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葉癲癇的病因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顳葉癲癇的鑒別診斷 顳葉癲癇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顳葉癲癇 顳葉前內基底部癇灶為主引起的鉤回發作稱之為顳葉癲癇,是局限性癲癇的代表。

目錄 1顳葉癲癇的病因 2顳葉癲癇的症状 3顳葉癲癇的診斷 3.1顳葉癲癇的檢查化驗 3.2顳葉癲癇的鑒別診斷 4顳葉癲癇的併發症 5顳葉癲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5.1顳葉癲癇的西醫治療 6顳葉癲癇的護理 7顳葉癲癇吃什麼好? 8參看 顳葉癲癇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小兒的致癇性驚厥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原因,最近把圍生期的諸多因素和分娩時疾病看成是引起顳葉癲癇的高危因素,特別是新生兒與胎盤分離進入新環境的代謝變化,經產道時可能發生的腦損傷。

有研究發現10%~14%的顳葉癲癇與圍生期併發症有關。

一般認為成人的顳葉病變多是局限性的和單側性的,而小兒熱病性驚厥和產傷所致的顳葉損害多為廣泛性和兩側性。

另外,腦外傷時所引起的腦膜腦瘢痕、顱內感染、缺氧性、變性疾病所致腦萎縮等均可成為其病因。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對近50年所做手術的1100例顳葉癲癇的病因學分析如下:產傷24%,炎症和瘢痕15%,腦瘤和其他佔位性病變15%,出生後頭部外傷12%,其他原因12%,原因不明者22%。

(二)發病機制 在顳葉的鉤回、海馬回、海馬和杏仁核等都有硬化性改變。

過去曾有人認為顳葉癲癇的癇灶在海馬,現經大量顳葉癇灶切除的病理證明,海馬只是顳葉受累的一部分,除發現海馬硬化外尚發現顳葉的小血管病變、微小膿腫或腫瘤、局部萎縮、瘢痕及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變性等。

顳葉癲癇的症状 顳葉癲癇主要發生於青年人,且62%病人首次發作在15歲以前。

臨床症状以精神運動發作和大發作為最常見,但小發作和混合性發作也可見到。

有人把顳葉癲癇的臨床表現分為6種主要發作類型,即:①感覺性(聽覺、味覺、嗅幻覺);②情感性(煩躁不安、狂怒狀態、攻擊行為、恐懼、驚怕、狂躁、自殺觀念);③自律性(腹部的、心臟的);④記憶障礙(遺忘、幻覺、錯覺、懷念往事);⑤自動症或精神運動發作(咽、口、單純或複雜性運動);⑥意識矇矓狀態(精神錯亂等)。

在觀察中應重視詢問發作先兆,大約3/4顳葉癲癇病人存在各種先兆,除幻聽、幻嗅外,人格解體,曾相識狀態,缺乏任何目的的自主運動都可見到,興奮、欣快、攻擊行為、暴躁情緒、憤怒恐懼狀態、狂躁不安、發作性精神錯亂記憶力損害應與精神運動發作同等看待。

當癇灶位於左顳葉時常伴幻聽、遺忘和複雜性運動的自動症;當癇灶位於右顳葉時以感性發作和人格解體多為主要表現,記憶力損害癇灶多在左顳葉。

根據患者的病史及臨床表現,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

腦電圖仍是最重要的癲癇診斷和癇灶定位方法。

顳葉癲癇的診斷 顳葉癲癇的檢查化驗 顳葉癲癇時可進行如下檢查: 1.結構性影像學檢查結構性神經影像學評估包括CT、MRI、MRS、fMRI等檢查法。

它們是當今最常用的方法,能夠查出結構性腦病變的存在及其部位,CT能發現明顯的結構性病變,如腫瘤,AVM,鈣化,萎縮性病變等,但MRI比CT診斷顳葉癲癇更加敏感,不僅能查出腫瘤,錯構瘤,海綿狀血管瘤,還有皮質發育異常以及顳葉內側硬化-海馬硬化,MRI可查出90%的顳葉內側硬化。

