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留情】余光中對「英式中文」的診斷 - 大公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結果是「一般人筆下的白話文,西化的病態日漸嚴重」,而且「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

他系統地分析了英式中文在名詞、連接詞、介詞、副詞、 ...  新聞客戶端| LED屏  簡體 大公報 大灣區 教育佳 大公產品 大公報 大灣區 教育佳  遇见  養生堂  大城小景  汲寶齋  書海漫遊  港東港西  風物  憩園  視界  經濟觀察家  通識新世代  立法會  港影印象 首頁 港聞 新闻 圖集 視頻 內地 台灣 國際 評論 經濟 文化 旅遊 體育 娛樂 宗教 國學 更多 收起 简    首頁>文化>正文 【筆下留情】余光中對「英式中文」的診斷 時間:2017-12-1514:37:26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零售數據佳道指早段破頂   作者:蕭雪樺   余光中昨天在台灣去世,相信華文世界傳媒都發布了消息,並都會冠之以「詩人」頭銜。

余光中其實一手寫詩、一手為文,為文寫的是散文和評論。

他的詩固然耐於咀嚼,而文章一樣值得好好品味。

若要提高中文寫作水平,應細讀他關於詩和文的評論。

  昨夜讀到他的《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一文,文章一九八七年發表在香港《明報月刊》上,長一萬一千多字。

雖然有點睏,還是一口氣讀完了。

  我沒有讀過這篇文章,但對當中的見解甚有共鳴,有些還曾經對以前的同事作過告誡。

香港的「港式中文」很大程度上是「英式中文」,這樣的中文充斥傳媒,從印刷傳媒到電字傳媒,很多毛病是記者筆下慣見的。

耳濡目染之下,香港人下筆,會不自覺寫出來同樣的句子,我有時亦難免。

讀了余光中的文章,如醍醐灌頂,既暢快,亦警醒。

文章大概是針對港台情況而寫的,但據我的觀察,自大陸對外開放以來,文字寫作受到外來文化猛烈衝擊,學英語者越來越多,英式中文亦隨之氾濫。

內地頗受歡迎的「觀察者」網在余光中病逝消息傳來當日,就把他的這篇舊文重刊,自是用心良苦。

  余光中三十年前就觀察到,「中文的西化有重有輕,有暗有明,但其範圍愈益擴大,其現象愈益昭彰,頗有加速之勢。

」三十年來的發展進一步印證了這先見。

結果是「一般人筆下的白話文,西化的病態日漸嚴重」,而且「英文沒有學好,中文卻學壞了」。

他系統地分析了英式中文在名詞、連接詞、介詞、副詞、形容詞、動詞等西化之病,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知所防範。

  他提出了中文自有生態的觀點,即中文以「措詞簡潔,句式靈活,聲調鏗鏘」為生命的常態。

順着這樣的生態,就能長保中文的健康;否則,久而久之,中文就會污染而淤塞,危機日漸迫近。

  一個不良的趨勢,是從精簡變繁瑣,從自然變生硬。

他在文章之始就舉了這個例子:現在很多人不說「因此」,而愛說「基於這個原因」;不說「問題很多」,而愛說「有很多問題存在」。

  余光中在台灣修讀外文系出身,後到美國進修,在愛荷華大學取得藝術碩士。

他在港台是中文系教授,也是英文系教授,且曾任美國西密執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他自言「有志於中文創新的試驗,自問並非語文的保守派」,但對不可取的英化不以為然。

  他指出現代英文也視化簡為繁、化動為靜、化具體為抽象、化直接為迂迴為病態,識者以為,現代英文已到了「名詞成災」(noun-plague)的地步。

他認為「新聞體」(journalese)文字的傳播是病因之一。

記者為了讓新聞稿吸引眼球,往往在文字上故作緊急、權威、專業,習慣了,就是老套的「新聞體」。

  注意:香港科班出身的記者學的是新聞採訪,中文寫作其實是副修。

隨便舉一些例句:   健康比不健康更好……   聯合國非常震驚澳洲的……   警方在今天拘捕一名男子,涉嫌入屋……   我相信呢個喺我所關心嘅……   ** 最新要聞 iPhone默認搜索引擎谷歌今年需付234億 股神悉售GE換馬金融股 歐央量寬計劃涉違歐盟協定 銅火鍋/李丹崖 最新要聞 企業盈利勁美股調整再發力 零售數據佳道指早段造好 下町及其他/一度 龜山漢墓/海雲 裊裊身後事/輕羽 互相守望的大師/凡心 古天樂演繹父愛/楊勁松 羨慕對象/阿濃 最受歡迎 1 機器密語/斯人 2 德智庫料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3 小睡提升嬰兒記憶力 4 港人不應錯失西九故宮 5 英雄與時勢互為表裏/顏純鈎 6 美朝互懟道指早段跌77點 7 惻隱之心/潘金英 8 2017年新入選香港非遺名錄 9 另類無心肝/阿濃 10 佛蘭明高舞劇《面貌》下月來港 關於大公網| 法律聲明| 廣告政策| 聯絡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