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而且哀傷。書的價錢 - 閱讀最前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然,一般出版社在估算書籍定價時不會用這麼麻煩的細瑣算法(雖然上述費用都還可以再拆分成更細的支出),而是先依字數估一個價錢,然後用比例方式分配, ... 電子書 分享書 閱讀最前線 犢創 mooPub Togglenavigation 首頁 閱讀 閱讀好好玩 書單 閱讀意見 好書秒讀 雜誌精選 活動訊息 排行榜 專欄 不定時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譚光磊灰鷹巢城 閱樂書店書沙龍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 瞿欣怡的小貓之流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 歷史檔案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 施寄青的當頭棒喝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 葉佳怡讀字作夢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 三大叔的樂活相談室 維斯塔愛看書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 老貓出版偵查課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 GENE思書軒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閱讀夏LaLa 果子離群索書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冬陽一直推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 法律白話文運動 吳曉樂:有時流離 說書SpeakingofBooks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評書青鳥 外邊世界 每月專題 世界就是我們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 陳栢青之壞品味 專訪/記錄 專訪 活動記錄 產業 華文市場 國際風向 讀犢看出版 更新 犢叔扭扭 版本紀錄 聯絡我們 訂閱閱讀最前線 讀者投稿 活動合作 讀者遞麥 Readmoo電子書 Thefollowingtwotabschangecontentbelow.作者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Readmoo編輯團隊的最新文章(more...)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看完這集再去讀那本書,你會讀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2022-06-10 【布克新聞】S3EP15:台灣有個好萊塢,那段不甘願被失落的台語電影史-2022-06-10 漸漸地,花蓮切割成「朋友的花蓮」和「旅遊的花蓮」-2022-06-10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出版產業工作,常會發現一些奇妙物事。

例如書的價錢。

一本書的價錢是怎麼定的?首先,書的製作有一定的成本,暫且不論翻譯作品,單就國內作者在國內出版作品的狀況來看,成本包括:作者寫書的版稅,校對的費用、排版的費用、封面設計師的酬勞,製版、紙張、油墨、裝訂等等印刷相關費用,物流和倉儲等等倉管相關費用,辦活動的場租輸出海報等等行銷費用;出版社的公司租金、辦公設備、水費電費、編輯薪水等等一般性支出暫先不算,上述的種種費用加總大致就是成本。

成本加上出版社預計的獲利及書店通路預計的獲利,就是書的價錢。

當然,一般出版社在估算書籍定價時不會用這麼麻煩的細瑣算法(雖然上述費用都還可以再拆分成更細的支出),而是先依字數估一個價錢,然後用比例方式分配,看看用這個粗估的價錢得要賣掉幾本書才能打平成本、賣掉幾本書才能獲利,然後再回頭檢視這個粗估的價錢是否需要調整。

在這些琳瑯滿目的成本當中,大多數的費用──例如紙錢墨錢、物流倉租等等,就是用多少付多少;校對、排版和設計師的費用,有時看字數、有時看設計的麻煩程度、有時看設計師的名氣,有時看設計師與編輯的交情,總之大多事前談妥,價格以工作者付出的勞力和技術等等項目估算。

這類費用都是用了材料、空間或人家的技術之後就按議定條件付錢,簡單清楚。

但奇妙的是這條生產線源頭的兩個角色。

編輯的薪水和定價沒啥關係,會被劃歸在出版社原來就有的支出當中;但編輯在編每本書的狀況差異很大,面對作者時要做的事差異很大,出書前後要張羅的活動差異也很大。

有的書需要潤飾修改的部分很多,有的書在寫作過程就需要編輯協助查找大量資料,有的作者不接受編輯改稿,有的作者會把編輯當成日常生活助理。

雖然差異很大,但編輯的付出對書的定價沒有直接影響。

這很奇妙。

另一個奇妙的是作者。

有的作者寫得很快,有的作者簽了約之後拖稿的時間會以「年」計算,有的作者憑空想像就可以把長篇鉅作寫出來,有的作者需要長時間蒐尋、調查,或者購買必要資料⋯⋯這些創作習慣與創作期間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難以估量價值也難以估量價錢,每個作者的狀況不同,每個作者寫每部作品的狀況也不同。

既然難以估算該付多少錢才對,是故作者的版稅大抵以定價的百分比計算,理論上賣越多本,作者就拿越多版稅。

不過同一個作者寫不同作品時的付出就不相同,倘若定價相同、版稅率相同,賣量相同,那作者經由不同程度付出所獲得的版稅就是一樣的,這也很奇妙。

更奇妙的是,大多數的作者不會參與出版社的定價估算。

從這個角度看,一本書的源頭創意來源,對自己的付出能獲得什麼,是完全沒把握的。

印刷物流等等實際付出的價錢省不掉(而且國際紙價年年喊漲),所以如果要壓低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壓低所有成本裡作者的獲利,比如出版社印兩千本,但不確定能賣多少,所以先給作者一千本的版稅,或者直接調降作者的版稅率,又或者兩者一起來。