在冠狀位像上T2加權像或FLAIR像上顯示內側顳葉有增高的信號。

T1加權像可清晰地顯示顳葉海馬萎縮。

進行MRI海馬容積測定,更能定量地查出海馬萎縮,而且特異性和敏感性極高,能對76%~93%的海馬硬化病人準確定位。

是診斷顳葉內側癲癇最直觀的方法。

中國人海馬正常值:右側海馬為2.95cm3±0.3cm3(下限是2.62cm3);左側海馬為2.8cm3±0.3cm3(下限為2.48cm)。

但海馬體積如在臨界值時或體積無明顯異常時,需仔細觀察FLAIRT2WI圖像上海馬信號的改變,當海馬膠質增生時,其體積可不縮小,而表現為信號的明顯增高。

MRS是目前惟一無創活體顯示組織代謝的影像學方法,常測的波峰有:①NAA(N-乙醯天門冬氨酸),幾乎只位於神經元之內;②Cho(膽鹼);③)Cr(肌酸)。

後兩者在膠質細胞中含量較高,可作為神經膠質增生的標誌。

臨床上常用NAA與Cr或CrCho的比值作為判斷正常與否的標準。

在正常的灰質,多以>0.6為正常標準。

用NAA/CrCho值對顳葉癲癇進行定側診斷的敏感性達75%~88%,比MRI和PET更敏感。

2.功能性神經影像檢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有助於顳葉癲癇的定側,並能測出癇灶和其腦重要功能區的部位,有人認為fMRI可以代替經典的頸動脈Amytal試驗,減輕病人的痛苦。

核醫學儀器的迅速發展,已經能夠三維顯示局部腦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謝及多種受體的分布,有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photo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

SPECT研究證實癲癇發作間期癇灶呈低灌注血流,發作期癇灶血流灌註明顯增加。

顳葉癲癇病人在發作期97%呈異常腦血流高灌注。

PET常用腦代謝顯像-18F-FDG測定局部腦葡萄糖代謝率,在顳葉癲癇病人,有70%~80%的病人,於發作間期單側顳葉葡萄糖率降低。

發作期呈高代謝狀態。

這種方法有人認為可以代替深部電極和皮質ECoG的應用。

不過PET所見的低代謝範圍一般較實際的病變範圍要大,它是一種無創傷的檢查方法,它是一種分子核醫學的高尖技術。

並可通過三維重建直觀的進行癲癇灶定位。

尤其對結構性影像檢查陰性的癲癇可做出正確診斷。

不過應與電生理檢查結果相一致,其癇灶的定位可靠性就大。

3.腦電圖檢查(EEG)是對本病定測定位的主要手段。

一般頭皮電極的診斷率只可使1/4病人得到確診,故應加用咽部或蝶骨電極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對顳葉癲癇的病人EEG反覆多次檢查包括發作期與發作間歇期、停藥前後、睡眠期或禁睡期,將會進一步提高診斷率。

在顳葉癲癇淺睡眠狀態下記錄EEG所發現的顳葉癲癇的異常波比清醒狀態可提高達80%。

在一側顳葉病變引起兩側顳葉異常放電活動屢有報導,這主要是由海馬經過邊緣系統環路放電擴散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定癇灶側,對手術治療十分必要,如遇兩側顳葉都有放電,則應在一側頸動脈注射異戊巴比妥200mg後該側癲癇放電消失,而另一側繼續存在,更換另一側頸動脈注射異戊巴比妥進行同上試驗,當病側注藥後,則兩側顳葉癇性放電均消失,而對側注藥後只能使同側消失此乃鏡面灶側。

最近有人採用深部埋藏電極,將電極置入杏仁核及海馬,進行長時間(幾天至幾周)檢查,可提供最有價值的結果。

術前腦電圖評估目前仍然是最重要的癲癇診斷和癇灶定位方法,由於腦電技術的發展迅速,一些具有高抗干擾能力,對癲癇灶定位精確度高,又能視頻監護和數字圖像幀同步、同屏採集及回放,分析系統的無紙腦電圖儀已能滿足臨床上的需要,無疑方便了神經外科醫師的工作。

但常規的腦電圖檢查和分析仍需腦電圖醫師重視,如對顳葉癲癇病人需加作蝶骨電極和(或)卵圓孔電極腦電圖檢查,是極其重要的。

對於顳葉癲癇病人來說,術前進行視頻腦電(VEEG)監測,確定癲癇灶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檢查。

