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不是刻苦訓練就能拿好成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是中學時代體育測試留下的「後遺症」,追求速度成了入門級跑者頭上的「緊箍咒」。

面對馬拉松,很多經驗不足的跑者,都有越跑越快的傾向,這些跑者往往面臨兩種結果:跑了兩個月,因為太難太累而放棄;受了傷,開始了和跑步損傷對抗的心路歷程……

雖然速度是成就感最直觀的來源,但面對馬拉松這項以挑戰人類極限為存在意義的運動,LP 君還是想勸各位跑者,慢點跑。


越會跑,越慢跑


受傷多因速度快

有統計數據說,第一年跑步的人受傷率高達70%,而受傷原因往往是跑得太快,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面,追求速度很容易忽略跑姿,另一方面,更快的速度意味著更高的強度,對初級跑者來說,膝部、腰部傷病很容易找上門。

因此,跑步新手應當把預防傷病放在首位,當然,預防傷病除了注意速度跑姿等,佩戴合適的護具也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以不受傷為前提的進行訓練,是追求成績的大前提。

慢速度是長距離的前提

馬拉松是靠「慢」練出來的,首先拼的是耐力,其次才是速度。

對於新手來講,追求速度,會導致跑步距離難以拉長,就更別提完成馬拉鬆了。

研究認為,平均每周跑量是最能體現跑者的水平的。

日常訓練中跑得越多,在比賽時速度會越快,同時,保持慢速跑步可以有效防止運動員過早疲憊。

要知道,許多已經破三的跑者在日常訓練中,都還是堅持6分鐘左右配速,且常年如此,因為只有在這樣的配速下,才能做到更高頻次的訓練,堆積起更大的跑量。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跑者為達跑馬目標,平時訓練非常刻苦,而真正比賽時,卻沒跑出相應成績,這就是因為平時訓練使出100%力氣,沒有給身體留足餘量,使身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一到比賽就容易出問題。


慢速跑有助於身體供能系統更高效

跑步訓練快不得的另一個原因是,身體各方面機能的訓練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快速跑消耗的是身體內的糖,長期追求速度,身體會習慣性燃燒糖,而脂肪沒有養成要為身體提供能量的習慣。

面對超長距離,單一能源供給下,一旦能源消耗盡,配速就會斷崖式下跌,「撞牆」也就隨之而來。

而慢速跑能讓身體的供能系統學會相互配合。

能量代謝能力強大了,身體續航能力才能更強,在此前提下,肌肉、肌腱、骨骼和關節才能更好地承受運動壓力。

心情愉悅,跑得更長久

初級跑者追求速度很容易使身體陷入疲憊,從而抗拒跑步,想像一下每天早晨,腦海中都出現一項艱巨的訓練指令,怕是連起床都不甘願了吧?也有一些跑者,初期目的性過強的追求跑馬成績,反倒把自己練傷了。

所以如果想把跑步作為長期事業發展,那一定要堅持慢速跑,想身體和心理都從跑步中感受到愉悅,面對每一次的訓練計劃,身體才不會萬分抗拒,這樣的跑步才能更長久更快樂。




慢跑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那麼怎樣的速度才是慢速呢?對於跑步新手而言,本體感覺不是特彆強烈和準確,常常無法判斷自己的速度究竟是快是慢,因此不必迷信某種配速,也沒必要急著為自己配備心率表,這裡有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進行判斷——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跑步,跑步過程中能自如地與同伴對話,這樣的速度就是慢速。

慢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對於跑步新手而言,能輕鬆對話或哼歌的速度就是較為合適的慢速,而不同水平跑者的慢速是不同的,以下慢跑配速建議供各位跑者參考。



配速之外的另一個指標是心率,如果在建議配速下跑步仍有些吃力,可以參考心率指標,慢速跑強度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0%,如果在目標配速下,心率超過了這個心率區間,那麼你應該降低配速,以心率是否達標作為訓練強度的參考標準。




要慢跑,放平心態很重要

很多跑者都將「打卡」作為督促自己堅持訓練的方式之一,但6分鐘甚至7分鐘的配速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在朋友圈分享?這種心理要不得,跑者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心理,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和計劃,堅信慢跑練習是提升快跑能力的底線和基礎。

只要堅持下去,形成習慣,你慢慢會發現自己能跑下之前不敢想的距離,繼而發現自己能跑出之前不敢想的速度。

(L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跑得快是一種本能,跑得長久是一種選擇

​你跑步是為了什麼?每當我們看到那些破3的大神,總會感嘆一句:人生贏家!那麼,跑得快真的是人生贏家嗎?確實,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僅沒有受傷,還終於跑出了自己想要的成績,那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