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中學生厭學心理分析及矯治其厭學案例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問題,一直受到所有關心教育、關心孩子的人們的關注。

關於因為"厭學"而導致的負面報導層出不窮,如2009年5月新疆若羌縣兩名剛滿10歲的男孩因為厭學,趁大人不在家帶上乾糧和炊具離家出走,50個小時後,接到家長報警的民警在多方努力下,從茫茫戈壁中搜尋到他們。

羊城晚報2009年6月1日的報導《廣州15%兒童曾有行為障礙,學習壓力成致病因素》指出,由於學業重壓,很多學生出現厭學等心理問題。

一、厭學的定義、表現及其成因

厭學是指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並在客觀上明顯表現出來的行為。

關於學生厭學的表現,目前也沒有具體的標準。

中職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做作業等,都可以被視為存在厭學的心理的外部表現。

應試教育的高壓、升學率的威逼、心理負擔的困擾、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陳舊刻板的教材、等級井然的排名、鋪天蓋地的考試等教育現狀,讓許多孩子被"厭學"的心理所困擾。

「厭學」是一個難題,校園外浮躁的社會風

氣、校園內較為陳舊單調的教學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普通高中學生的厭學心理。

二、如何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1.適當放鬆,強健身心。

一些中職學生由於自身的生理原因,出現了厭學現象。

張曉明(2008)在研究《大腦功能及A波優勢頻分析在厭學青少年的應用》時以厭學進行心理諮詢的青少年為研究組,以發展諮詢的青少年為對照組,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說明厭學青少年大腦工作狀態和腦電活動的有序性和統一性較差,這影響了厭學青少年的認知和行為。

2、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1)、愛上我們的學生,要讓他們願意和我們溝通

一直以來,我們忽視學生的想法,一味的去灌我們的知識,不知道學生的想法,也不管學生的想法,不知道他們要什麼,想什麼,終於有一天,我們發現了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關係好的願意交流,為什麼在教學上我們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要想上好語文課,我會先進行情感的交流,我們用心去和學生交流,學生自然也會用愛回饋我們。

有了這一個良好的開始,我相信,神馬都是浮雲。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學法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中學階段,學生具備自學能力至關重要,甚至會終身受益. 學生只有擁有了這些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地學好語文.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初中生沒有預習習慣,缺乏自學能力. 他們普遍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 這樣由於沒有預習,聽課沒有針對性,抓不住重點,聽課效率會很低. 久而久之,成績下降,產生厭學的情緒.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會預習。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學會預習. 具體做法:一是事先給學生設計出自學提綱,設置知識疑難點,讓學生有目的地勾畫知識結構,獲得解疑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是讓學生先粗後細,反覆閱讀教材,理解重難點,對疑點作出標記,才能在上課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良好的聽課習慣對學習數學很重要,可以事半功倍. 學生要做到聚精會神,多動耳,多動眼,還要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全神貫注,做作業就可以省去很多時間. 複習是學習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是簡單重複已學過的知識,而是要把新舊知識進行橫向比較、縱向串聯,通過練習不斷強化的過程. 要指導學生結合聽課筆記複習知識的連接點、重點、難點和易混點,細讀課文,理解典型例題,精選習題,強化練習,不搞題海戰術,使其養成及時總結、反思的習慣. 每學完一節、一章之後,啟發

學生按因果、逆轉等關係把知識縱向串聯,並按章節關係,結合舊知進行橫向比較,綜合歸納,並形成知識系統.

(3)、改變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學習

現實告訴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才能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智力,大面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所以,建立合理的學習小組很重要. 我習慣前後左右4人或6人一個學習小組,根據性格互補的因素進行組合,使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學習成績、不同素質的願意交流的學生處於一組,利用空間距離的接近,互幫互學,形成民主交流的情景,使學生在交流中智慧互補、相互啟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4)、加強自信心教育,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自信中成長 針對學生自卑心理嚴重的現象,我利用班會和數學課對學生加強理想教育和自信心教育,利用班級牆體文化營造自信氛圍,通過學生演講比賽、才藝比拼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 在數學課堂上,推廣賞識教育、自信心教育,給那些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鼓勵他們用積極的心態快樂學習,並取得進步,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

用積極的心態迎接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使他們在陽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長. 指導學生探究高效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師來說雖是一項長期艱苦的教學任務,但可使學生終身受益. 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又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更多的嘗試與探究,用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關於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 一、調查背景:

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我在自己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一,課堂上,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能找到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也能使同學們認識到產生厭學情緒的不良後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厭學心理,為了長大後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而奮發學習。

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厭學問題:

初二(21)、(22)班一共有158位同學,調查表明:

①厭學情況:其中,有60位有一點厭學情緒,占49.2%;50位同學有嚴重的厭學情緒,占41%;只有6位同學無厭學情緒,占9.8%。

②厭學原因:其中30%的同學是由於成績不好而引起的;60%的同學由於父母的不關心而引起;另外8%的同學認為會產生早戀心理;2%的學生別有看法。

③厭學調節:產生了厭學情緒之後,有47.8%的同學採取了自我控制;有38%的同學雖然想克服厭學情緒,但是自己無能為力,需要依靠外界力量幫助;有14.2%的同學採取了順其自然。

四、深究厭學原因: 1.缺乏理想,毫無目標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是為父母、老師學的,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力,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則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調查報告《關於學生厭學的調研報告》。

有的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裡接受了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

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個體生意且財源茂盛的家長們,往往在不經意間誤導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厭學而追求享樂。

而這種思想在老師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誘之下,往往被抵消,毫無意義。

2.社會的誘惑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缺失家庭教育,而有的家庭家庭教育過於偏激,不是過分溺愛就是對孩子不聞不問。

4.社會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學生也不例外。

現在學生的心理、生理早熟,受社會影響就更加的明顯和嚴重。

這不僅僅是教師、學校可以改變的。

就簡單的從衣著上來看:教師的衣著都是大方、得體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影響學生,有的學生穿弔帶、超短裙、化妝,教師教育她們,她們就說的是:你上街去看看,很多人這樣穿啊!學生已經學會了社會上的衣著打扮,每天就想怎樣才能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只會享受,哪來的心思去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