另外,在術前評估時,在某些情況下(癇灶不易定位時),需採用有微創的顱內電極植入法記錄腦電活動,明確癇灶部位。

如植入深部電極(通過立體定向手術方法),或將釘狀電極植入於硬膜外,或將條狀電極或網狀電極植入於硬腦膜下。

應有選擇地採用該項檢查,精確地測出癇灶的範圍和其致癇性。

在圍手術期(也即開顱手術期間)直接用電極記錄腦表面皮質的電活動(ECoG)和直接用徒手插入深電極於顳葉深部的杏仁、海馬結構記錄有無致癇活動存在。

除了明確致癇的神經元外,還能了解手術切除致癇腦組織的界線。

顳葉癲癇發作間期頭皮EEG可呈如下表現: (1)無異常。

(2)背景活動輕度或顯著的不對稱。

(3)顳葉棘波、尖波和(或)慢波,單側或雙側同步的,但也可不同步的。

這些異常並不總限於顳區。

(4)除了頭皮EEG異常外,顱內描記能更準確地發現發作間期異常的顱內分布。

顳葉癲癇的鑒別診斷 需要與一些可能由於顳葉部位的腫瘤、感染灶或血管畸形引起的癲癇相鑒別,影像學表現有助於做出明確的診斷。

顳葉癲癇的併發症 顳葉切除後可能出現同向性偏盲,應盡量避免,左側顳葉內基底部切除有出現記憶力的影響,應進行長期觀察。

顳葉癲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 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

對此,要特彆強調遺傳諮詢的重要性,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對於繼發性癲癇應預防其明確的特殊病因,產前注意母體健康,減少感染、營養缺乏及各系統疾病,使胎兒少受不良影響。

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產傷對預防癲癇有重要意義。

如果能夠定期給孕婦作檢查,實行新法接生,及時處理難產,就可以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產傷。

對於嬰幼兒期的高熱驚厥要給予足夠重視,盡量避免驚厥發作,發作時應立即用藥控制。

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各種疾病要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減少後遺症。

2.控制發作主要是避免癲癇的誘發因素和進行綜合性治療,以控制癲癇的發作。

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後,複發率為27%~82%,在單次發作後似乎大部分患者會複發,因此,防止癲癇症状的重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

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複發越少,預後越好。

要正確合理用藥,及時調整劑量,注意個體治療,療程要長,停藥過程要慢,且應堅持規律服藥,必要時對所用藥物進行療效評估和血藥濃度監測。

切忌亂投藥物,不規範用藥。

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佔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覆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

3.減少癲癇的後遺症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的歧視態度,患者在家庭關係、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產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而且會困擾患者的家庭、教師、醫生和護士,甚至社會本身。

所以有不少學者特彆強調,癲癇社會後遺症的預防和對該病本身的預防同等重要,癲癇的後遺症既是患者機體的,又是整個社會的,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盡量減少癲癇的社會後遺症。

顳葉癲癇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顳葉癲癇的治療可以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1.藥物治療是基本的治療方法,每個病人必須首先經過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撲米酮等單獨或聯合使用,當藥物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經長期藥物治療,癲癇發作頻繁仍不能控制其發作者。

