,在瑜伽路上走的更遠!

更多瑜伽知識,請搜索:求實瑜伽學院,若有同好,歡迎關注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