倘若想要順便也省點紙錢倉租的話,還可以在合約裡說印兩千本,但先印一千本看看狀況,然後再打個折先給五百本的版稅。

這部分不奇妙。

這部分很實際。

而且哀傷。

說哀傷不是因為俺是個寫作者。

俺在出版社和通路工作,很明白各個環節省不掉的開支。

說哀傷的原因,是因為這種狀況長期來看,會鼓勵創作者不要出版書籍。

一本書假設寫了一年,出版後定價300元,作者版稅率10%,就是一本賺30元。

一年賣2,000本,作者賺6萬元;也就是作者在一本書寫加賣的兩年時間裡,從這本書獲得的月收入是2,500元,平均一天賺不到100元。

任何壓低作者獲利的作法,就會壓低這個數字。

喔耶。

話說回來,從這樣的成本結構可以看出來,許多成本來自「物質性」的支出,紙張油墨、貨運倉庫之類。

倘若這些部分的成本可以節省──是的,俺在說電子書──那出版社為啥不積極投入呢? 這是大哉問。

大到應該另寫一文(但並沒打算寫)。

咱們先轉頭看另一邊:讀者眼中,書的價錢是怎麼回事? 紙本書和電子書主要的不同在物質載體,不在內容。

以書的內容而言,大多數的書理論上買了一次終生享用,可以隨時看、反覆看,不用擔心走出電影院就忘了細節,也不會享用完畢後必須到廁所去把它拉出來。

但大多數人對書價敏感的程度高過電影票價和昂貴大餐。

俺不是說電影票和大餐不值那個錢──那是不同的成本結構和不同的消費心態──俺是說大多數的書都比它的定價更超值。

可是俺不只一次──好吧俺根本算不清有多少次──在不同場合遇見不同讀者抱怨書價太貴。

那些物質性的成本讀者可以不理解,作者和編輯得花多少氣力讀者也可以不理解,但單單抱怨書價太貴,俺也同樣不理解:這是用什麼當基準去評估的呢? 俺瘋狂買書的年代──好吧那就是從大學時代一直到現在──想買某本書的考量點大抵有二,一是俺想讀那本書,二是俺買得起那本書。

不想讀自然就不想買;想讀但是買不起,就等二手、等折扣,或者省個幾餐吃吐司把錢攢下來;想讀而且買得起,那就先買再說。

寫作是種無法估價的創作能力,一如高明導演的執導、一如頂級廚師的手藝,當這些人製作出成品而俺很想要的時候,不就是從俺的渴望與消費能力之間去權衡嗎?抱怨成品的價錢,不就是在說「你們的東西沒那個價值但恁爸他馬的又好想要」嗎? 這些抱怨書價太貴的讀者,幾乎都會同俺宣稱他們讀很多書,然後提到他們會去某個網站下載免費的書。

那個免費下載、佛心分享的書籍網站,說白了就是盜版網站。

大家去下載盜版電影的時候偷偷摸摸,下載盜版書籍倒是相當理直氣壯,還當著出版社或通路拿這事作為書價太貴的佐證,這真是三流喜劇裡才有的爛戲。

這部分不奇妙。

這部分很實際。

而且哀傷。

因為這些讀者真心認為閱讀是有價值的,但創造及提供閱讀內容的一切工作,都是沒價值的,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以身為「讀很多書但不用付錢的讀者」自豪,即使這種舉動是鼓勵創作者及出版社不要出版書籍。

在出版產業工作,常會發現一些奇妙,而且哀傷的物事。

例如書的價錢。

關於書怎麼賣這回事: 你以為你知道,其實你並不知道:「書」是什麼? 成功轉虧為盈!英水石書店經營者:賣書已經在做功德,別讓店員不開心 一本詩集應該多少錢?書價隨你付,消費者更愛買! 延伸閱讀: 作者倉儲價錢出版出版社場租封面設計成本排版書店校對油墨版稅物流盜版紙編輯薪水裝訂製版讀者輸出通路電子書 ←你不會無家可歸,但必須透過書寫去尋找空間以外的安頓 隨白取春彥與冀劍制走入12位哲學家的世界:《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新書發表會→ 您可能還想看... 【一週E書】一群穿西裝的宅宅們湊在一起,開啟了某種奇幻的大門⋯⋯ 73月,2019 BiBV記事四:別讓工具牽著你走/董福興 812月,2014 【一週E書】打敗魔王,才能開始重整世界秩序──而這事不比打魔王來得輕鬆 193月,2020 《想睡的兔子》確定由企鵝藍燈書屋簽下臺灣版也快囉! 39月,2015 Copyright©2020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粉絲團,天天帶給你有趣的閱讀新聞 Readmoo電子書店 加入Line好友 訂閱電子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