②經腦電圖檢查證實癇灶位於一側顳葉者。

③雙側顳葉均有癇灶波,但經異戊巴比妥頸動脈注射試驗排除鏡面灶而確定原始癇灶側者。

④CT、MRI或X線檢查提示一側顳葉有致癇原病變者。

⑤一側腦室下角擴大或變形顯示有腦膜腦瘢痕癇灶者。

(2)手術禁忌證: ①兩側顳葉病變,癇性放電兩側差別不大者。

②經長期癇性發作患兒智力低下嚴重或需要輔助生活,估計難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

③超出顳葉範圍的廣泛性彌散性癇灶病變。

(3)麻醉:除不能合作的病人與小兒使用全麻外,一般局麻下手術,以便術中應用腦皮層電極,探測致癇灶部位與範圍。

在左側顳葉切除時尚可進行功能定位,以避免損傷重要功能區。

(4)手術操作:採用顳葉及顳底部骨瓣開顱,將中央溝下部和外側裂顯露在手術野內,骨瓣盡量靠近中顱凹底及顳尖部,以便利於切除顳極及顳葉內基底部。

切除癇灶可在皮層電極指導下進行,如不用腦皮層電極則可根據事先確定的範圍切除顳尖及顳葉前部,如用皮層電極在切除這部分顳葉後應進行複查以無異常放電後才達手術目的。

目前顳葉癇灶切除範圍有四類方法,即 ①顳極部切除。

②顳葉前部及內側基底部切除(包括海馬和杏仁核)。

③切除下吻合靜脈以前的大部顳葉。

④顳下回及顳葉外側面切除。

顳葉的切除則多使用細的吸引器,從外側裂下方顳上回開始,左側切除時應保留顳上回上部防止感覺性失語,特別注意保護側裂內血管,一般顳葉前後切除的長度以5~6cm為好,以不超過下吻合靜脈為度,切除的腦葉應包括鉤回、杏仁核和海馬的前部,側腦室下角前端常被打開,切除內側基底部時要防止損傷動眼神經與後交通及大腦後動脈,如切除顳葉的長度超過6cm時要注意視放射的損傷。

若癇灶放電超過顳葉範圍波及外側裂上方或額葉基底部時,在這些部位應補以軟膜下橫切手術以減少癇性放電的擴散。

當癇灶位於右側必要時可切除島葉的下部。

當把致癇灶切除後,應行皮層電極再探查,發現殘留之棘波灶仍應再切除,直至癇灶放電波消失,腦電節律恢復正常,在切除癇灶邊緣上要保留軟腦膜,在軟膜下把癇灶切除,這樣使術後癇灶放電就會大大減少。

(5)手術結果:當把顳葉癇灶切除後,不僅癲癇發作可以停止或減少,而且腦功能也可得到很大的改善。

根據多數病例報導的分析,顳葉切除對精神運動發作,術後完全停止或顯著減少者佔80%以上;對癲癇大發作者,術後亦可停止或明顯減少;顳葉癲癇性精神障礙術後可得到明顯改善。

(二)預後 顳葉切除是術後效果最好的術式,一般預後良好,多無重要功能的損害,對因長期癲癇發作而引起其他腦部的功能影響,術後可得到顯著的改善。

顳葉癲癇的護理 注意事項: l、癲癇患者不能驟減或停服抗病藥,以免引起癲醯持續狀態。

2、克服自卑感及恐懼心理,避免疲勞、緊張諸因素刺激。

3、加強體質鍛煉,起居有規律,忌煙酒等刺激食物。

4、嚴禁開車、游泳、夜間獨自外出等活動,如有發作預兆,應立即臥倒,避免跌傷。

顳葉癲癇吃什麼好? 癲癇吃哪些對身體好? 1、些礦物質對部分患者有幫助,鎂(大量存在於全麥麵粉、小米、無花果、肉、魚、堅果和豆類中);鋅(存在於肉、家畜內臟、麥芽、堅果、蟹、牡蠣和小扁豆中)和鈣(鈣食品)(主要存在於牛奶和乳製品中)中幫助某些人預防驚厥。

2、混合色拉和生的水果(水果食品)可減低發病的次數和程度。

3、應吃家常便飯,而且食品應多樣化,米飯、麵食、肥肉、瘦肉、雞蛋、牛奶、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魚、蝦等都要吃。

4、癲癇的初起多屬實證,身體壯實者,或屬風痰壅盛者,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多食米面、蔬菜。

5、病症屬虛或體質虛弱者,應偏於滋補肝腎、健脾助運、益氣血之食品。

可多吃瘦豬肉、豬心、豬肝、動物腦、桂圓肉、蓮子、枸杞等。

6、可多食潤腸道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胡桃、杏仁、菠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

癲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油膩肥厚,以免滋濕生痰,生熱助火,加重病情。

2、忌食酒類及刺激性食物。

3、另外,茶、咖啡、巧克力、辛辣食物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參看 腦外科疾病 出自A+醫學百科「顳葉癲癇」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9%A2%9E%E5%8F%B6%E7%99%AB%E7%97%AB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顳葉癲癇」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腦外科疾病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2年6月21日(星期四)02:42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